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线束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157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子元件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线束接头,包括线束安装筒、挤压弹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线束安装筒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线束安装筒的开口底部边缘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件的一端的底部边缘连接,且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为开口向上的对折板,挤压弹板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线束安装筒内腔临近第一支撑件一侧的顶部,挤压弹板的另一端朝线束安装筒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置,且线束安装筒的底部相对设置有两连接插脚。通过上述的部件连接设置,实现简易线束接头能够建议的进行线束安装固定。线束接头能够建议的进行线束安装固定。线束接头能够建议的进行线束安装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简易线束接头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元件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简易线束接头。

技术介绍

[0002]线束接头是端子的一种,线束接头又称连接器或者插接器,线束连接器产品应用于汽车,家电,仪器仪表,办公设备,商用机器,电子部品引线.电子控制板,应用于数码产品、家用电器、汽车工业。随着汽车功能的增加,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电气件越来越多,电线也会越来越多,通过设置线束接头来将不同的功能的线路进行区分归类,然后进行插接完成连接。现有技术中,通过插接形式来将线束接头安插到另一部件上,从而完成线束接头的安装连接,而采用现有技术中方法进行线束接头的安装存在线束接头不便安装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元件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线束接头不便安装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易线束接头,包括线束安装筒、挤压弹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线束安装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线束安装筒的开口底部边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的底部边缘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的底部边缘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的底部边缘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为开口向上的对折板,所述挤压弹板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线束安装筒内腔临近所述第一支撑件一侧的顶部,所述挤压弹板的另一端朝所述线束安装筒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置,且所述线束安装筒的底部相对设置有两连接插脚。
[0005]优选地,所述线束安装筒顶部开设有调节孔,且所述调节孔位于所述挤压弹板的上方。
[0006]优选地,所述线束安装筒的底部设置有理线孔,所述理线孔位于两个连接插脚之间,且所述理线孔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插脚的宽度相同。
[0007]优选地,所述挤压弹板的自由端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挤压弹板的自由端末端临近所述线束安装筒内腔的顶部,且所述挤压弹板的弯曲部平滑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过渡槽,且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过渡槽和所述线束安装筒之间的连接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开槽宽度小于所述线束安装筒内腔的宽度,且所述第一过渡槽两端的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开槽宽度和所述线束安装筒的内腔宽度相同。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过渡槽,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槽,且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过渡槽之间的
连接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开槽宽度小于第二支撑件的开槽宽度,且所述第二过渡槽的两端的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开槽宽度相同。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均向上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延伸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两端。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可弯曲设置。
[00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简易线束接头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0015]本技术中的简易线束接头由线束安装筒、挤压弹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组装而成,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线束安装筒、挤压弹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采用一体注塑成型,从而实现线束安装筒、挤压弹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是一个整体,减少部件太小容易损坏,且线束安装筒中间设置内腔,用于放置线束,同时线束安装筒的外部侧面之间的连接处圆滑设置,线束安装筒的内腔壁之间的连接处也圆滑设置,一方面外部连接处圆滑设置能够有效的降低对使用者会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能够使位于内腔中的线束不会在移动的过程中端部卡于转角处,并且方便清洁,线束安装筒、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以底面之间相互连接,确保连接处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使线束在整个的移动过程中前端部不会卡住,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为开口向上的对折板,且对折处圆滑设置,开口向上设置能够方便线束放置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挤压弹板固定安装在线束安装筒的内腔中,且端部连接在内腔的顶部平面,另一端向下倾斜延伸,对位于内腔中的线束进行按压,增加移动阻力,在线束安装筒的底部平面上设置两个相对的连接插脚,通过连接插脚固定安装在设备上。通过上述的部件连接设置,实现简易线束接头能够建议的进行线束安装固定。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简易线束接头的效果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简易线束接头的俯视图。
[0019]图3为沿图2中A

A的剖切视图。
[002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1]10—线束安装筒
ꢀꢀꢀꢀꢀ
11—调节孔
ꢀꢀꢀꢀꢀꢀꢀꢀ
12—理线孔
[0022]13—连接插脚
ꢀꢀꢀꢀꢀꢀꢀ
20—挤压弹板
ꢀꢀꢀꢀꢀꢀ
30—第一支撑件
[0023]40—第二支撑件
ꢀꢀꢀꢀꢀ
50—第一连接件
ꢀꢀꢀꢀ
51—第一过渡槽
[0024]60—第二连接件
ꢀꢀꢀꢀꢀ
61—第二过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1~3中示出,其中
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安装筒、挤压弹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线束安装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线束安装筒的开口底部边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的底部边缘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的底部边缘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的底部边缘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为开口向上的对折板,所述挤压弹板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线束安装筒内腔临近所述第一支撑件一侧的顶部,所述挤压弹板的另一端朝所述线束安装筒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置,且所述线束安装筒的底部相对设置有两连接插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安装筒顶部开设有调节孔,且所述调节孔位于所述挤压弹板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安装筒的底部设置有理线孔,所述理线孔位于两个连接插脚之间,且所述理线孔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插脚的宽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弹板的自由端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挤压弹板的自由端末端临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利何飞彪唐秀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爱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