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玉新专利>正文

骨折内固定辅助定位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590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的辅助定位导向装置。它由固定平台、定位立柱、导向摆动支架相连而成。立柱可作水平旋转、升降调节。本装置解决了以往手术操作中,常因骨皮质坚硬、光滑,内固定钉易打滑;及反复穿钉造成血运而引起并发症的问题,实现手术操作过程的量化控制,特别适合年轻医师使用。(*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骨折内固定治疗的辅助手术器械,特别是一种针对髋关节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时所用的辅助定位导向装置。髋关节骨折通常以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最常见。在人体骨骼结构中,以股骨的骨皮质最厚、硬度最高,股骨干呈不规则的圆弧形,大粗隆明显向外侧突出于股骨干。对其治疗仍是在X线透视下,于骨折端植入内固定钉(螺纹钉、骨圆钉、空心钉),以保持骨折断端稳定,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此类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费用低廉,患者痛苦小。手术操作成功的技术关键在于精确掌握股骨颈的“颈干角”和“前倾角”的角度,即使得2至3棵内固定钉植入股骨颈后的形状呈∴或∵排列,此种排列固定作用最大,愈合最好。而在具体操作中,实现上述排列困难较大。首先因股骨的骨皮质坚硬、光滑、形状不规则,内固定钉在其表面常因打滑,偏离预想进针点而不能实现理想排列;此外,内固定钉穿透骨皮质后,就很难再调整其“颈干角”和“前倾角”的角度,如为调整角度而反复穿钉,则因破坏股骨头的血运而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这是股骨颈骨折愈合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此,在制定手术计划时,虽可选择手术方式、内固定器具类型、设计内固定钉植入的深度及角度,但在手术操作中,尚不能进行有效的量化控制,因此,对手术计划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术者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而对于年轻医师,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定位导向装置,用以解决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钉植入时,定位不准、无导向控制,不能量化处理的问题;并降低对术者操作技术熟练程度的要求,使得年轻医师能轻松完成手术设计。基于人体骨骼结构中,股骨颈的“颈干角”和“前倾角”的角度,设计可完成水平旋转、升降调节、径向摆动的装置,以在X线透视下,辅助术者定位及导向,轻松完成手术。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从下至上依次由固定平台、定位立柱、导向摆动支架相连而成;所述平台与供患者躺卧手术床固接;所述立柱为至少一节的可作水平旋转、升降调节、且彼此套接的空心柱体,以完成定位;所述支架呈园柱状,由凹槽型托架、倒凸型摆动支架对接而成,并设水平通孔为摆动轴,以完成导向;立柱底端固接于平台,顶端则固接托架,支架径向设放置套筒的导向孔,套筒内放置内固定钉;所述平台、立柱、支架的固定均由螺钉调节,以完成定位及导向操作。所述立柱为上、中、下三节,下节底部与平台固接,中节、与下节套接后加设防脱盖,上节侧面设升降限位槽孔。所述水平通孔经由螺钉将托架和支架相连,且支架以螺钉为轴径向摆动;托架的两个槽边呈与支架摆动一致的曲率。本技术所提供的辅助装置,在手术使用过程中,借助X线透视,首先通过升降、旋转、摆动完成定位、导向控制,最后术者只需将内固定钉经套筒由导向孔钻入体内,因内固定钉在套筒内只能依此方向,在骨皮质表面,受导向支架的制约和术者所施压力,其进针点的稳定性增强,避免在骨皮质表面的打滑,实现内固定钉的最佳排列。本装置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颈骨折,如头下型、颈中型、基底型。图1本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本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本装置实物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装置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1固定套筒手柄、2′导向孔、2″套筒、3′倒凸型摆动支架、3″凹槽型托架、4摆动支架手柄、5摆动支架轴、6升降立柱、7升降立柱限位螺钉、8升降立柱固定手柄、9转动立柱、10防脱盖、11固定螺钉、12转动立柱固定手柄、13下立柱、14固定螺钉、15基座、16,21手柄、17床槽夹板、18,19夹板螺钉、20床体夹板、如图所示,在防脱盖及托架表面均标有刻度,以确定立柱旋转,支架摆动的角度。平台由基座、手柄、床体和床槽夹板、夹板螺钉构成;立柱由升降立柱、转动立柱、下立柱防脱盖、固定螺钉、固定手柄构成;支架由倒凸型摆动支架、凹槽型托架、摆动支架轴、导向孔、套筒、固定手柄构成,托架两个槽边与支架的摆动为同一曲率。本装置的使用待患者安置好手术体位,将该支架基座对准股骨大粗隆部分,与手术床侧帮固接,通过螺钉调节立柱高度至粗隆部前后的上1/3或下1/3,作为第一棵内固定钉的进针点;调节立柱向头侧旋转125度至140度,与股骨颈平行,经透视后定位;因前倾角一般为15度,调节支架使内固定钉与股骨颈的前倾角平行,经透视确定导向;选用内固定钉,一般为0.3厘米至0.4厘米,空心钉为0.6厘米,取相应规格的套筒(外径不变,内径改变),安于支架的导向孔内,套筒远端靠近患者,术者此时将选取的内固定钉钻入即可,第二、第三棵内固定钉只需重复上述步骤,可实现理想排列。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的辅助定位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从下至上依次由固定平台、定位立柱、导向摆动支架相连而成;所述平台与供患者躺卧的手术床固接;所述立柱为至少一节的可作水平旋转、升降调节、且彼此套接的空心柱体,以完成定位;所述支架呈园柱状,由凹槽型托架、倒凸型摆动支架对接而成,并设水平通孔为摆动轴,以完成导向;立柱底端固接于平台,顶端则固接托架,支架径向设放置套筒的导向孔,套筒内放置内固定钉;所述平台、立柱、支架的固定均由螺钉调节,以完成定位及导向操作。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定位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上、中、下三节,下节底部与平台固接,中节、与下节套接后加设防脱盖,上节侧面设升降限位槽孔。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定位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通孔经由螺钉将托架和支架相连,且支架以螺钉为轴径向摆动;托架的两个槽边呈与支架摆动一致的曲率。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的辅助定位导向装置。它由固定平台、定位立柱、导向摆动支架相连而成。立柱可作水平旋转、升降调节。本装置解决了以往手术操作中,常因骨皮质坚硬、光滑,内固定钉易打滑;及反复穿钉造成血运而引起并发症的问题,实现手术操作过程的量化控制,特别适合年轻医师使用。文档编号A61B17/90GK2314748SQ9821869公开日1999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31日专利技术者张玉新 申请人:张玉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的辅助定位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从下至上依次由固定平台、定位立柱、导向摆动支架相连而成;所述平台与供患者躺卧的手术床固接;所述立柱为至少一节的可作水平旋转、升降调节、且彼此套接的空心柱体,以完成定位;所述支架呈园柱状,由凹槽型托架、倒凸型摆动支架对接而成,并设水平通孔为摆动轴,以完成导向;立柱底端固接于平台,顶端则固接托架,支架径向设放置套筒的导向孔,套筒内放置内固定钉;所述平台、立柱、支架的固定均由螺钉调节,以完成定位及导向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新
申请(专利权)人:张玉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