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颈式转向节及车辆底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9590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鹅颈式转向节及车辆底盘系统。鹅颈式转向节包括:转向节主体;鹅颈部,与转向节主体连接,鹅颈部限定出空腔;加强件,设置在空腔内;转向节主体的一侧开设有凹入部,转向节主体上还设有安装结构,安装结构被配置为能够与制动器和车轮连接;上控制臂连接部,与鹅颈部连接;以及,下控制臂连接部,设置在转向节主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重量较轻的鹅颈式转向节。供了一种重量较轻的鹅颈式转向节。供了一种重量较轻的鹅颈式转向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鹅颈式转向节及车辆底盘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转向节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鹅颈式转向节及车辆底盘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转向节是汽车底盘系统的重要零部件,为控制臂、轴承、制动器等重要底盘零部件提供连接支撑,并将车轮传递的路面激励传递给整个悬架系统,同时是底盘簧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功能,转向节需要尽可能地轻量化。
[0003]目前,现有的转向节的重量较大,难以满足实现上述功能所需的轻量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鹅颈式转向节及车辆底盘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向节重量较大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鹅颈式转向节,包括:转向节主体;鹅颈部,与转向节主体连接,鹅颈部限定出空腔;加强件,设置在空腔内;转向节主体的一侧开设有凹入部,转向节主体上还设有安装结构,安装结构被配置为能够与制动器和车轮连接;上控制臂连接部,与鹅颈部连接;以及,下控制臂连接部,设置在转向节主体上。
[0006]进一步地,沿左右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鹅颈式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节主体(21);鹅颈部(20),与所述转向节主体(21)连接,所述鹅颈部(20)限定出空腔(23);加强件(25),设置在所述空腔(23)内;所述转向节主体(21)的一侧开设有凹入部(26),所述转向节主体(21)上还设有安装结构(22),所述安装结构(22)被配置为能够与制动器和车轮连接;上控制臂连接部(4),与所述鹅颈部(20)连接;以及,下控制臂连接部(1),设置在所述转向节主体(2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鹅颈式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沿左右方向,所述鹅颈部(20)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24)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侧壁(24)与所述加强件(25)连接,并且所述加强件(25)沿所述鹅颈部(20)的长度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鹅颈式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5)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件(25)沿所述鹅颈部(2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和/或,所述鹅颈部(20)的侧壁(24)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空腔(23)连通的排料孔(10),所述排料孔(10)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料孔(10)布置在所述鹅颈部(20)的左右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鹅颈式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控制臂连接部(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通孔(30)和第二安装通孔(31),所述第一安装通孔(30)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31)均沿所述转向节主体(21)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转向节主体(2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鹅颈式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主体(21)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凹入部(26)连通的减重孔(34),所述减重孔(34)沿所述转向节主体(21)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转向节主体(21)。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微陈磊姜大鑫贾彦光禹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