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轮机第一级动叶护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960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0
燃气轮机第一级动叶护环结构,属于燃气轮机结构技术领域。其包括护环片、持环、冲击孔板、盖板、左侧固定夹、右侧固定夹和进气管,持环装在透平支架上,持环底部设置有冲击孔板,持环的内部设置有盖板,盖板与冲击孔板之间构成空腔,护环片的两端分别通过左侧固定夹和右侧固定夹安装在持环上,进气管安装在透平支架上,且进气管的端部穿过持环,探入空腔内部。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透平的叶片顶端和透平护环之间存在过大的间隙,降低透平的热效率的问题,在持环和环片的两侧增加左侧固定夹和右侧固定夹,起到固定护环片和持环的效果,使得冷却气体在较长的配合间隙内流动,从而充分冷却护环片,还可以防止燃气进入护环片以外的区域,增加了可靠性。增加了可靠性。增加了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轮机第一级动叶护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轮机第一级动叶护环结构,属于燃气轮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燃气轮机发电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煤电技术有着污染小、噪声小、可靠性高等优点。近年来,利用燃气轮机发电技术的蒸汽

燃气联合循环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0003]燃气轮机透平部分工作的温度很高,通常在1000℃以上,这对于透平部分的材料、冷却等提出了很大的考验。透平第一级动叶护环作为透平框架上的结构,位于透平框架的内侧靠近叶片的结构,尤其是内部靠近叶片的表面和燃气直接接触,在长期高负荷、高温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生蠕变、氧化等,降低相关结构寿命。同时,高温燃气可能会通过护环的间隙漏入透平框架内,损害框架结构。透平的叶片顶端和透平护环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这种间隙过大会带来热损失,降低透平的热效率。
[0004]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燃气轮机的第一级动叶护环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透平的叶片顶端和透平护环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这种间隙过大会带来热损失,降低透平的热效率的问题,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7]燃气轮机第一级动叶护环结构,包括护环片、持环、冲击孔板、盖板、左侧固定夹、右侧固定夹和进气管,持环一侧卡装在透平支架上,持环底部设置有冲击孔板,持环的内部设置有盖板,盖板与冲击孔板之间构成空腔,护环片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左侧固定夹和右侧固定夹固定安装在持环的另一侧,进气管安装在透平支架上,且进气管的端部穿过持环,探入空腔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持环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第一凸台和第一L形凸台,持环通过第一凸台和第一L形凸台卡装在透平支架上。
[0009]优选的:所述持环的左右两侧分别加工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环片的左右两侧分别加工有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左侧固定夹的两端分别卡装在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内,右侧固定夹的两端分别卡装在第二凹槽和第四凹槽内。
[0010]优选的:所述持环左侧与左侧固定夹通过销柱建立水平方向的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持环右侧、右侧固定夹和护环片的右侧通过第一销钉建立水平方向
的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环片底面左右两侧分别加工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位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之间的环片底面加工有锯齿形槽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护环片外侧面的左右两侧侧分别有加工有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内均加工有多个小凹槽,每个小凹槽内部均设置有通孔。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内均加工有8个小凹槽。
[0015]优选的:所述进气管顶部四周具有第二凸台,透平支架上安装有第二销钉,第二凸台通过第二销钉的下端面和透平支架的上端面建立水平方向的固定连接。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在持环和环片的左右两侧分别增加了左侧固定夹和右侧固定夹,这两个固定夹既起到固定护环片和持环的效果,又能使得冷却气体在较长的配合间隙内流动,从而充分冷却护环片,还可以防止燃气进入护环片以外的区域,增加了可靠性;
[0018]2.本技术在冲击孔板外增加了一个盖板,进一步防止高温燃气进入持环等区域;
[0019]3.本技术的护环片内侧靠近叶片部分存在多个锯齿形槽结构,既可以减小燃气通过叶顶与护环间隙的损失,又可充分冷却叶顶。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燃气轮机第一级动叶护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小凹槽的布置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通孔的布置示意图;
[0023]图中1

护环片,2

持环,3

冲击孔板,4

盖板,5

左侧固定夹,6

右侧固定夹,7

进气管,8

透平支架,9

第一凸台,10

第一L形凸台,11

第一凹槽,12

第二凹槽,13

第三凹槽,14

第四凹槽,15

第一斜面,16

第二斜面,17

锯齿形槽结构,18

第五凹槽,19

第六凹槽,20

小凹槽,201

通孔,21

销柱,22

第一销钉,23

第二凸台,24

第二销钉,30

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5]本技术所提到的连接分为固定连接和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即为不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折边连接、铆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常规拆卸方式,未明确限定具体连接方式时,默认为总能在现有连接方式中找到至少一种连接方式能够实现该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例如:固定连接选择焊接连接,可拆卸连接选择铰链连接。
[0026]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

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燃气轮机第一级动叶护环结构,包括护环片1、持环2、冲击孔板3、盖板4、左侧固定夹5、右侧固定夹6和进气管
7,所述持环2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第一凸台9和第一L形凸台10,持环2通过第一凸台9和第一L形凸台10卡装在透平支架8上,持环2右侧面外侧有一个倒斜角,持环2底部设置有冲击孔板3,冲击孔板3上加工有多个透气通孔,持环2的内部设置有盖板4,盖板4为一个“几”字形结构,盖板4与冲击孔板3之间构成空腔30,所述持环2的左右两侧分别加工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护环片1的左右两侧分别加工有第三凹槽13和第四凹槽14,左侧固定夹5的两端分别卡装在第一凹槽11和第三凹槽13内,右侧固定夹6的两端分别卡装在第二凹槽12和第四凹槽14内,所述持环2左侧与左侧固定夹5通过销柱21建立水平方向的固定连接,所述持环2右侧、右侧固定夹6和护环片1的右侧通过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燃气轮机第一级动叶护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环片(1)、持环(2)、冲击孔板(3)、盖板(4)、左侧固定夹(5)、右侧固定夹(6)和进气管(7),持环(2)一侧卡装在透平支架(8)上,持环(2)底部设置有冲击孔板(3),持环(2)的内部设置有盖板(4),盖板(4)与冲击孔板(3)之间构成空腔(30),护环片(1)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左侧固定夹(5)和右侧固定夹(6)固定安装在持环(2)的另一侧,进气管(7)安装在透平支架(8)上,且进气管(7)的端部穿过持环(2),探入空腔(30)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第一级动叶护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持环(2)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第一凸台(9)和第一L形凸台(10),持环(2)通过第一凸台(9)和第一L形凸台(10)卡装在透平支架(8)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轮机第一级动叶护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持环(2)的左右两侧分别加工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护环片(1)的左右两侧分别加工有第三凹槽(13)和第四凹槽(14),左侧固定夹(5)的两端分别卡装在第一凹槽(11)和第三凹槽(13)内,右侧固定夹(6)的两端分别卡装在第二凹槽(12)和第四凹槽(14)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轮机第一级动叶护环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东坡王泽众葛春醒冯永志王辉周驰张华杰戴博林孙涛卢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哈电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