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管桩高效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907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管桩高效脱模装置,包括底板,还包括固定组件和辅助组件,所述底板上端两侧固定连接有侧边板,所述侧边板外侧壁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一侧安装有液压杆,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吸筒A、吸盘、吸筒B、推动气缸、伸缩杆和推柱,所述底板后部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辅助组件包括油箱、旋拧塞、泵体、阀体、导管和喷淋球,所述竖板前部固定连接有油箱,所述油箱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旋拧塞,所述油箱底部设置有导管。该一种混凝土管桩高效脱模装置通过旋拧打开旋拧塞,向油箱内部注入脱模油,然后打开阀体并启动泵体开关,泵体工作将脱模油经过导管泵入喷淋球,最终对下端的模体进行喷淋,提高脱模效率。提高脱模效率。提高脱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管桩高效脱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管桩脱模
,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高效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上世纪60年代末,铁道部丰台桥梁工厂开始生产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PC管桩),当时主要用于铁道桥梁工程的基础建设;70年代研制生产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7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上海宝山钢铁厂建设中,大量使用了日本引进的钢管桩,不仅造价高,耐久性也差。为了适应港口建设发展的需要,1987年交通部三航局从日本全套引进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管桩)生产线,PHC管桩的主要规格为椎600mm~椎1000mm.80年代后期,宁波浙东水泥制品有限公司与有关科研院所合作,针对我国沿海地区淤泥软弱地质的特点,通过对PC管桩的改造,开发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简称PTC管桩),PTC管桩的主要规格有椎300mm~椎600mm.1989年~1992年,原国家建材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和番禺市桥丰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引进管桩生产线的消化吸收,自主开发了国产化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1993年该项成果被原建设部列入全国重点推广项目。
[0003]专利号CN201210167072.6公布了一种混凝土管桩脱模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两道平行设置的第一活动吊具和第二活动吊具,所述两活动吊具设置在行吊横梁下方,所述两活动吊具分别由行吊横梁上独立的起重小车组驱动实现升降;所述第一活动吊具上同时安装有盖模机械爪和底模机械爪,第二活动吊具上分布有若干真空吸盘。行吊的行走轨迹覆盖开模链条输送机末端以及其两侧的链条式混凝土管桩模具输送机、脱模后链式输送机。整个脱模过程中,数个动作可同时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盖模、底模由机械手自动抓取,无需人工操作,工人劳动强度低,安全可靠,混凝土管桩由真空吸盘吸取不易造成混凝土管桩的碰擦,保证了管桩质量。
[0004]目前,用于混凝土管桩的脱模装置存在以下弊端:1、以往用于混凝土管桩的脱模装置无法适配于不同尺寸的管桩模具脱模;2、以往用于混凝土管桩的脱模装置在进行脱模时管桩与模具粘接性高,工作效率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混凝土管桩高效脱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高效脱模装置,通过旋拧打开旋拧塞,向油箱内部注入脱模油,然后打开阀体并启动泵体开关,泵体工作将脱模油经过导管泵入喷淋球,最终对下端的模体进行喷淋,提高脱模效率,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混凝土管桩高效脱模装置,包括底板,还包括固定组件和辅助组件,所述底板上端两侧固定连接有侧边板,所述侧边板外侧壁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一侧安装有液
压杆,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吸筒A、吸盘、吸筒B、推动气缸、伸缩杆和推柱,所述底板后部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辅助组件包括油箱、旋拧塞、泵体、阀体、导管和喷淋球,所述竖板前部固定连接有油箱,所述油箱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旋拧塞,所述油箱底部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下端可拆卸连接有喷淋球,所述导管上安装有泵体和阀体。
[0008]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杆末端固定连接有吸筒A;吸筒A与吸筒B配合制造内外气压差。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吸筒A末端固定连接有吸盘;吸盘与模具紧紧吸附,液压缸缩回液压杆带动脱模。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吸筒A上端互通连接有吸筒B,所述吸筒B上端安装有推动气缸;启动推动气缸,推动气缸通过伸缩杆对推柱进行回拉。
[0011]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气缸下端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末端固定连接有推柱;推柱紧贴密封的吸筒B内壁进行滑动,继而在吸筒A和吸筒B空间内减少气压。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将浇筑后的混凝土管桩模具放置在底板上端,启动两侧的液压缸开关,液压缸通过液压杆带动吸盘吸附合并模具两端端部,再启动推动气缸,推动气缸通过伸缩杆对推柱进行回拉,推柱紧贴密封的吸筒B内壁进行滑动,继而在吸筒A和吸筒B空间内减少气压,在外部气压压强作用下吸盘与模具紧紧吸附,液压缸缩回液压杆带动脱模,解决了以往用于混凝土管桩的脱模装置无法适配于不同尺寸的管桩模具脱模的问题;2、通过旋拧打开旋拧塞,向油箱内部注入脱模油,然后打开阀体并启动泵体开关,泵体工作将脱模油经过导管泵入喷淋球,最终对下端的模体进行喷淋,提高脱模效率,解决了以往用于混凝土管桩的脱模装置在进行脱模时管桩与模具粘接性高、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混凝土管桩高效脱模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混凝土管桩高效脱模装置的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混凝土管桩高效脱模装置的辅助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底板;2、侧边板;3、液压缸;4、液压杆;5、固定组件;501、吸筒A;502、吸盘;503、吸筒B;504、推动气缸;505、伸缩杆;506、推柱;6、竖板;7、辅助组件;701、油箱;702、旋拧塞;703、泵体;704、阀体;705、导管;706、喷淋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如图1

3所示,一种混凝土管桩高效脱模装置,包括底板1,还包括固定组件5和辅助组件7,所述底板1上端两侧固定连接有侧边板2,所述侧边板2外侧壁安装有液压缸3,所述液压缸3一侧安装有液压杆4,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吸筒A501、吸盘502、吸筒B503、推动气缸504、伸缩杆505和推柱506,所述底板1后部固定连接有竖板6,所述辅助组件7包括油箱701、旋拧塞702、泵体703、阀体704、导管705和喷淋球706,所述竖板6前部固定连接有油箱701,所述油箱701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旋拧塞702,所述油箱701底部设置有导管705,所述导
管705下端可拆卸连接有喷淋球706,所述导管705上安装有泵体703和阀体704。
[0019]其中,所述液压杆4末端固定连接有吸筒A501;吸筒A501与吸筒B503配合制造内外气压差。
[0020]其中,所述吸筒A501末端固定连接有吸盘502;吸盘502与模具紧紧吸附,液压缸4缩回液压杆3带动脱模。
[0021]其中,所述吸筒A501上端互通连接有吸筒B503,所述吸筒B503上端安装有推动气缸504;启动推动气缸504,推动气缸504通过伸缩杆505对推柱506进行回拉。
[0022]其中,所述推动气缸504下端安装有伸缩杆505,所述伸缩杆505末端固定连接有推柱506;推柱506紧贴密封的吸筒B503内壁进行滑动,继而在吸筒A501和吸筒B503空间内减少气压。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管桩高效脱模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组件(5)和辅助组件(7),所述底板(1)上端两侧固定连接有侧边板(2),所述侧边板(2)外侧壁安装有液压缸(3),所述液压缸(3)一侧安装有液压杆(4),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吸筒A(501)、吸盘(502)、吸筒B(503)、推动气缸(504)、伸缩杆(505)和推柱(506),所述底板(1)后部固定连接有竖板(6),所述辅助组件(7)包括油箱(701)、旋拧塞(702)、泵体(703)、阀体(704)、导管(705)和喷淋球(706),所述竖板(6)前部固定连接有油箱(701),所述油箱(701)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旋拧塞(702),所述油箱(701)底部设置有导管(705),所述导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爱华张全良于春晓邬金林周平伟姚福强凌元忠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凝新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