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99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包括阀座、阀杆、导油管、第一弹性件和限位组件;导油管具有阀腔和纵向通道;阀杆穿设在阀腔内;第一弹性件用于使阀杆实现自适应位移;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第一压盖、第二压盖和至少一个连接轴,限位件穿设在第一压盖和第二压盖上以限制阀杆向外移动的最大位移,限位件配置为随着第二压盖转动与第一压盖之间螺纹配合以靠近或远离阀杆;第一压盖的侧部设置有环形槽,连接轴穿设在第二压盖上并可滑动地设置在环形槽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对阀杆向外移动的最大位移进行限制并进行调节,能精准地对过油量进行调节,还能调节减震器的减震能力,使减震器适应多种情况和多种结构的刚度需求。构的刚度需求。构的刚度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


[0001]本技术涉及减震
,具体而言,涉及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减震器在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现有技术中的减震器存在缺陷,例如:
[0003]传统中的减震器的减震能力是固定的,不能对阀杆在阀腔内的位移进行限制和调节,且不能对工作缸内的过油量进行调节,无法调节减震能力,不能适应多种情况和多种结构的刚度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0005]调节阀,包括阀座、阀杆、导油管、第一弹性件和限位组件,所述阀座套设在所述导油管上;所述导油管具有阀腔和纵向通道,所述纵向通道连通所述阀腔的侧部;所述阀杆穿设在所述阀腔内,所述阀杆的前端与所述阀腔的内壁之间具有过油间隙;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限位组件和所述阀杆之间、用于使所述阀杆在所述阀腔内实现自适应位移;
[0006]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第一压盖、第二压盖和至少一个连接轴,所述第一压盖设置在所述导油管上,所述第二压盖盖设在所述第一压盖上;
[0007]所述限位件穿设在所述第一压盖和所述第二压盖上、用于限制所述阀杆向外移动的最大位移,所述限位件还配置为随着所述第二压盖转动并与所述第一压盖之间螺纹配合、以靠近或远离所述阀杆;所述第一压盖的侧部设置有环形槽,所述连接轴穿设在所述第二压盖上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环形槽上。
[000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支部、第二支部和第三支部,所述第二支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部和所述第三支部,所述第三支部朝向所述阀杆的顶部设置;
[0009]所述第一压盖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二支部穿设在所述螺纹孔上并配置为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
[0010]所述第二压盖套设在所述第一支部上、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支部带动所述第二支部转动,使所述第二支部通过与所述螺纹孔的螺纹配合带动所述第三支部靠近或远离所述阀杆。
[001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盖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盖设在所述第一压盖上并套设在所述限位件上,所述第二盖体套设在所述第一盖体上;
[0012]所述第一盖体的侧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槽孔,或者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的侧部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槽孔;所述连接轴穿设在对应的所述槽孔内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环形槽上,所述第一盖体配置为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环形槽之间的配合相对所述第一压盖转动、以带动所述限位件转动,使所述限位件通过与所述第一压盖之间的螺纹配合靠近
或远离所述阀杆。
[001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配置为穿设所述第二压盖的中部区域,所述第二压盖的中部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压盖的外围区域的厚度。
[001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盖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凹部。
[001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盖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定位槽,所述导油管上设置有多个朝向所述第二压盖的底部设置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和球体,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接所述球体;
[0016]所述第二弹性件在所述第二压盖相对所述第一压盖转动时配置为释放势能、使所述球体进入对应的所述定位槽,所述球体在所述第二压盖相对所述第一压盖继续转动时配置为离开所述定位槽并挤压所述第二弹性件、使所述第二弹性件积聚势能。
[001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盖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沉孔用于与外部安装工具配合。
[001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盖上设置有多边形通孔,所述第一支部穿设在所述多边形通孔上并随着所述第二压盖转动,且所述第一支部的横截面呈与所述多边形通孔的横截面对应的多边形结构设置。
[001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部、所述第二支部和所述第三支部的外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三支部的外径小于所述螺纹孔的内径。
[002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减震器,包括上述所述的调节阀,还包括活塞组件和缸体组件,所述缸体组件包括中间缸、外缸以及内缸,所述阀座套设在所述导油管上并连接所述外缸;
[0021]所述纵向通道连通所述阀腔的侧部和所述外缸,所述阀腔的底部连通所述中间缸,所述内缸连通于所述中间缸,所述活塞组件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内缸内并与所述内缸的内壁之间形成对油液的动密封。
[002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提供的调节阀及具有其的减震器,能够对阀杆向外移动的最大位移进行限制,能够通过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的相对转动带动限位件靠近或远离阀杆、以对阀杆向外移动的最大位移进行调节,使调节阀能够适应不同的减震器,还能够精准地对缸体组件内的过油量进行调节,还能够调节减震器的减震能力,使减震器适应多种情况和多种结构的刚度需求,还能够使缸体组件不易堵塞,延长减震器的使用寿命,满足用户对过油量的不同需求,还能够对第一弹性件的刚度进行调节,能够延长调节阀和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002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6]图1是实施例中调节阀的结构剖视图;
[0027]图2是实施例中导油管的结构剖视图;
[0028]图3是实施例中导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实施例中第一压盖的结构剖视图;
[0030]图5是实施例中第一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实施例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实施例中第二压盖的结构剖视图;
[0033]图8是实施例中第一盖体的结构剖视图;
[0034]图9是实施例中第一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是实施例中第二盖体的结构剖视图;
[0036]图11是实施例中具有调节阀的减震器的结构剖视图。
[0037]附图标记:
[0038]1‑
调节阀;2

外缸;3

中间缸;4

阀座;5

阀杆;6

导油管;7

第一弹性件;8

限位组件;9

阀腔;10

纵向通道;11

过油间隙;12

限位件;13

第一压盖;14

第二压盖;15

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阀杆、导油管、第一弹性件和限位组件,所述阀座套设在所述导油管上;所述导油管具有阀腔和纵向通道,所述纵向通道连通所述阀腔的侧部;所述阀杆穿设在所述阀腔内,所述阀杆的前端与所述阀腔的内壁之间具有过油间隙;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限位组件和所述阀杆之间、用于使所述阀杆在所述阀腔内实现自适应位移;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第一压盖、第二压盖和至少一个连接轴,所述第一压盖设置在所述导油管上,所述第二压盖盖设在所述第一压盖上;所述限位件穿设在所述第一压盖和所述第二压盖上、用于限制所述阀杆向外移动的最大位移,所述限位件还配置为随着所述第二压盖转动并与所述第一压盖之间螺纹配合、以靠近或远离所述阀杆;所述第一压盖的侧部设置有环形槽,所述连接轴穿设在所述第二压盖上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环形槽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支部、第二支部和第三支部,所述第二支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部和所述第三支部,所述第三支部朝向所述阀杆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一压盖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二支部穿设在所述螺纹孔上并配置为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二压盖套设在所述第一支部上、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支部带动所述第二支部转动,使所述第二支部通过与所述螺纹孔的螺纹配合带动所述第三支部靠近或远离所述阀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盖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盖设在所述第一压盖上并套设在所述限位件上,所述第二盖体套设在所述第一盖体上;所述第一盖体的侧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槽孔,或者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的侧部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槽孔;所述连接轴穿设在对应的所述槽孔内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环形槽上,所述第一盖体配置为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环形槽之间的配合相对所述第一压盖转动、以带动所述限位件转动,使所述限位件通过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红姚东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川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