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杆安装结构以及车辆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669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07
一种连接杆安装结构,包括:连杆构件,每个连杆构件在中间部包括第一孔部;车辆构件,每个构造成在每个连杆构件的第一固定部可旋转地支撑每个连杆构件;侧部框架,每个构造成在每个连杆构件的第二固定部处可旋转地支撑每个连杆构件,该第二固定部跨越第一孔部与第一固定部相对;以及连接杆,其每一端固定至每个连杆构件的第一孔部。每个连杆构件在中间部和第一固定部之间具有第一弯曲刚度降低区段,在中间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具有第二弯曲刚度降低区段,第一和第二弯曲刚度降低区段的弯曲刚度小于中间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弯曲刚度。刚度。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杆安装结构以及车辆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杆的安装结构和车辆座椅。

技术介绍

[0002]日本专利第6434789号(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有升降器的车辆板。车辆座椅包括一对左右坐垫框架、一对左右连杆构件,用于连接一对左右坐垫框架的前部和上导轨侧的构件、以及用于连接左右一对连杆构件的被称为前提升轴的连接杆。
[0003]在这种结构中,左右连杆构件通过连接杆附接至坐垫框架,以经由轴承相对于坐垫框架可旋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问题
[0005]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车辆座椅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沿车辆座椅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连接杆在连接部处一体地附接至沿正交方向延伸的连杆构件和坐垫框架。
[0006]当主要施加于连接部的冲击力在与连接杆正交的方向上时,例如在车辆的正面碰撞中,该结构具有高阻力,并且不太可能发生连接杆分离的断裂。
[0007]相比之下,当斜向碰撞或偏置碰撞等大弯矩或扭转力矩作用于连接杆时,该结构的抗力仍有提高的空间,并且期待一种连接杆在这些碰撞中几乎不分离的结构。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杆难以分离的连接杆安装结构和车辆座椅。
[0009]问题的解决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包括:
[0011]1)一种连接杆安装结构,包括:
[0012]一对连杆构件,每个连杆构件在中间部包括第一孔部;
[0013]一对车辆构件,每个车辆构件构造成在每个连杆构件的第一端上的第一固定部处可旋转地支撑一对连杆构件中的每一个;
[0014]一对侧部框架,每个侧部框架构造成在每个连杆构件的第二端上的第二固定部处可旋转地支撑一对连杆构件中的每一个,该第二固定部跨越第一孔部与第一端上的第一固定部相对;以及
[0015]连接杆,连接杆的每一端固定到一对连杆构件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孔部,其中
[0016]一对连杆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中间部和第一固定部之间的第一弯曲刚度降低区段和在中间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的第二弯曲刚度降低区段,第一和第二弯曲刚度降低区段的弯曲刚度小于中间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弯曲刚度。
[0017]2)根据1)所述的连接杆安装结构,还包括:
[0018]一对支撑构件,每个支撑构件包括与该对连杆构件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孔部同轴的第二孔部,每个支撑构件构造成附接至中间部以与该对连杆构件中的每一个一起形成连杆体,其中
[0019]连接杆可插入并可固定在连杆体的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中。
[0020]3)根据2)所述的连接杆安装结构,其中
[0021]一对支撑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孔周壁部,第二孔的边缘部在该孔周壁部中以圆柱形形状延伸,并且连接杆在一对连杆构件的每一个的第一孔部的周缘部上的第一部分处通过焊接固定到一对连杆构件中的每一个,以及连接杆在孔周壁部的远离第一孔部的一侧的边缘部上的第二部分处通过焊接固定到一对支撑构件中的每一个。
[0022]4)根据3)所述的连接杆安装结构,其中,一对支撑构件中的每一个和一对连杆构件中的每一个被焊接在第三部分处,该第三部分围绕连接杆的轴线在预定角度范围内延伸,并且在围绕第二部分的圆周中心的轴线的角位置不同于围绕第三部分的圆周中心的轴线的角位置。
[0023]5)一种车辆座椅,包括:
[0024]可附接至车辆地板的坐垫框架,坐垫框架构造成相对于地板升高和降低,其中
[0025]坐垫框架包括:
[0026]一对在车辆座椅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的侧部框架;
[0027]一对连杆构件,每个连杆构件在中间部包括第一孔部,每个连杆构件包括在第一端上的第一固定部以及在第二端上的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固定部跨越第一孔部与第一固定部相对,第一固定部由一对侧部框架中的每一个可旋转地支撑,第二固定部由车辆构件可旋转地支撑;以及
[0028]连接杆,连接杆的每一端固定到一对连杆构件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孔部,其中
[0029]一对连杆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中间部和第一固定部之间的第一弯曲刚度降低区段和在中间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的第二弯曲刚度降低区段,第一和第二弯曲刚度降低区段的弯曲刚度小于中间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弯曲刚度。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示例的座椅91的框架结构的立体图。
[0031]图2是图1的连接杆安装结构KB的放大立体图。
[0032]图3是包括在座椅91中的前连杆8的平面图。
[0033]图4是前连杆8的侧视图。
[0034]图5是沿图3中的线S5

S5截取的截面图。
[0035]图6是支撑杯10的平面图。
[0036]图7是沿图6中的线S7

S7截取的截面图。
[0037]图8是沿图2中的线S8

S8截取的截面图。
[0038]图9是沿图2中的线S9

S9截取的截面图。
[0039]图10是表示连接杆安装结构KB的变形的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座椅91为例来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座椅。
[0041]图1是座椅91的框架结构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由图1中的箭头定义。这些方向基于车辆的方向,座椅91安装在车辆上作为车辆座椅。左右方
向是座椅91的宽度方向。
[0042]如图1所示,在车辆的地板F上设置有前后延伸且在左右方向上平行隔开的轨道181L、181R。
[0043]作为车辆构件的前滑动件2L和后滑动件3L与轨道181L接合以能够前后移动,并且作为车辆构件的前滑动件2R和后滑动件3R与轨道181R接合以能够前后移动。
[0044]如图1所示,座椅91包括坐垫框架FR1和座椅靠背框架4。坐垫框架FR1连接至作为前滑动件2的前滑动件2L、2R和作为后滑动件3的后滑动件3L、3R,以能够在轨道181L、181R上前后移动。
[0045]座椅靠背框架4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开并相对的座椅靠背框架4L、4R。座椅靠背框架4能够围绕在坐垫框架FR1的后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CL4旋转,并且能够锁定在预定的旋转角度的位置。
[0046]坐垫框架FR1包括侧部框架1L、1R、后连杆5、后连接杆6、前框架7、前连杆8和前连接杆9。
[0047]侧部框架1L、1R是前后延伸的框架,在左右方向上隔开并相对。
[0048]前框架7设置成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连接侧部框架1L、1R的前部。
[0049]前连杆8是连杆构件,具有左右一对前连杆8L、8R。前连杆8L、8R具有第一端,该第一端围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CLb通过螺栓B2可旋转地连接至侧部框架1L、1R的前部。
[0050]前连杆8L、8R具有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该第二端围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杆安装结构,包括:一对连杆构件,每个连杆构件在中间部包括第一孔部;一对车辆构件,每个车辆构件构造成在每个连杆构件的第一端上的第一固定部处可旋转地支撑一对连杆构件中的每一个;一对侧部框架,每个侧部框架构造成在每个连杆构件的第二端上的第二固定部处可旋转地支撑一对连杆构件中的每一个,所述第二固定部跨越第一孔部与第一端上的第一固定部相对;以及连接杆,连接杆的每一端固定到一对连杆构件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孔部,其中一对连杆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中间部和第一固定部之间的第一弯曲刚度降低区段和在中间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的第二弯曲刚度降低区段,第一和第二弯曲刚度降低区段的弯曲刚度小于中间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弯曲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杆安装结构,还包括:一对支撑构件,每个支撑构件包括与所述一对连杆构件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孔部同轴的第二孔部,每个支撑构件构造成附接至中间部以与所述一对连杆构件中的每一个一起形成连杆体,其中连接杆可插入并可固定在连杆体中的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杆安装结构,其中一对支撑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孔周壁部,第二孔的边缘部在所述孔周壁部中以圆柱形形状延伸,并且连接杆在一对连杆构件的每一个的第一孔部的周缘部上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朝仓孝幸尾野寺晃秀尾原慧江口拓志安井浩之N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斯巴鲁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