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加工方法及换热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353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55
本申请公开一种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加工方法及换热器,包括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第一模芯包括第一基面和多个第一凸部,至少部分相邻第一凸部之间具有第一凹部,第二模芯包括第二基面和多个第二凹部,至少部分相邻第二凹部之间具有第二凸部,第一凸部与第二凹部对应设置,第二凸部与第一凹部对应设置,第一凸部相对于第一基面的高度为H10,第二凸部相对于第二基面的高度为H20,第一凹部相对于第一基面的深度为H30,第二凹部相对于第二基面的深度为H40,H10>H20,且H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加工方法及换热器


[0001]本申请涉及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和换热器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包括换热板片,换热板片具有凸起来增大换热板片与换热流体的接触面积以及对换热流体进行扰动以提升换热性能。对紧凑型的板式换热器而言,特别是面对车辆的高能效制冷设备等应用场景,换热器的流道尺寸明显降低,从传统的3

5mm等效流通直径,降低至3mm以下,甚至2mm以下。这样的场景下,对换热板片的制造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板片模具与冲压技术,钎焊技术等,较传统行业的相关应用相比,技术难度显著提升。换热板片通常采用全仿形的模具制造技术,即模具是完全依照换热板片结构的仿形,而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换热板片存在材料减薄,模具模芯的形面通常不能与换热板片表面完全接触,导致最终成型的换热板片的结构与需要成型的换热板片的结构存在差异,相邻换热板片之间的流道结构不稳定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以及容易导致流道焊点虚焊影响换热器的结构可靠性,如何将换热板片的材料减薄转化为对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的提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加工方法及换热器,通过对换热器的加工装置的调整,有效控制换热板片的材料减薄区域的分布,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包括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所述第一模芯包括第一基面,所述第一模芯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基面凸出的多个第一凸部,至少部分相邻所述第一凸部之间具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二模芯包括第二基面,所述第二模芯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基面凹陷的多个第二凹部,至少部分相邻所述第二凹部之间具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对应设置,定义所述第一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基面的高度为H10,定义所述第一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基面的深度为H30,定义所述第二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基面的高度为H20,定义所述第二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基面的深度为H40,其中,H10>H20,且,H10

H40>H20

H30。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加工装置,由于第一凸部相对于第一基面的高度H10大于第二凸部相对于第二基面的高度H20,使加工形成的换热板片的两侧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具有不同深度,从而与换热板片两侧的不同介质相适应,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而且,位于第一凸部处的换热板片的厚度减薄量大于位于第二凸部处的换热板片的厚度减薄量,第一凸部相对于第一基面的高度H10、第二凸部相对于第二基面的高度H20、第一凹部相对于第一基面的深度H30和第二凹部相对于第二基面的深度为H40满足H10

H40>H20

H30,当第一模芯与第二模芯配合设置时,第一凸部与第二凹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凸部与第一凹部之间的距离,减小最终成型的换热板片与需要成型的换热板片之间的差异,
满足换热器的换热要求。
[0006]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的加工方法,能够根据上述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加工换热器的换热板片,所述加工方法包括:
[0007]a、将板材置于所述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之间,所述板材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第一模芯,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第二模芯;
[0008]b、移动所述第一模芯和/或第二模芯,将所述第一模芯与所述第二模芯合模,在所述合模过程中,所述第一凸部推动局部所述板材朝向所述第二凹部凹陷形成所述换热板片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背面形成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凸部推动局部所述板材朝向所述第一凹部凹陷形成所述换热板片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背面形成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之间的距离。
[000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加工方法,移动第一模芯和/或第二模芯对位于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之间的板材进行加工,通过第一模芯的第一凸部和第二模芯的第二凸部作用于板材的对应区域,由于第一凸部具有较大的高度,在加工过程中,板材加工形成的第一凸起的顶部的厚度相较于第二凸起的顶部的厚度较薄,且位于第一凸起背面的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位于第二凸起背面的第二凹槽的深度,从而通过第一模芯的第一凸部的高度补偿换热板片成型过程中第一凸起顶部的材料减薄量,减小最终成型的换热板片与需要成型的换热板片之间的差异,而且加工成型的换热板片两侧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具有不同深度,从而与换热板片两侧的不同介质相适应,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0010]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板片,所述换热板片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的背面具有第一凹槽,第二凸起的背面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凸出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由上述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加工形成。
[00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第一凸起顶部的厚度小于第二凸起顶部的厚度,并且,位于第一凸起背面的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位于第二凸起背面的第二凹槽的深度,有效控制换热板片的材料减薄区域的分布,使换热板片的两侧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具有不同深度,从而与换热板片两侧的不同介质相适应,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申请换热器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申请换热器的流体通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申请换热器的另一种流体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申请换热器的又一种流体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申请换热器的再一种流体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7是本申请换热器的换热板片的换热区和角孔区的分布参考图;
[0019]图8是本申请换热器的换热板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0]图9是图8中换热板片沿A

A方向的一种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10是本申请换热器的第一凸起和第八凸起的放大结构对比图;
[0022]图11是本申请换热器的换热板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12是图1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13是图11中换热板片沿B

B方向的一种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14是本申请本换热板片的另一种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15是本申请换热器的又一种第一凸起和第八凸起的放大结构对比图。
[0027]图16本申请加工装置中第一模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7是图16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18是本申请加工装置中第二模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9是图18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包括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芯包括第一基面,所述第一模芯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基面凸出的多个第一凸部,至少部分相邻所述第一凸部之间具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二模芯包括第二基面,所述第二模芯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基面凹陷的多个第二凹部,至少部分相邻所述第二凹部之间具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对应设置,定义所述第一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基面的高度为H10,定义所述第一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基面的深度为H30,定义所述第二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基面的高度为H20,定义所述第二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基面的深度为H40,其中,H10>H20,且,H10

H40>H20

H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芯与所述第二模芯配合设置时,所述第一基面与所述第二基面具有预定距离,定义所述第一基面与所述第二基面之间的预定距离为H0,所述第一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基面的高度H10、所述第二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基面的高度H20与所述第一基面与所述第二基面之间的预定距离H0满足:0<H10

H20≤2.8H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芯与所述第二模芯配合设置时,定义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之间的距离为h10,定义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之间的距离为h20,所述第一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基面的高度H10、所述第二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基面的高度H20与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之间的距离h10、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之间的距离h20满足:

0.15mm≤(h10+H10)

(h20+H20)≤0.1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芯具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三凹部位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凸部之间,所述第三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凸部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凸部顶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模芯具有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位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凹部之间,所述第三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凹部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凹部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三凸部对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芯与所述第二模芯配合设置时,定义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三凹部之间的距离为h30,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三凹部之间的距离h30与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之间的距离h10满足:h30>h10。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芯包括第一角孔区和第一换热区,所述第一角孔区包括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沿所述第一模芯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子区靠近所述第一模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子区靠近所述第一模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换热区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之间,所述第二模芯包括第二角孔区和第二换热区,所述第二角孔区包括第三子区和第四子区,沿所述第二模芯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三子区靠近所述第二模芯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子区靠近所述第二模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换热区位于所述第三子区和所述第四子区之间,并且,所述第一角孔区与所述第二角孔区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换热区与所述第二换热区对应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B二一D五三零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