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711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包括左端的动静压主轴机构和右端的驱动机构,在壳体两端内壁分别设置左、右轴承,在左轴承和右轴承的内壁间隙套装转轴;壳体的左、右端设置套装前端盖和端盖;在壳体、左轴承、右轴承设置双路进油油路;在左、右轴承外表面设置内壁的设置4个环形均布油腔,在油腔中心两侧设置2圈节流小孔,并分别与左右轴承外表面设置的环形油槽连通;右端的驱动机构设置为电机驱动或皮带驱动;此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设置两路进油油路,根据主轴旋转方向,结合高压油的循环流动,设置合理的节流小孔位置,解决动静压主轴双向旋转的问题;适配不同的驱动机构,适应性更广。应性更广。应性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


[0001]本技术属于数控磨床
,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根据加工零件的工况需求,一般磨床主轴的旋转是单向的,主轴采用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如果需要改变主轴的旋向,通常需要更换主轴,部分主轴双向旋转过程,通常在轴内部设置安装的螺母采用防松装置,或者改变螺母的旋向等,防止主轴因改变旋向,螺母松动,而在动静压主轴中,因考虑动静压轴承结构的因素,主轴的旋转不是采用滚动轴承,在设计中不能单纯采用锁紧螺母进行轴向固定,主轴旋向的调整与动静压液体轴承的油孔位置有极大关系,不同的旋向喷油孔的位置截然不同,主轴旋向的改变通常需要更换不同结构的动静压轴承,而且动静压轴承与壳体固定在一起,拆卸操作复杂,费工费时,所以动静压主轴的旋向一般是事先设计时固定,不再变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在壳体和左、右轴承内设置两路进油油路,在轴承油腔内设置与主轴旋向相适配的节流小孔,以解决动静压主轴不能双向旋转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包括左端的动静压主轴机构和右端的驱动机构,所述动静压主轴机构,包括壳体、左轴承、右轴承设置双路进油油路;所述左轴承内壁的4个环形均布油腔Ⅰ内设置2圈节流小孔Ⅰ,两圈节流小孔Ⅰ分别设置在环形油腔Ⅰ圆周中心的两侧且靠近油腔边缘;所述右轴承内壁的4个环形均布油腔Ⅱ设置2圈节流小孔Ⅱ,两圈节流小孔Ⅱ分别设置在油腔Ⅱ圆周中心的两侧且靠近油腔边缘。
[0005]进一步,所述动静压主轴机构的壳体两端内壁分别设置安装左轴承和右轴承,左轴承和右轴承的内壁间隙套装转轴,壳体的左端设置套装前端盖,壳体右端设置安装有端盖。
[0006]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双路进油油路,第一油路包括进油孔Ⅰ、轴向油道Ⅰ、左径向油道Ⅰ,右径向油道Ⅰ;第二油路包括进油孔Ⅱ、轴向油道Ⅱ、左径向油道Ⅱ、右径向油道Ⅱ。
[0007]进一步,所述左轴承外表面设置左环形油槽Ⅰ、左环形油槽Ⅱ和左环形油槽Ⅲ;左环形油槽Ⅱ位置与壳体的左径向油道Ⅰ相适配;左环形油槽Ⅲ位置与壳体的左径向油道Ⅱ相适配。
[0008]进一步,所述右轴承外表面设置右环形油槽Ⅰ、右环形油槽Ⅱ和右环形油槽Ⅲ;右环形油槽Ⅱ位置与壳体的右径向油道Ⅱ相适配;右环形油槽Ⅲ位置与壳体的右径向油道Ⅰ相适配。
[0009]进一步,所述前端盖的右端面设置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内设置相应的油路;前端盖的左端设置环形凹台结构,在环形凹台结构中设置安装有骨架油封。
[0010]进一步,所述转子套为涨紧套。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 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设置两路进油油路,结构设计合理,根据主轴旋转方向,结合高压油的循环流动,设置合理的节流小孔位置,解决动静压主轴双向旋转的问题;2. 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左端设置安装有密封结构,防止高压油的泄漏;3.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右端设置模块化的驱动机构,可以安装电机驱动和皮带驱动,适应性更广。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的结构示意图Ⅰ。
[0013]图2为本技术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的结构示意图Ⅱ。
[0014]图3为本技术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的结构示意图Ⅲ。
[0015]图4为本技术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的左轴承油腔和节流小孔、油路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的逆时针旋转状态时左轴承油腔和节流小孔剖结构视图。
[0017]图6为本技术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的右轴承油腔和节流小孔、油路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技术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的顺时针旋转状态时右轴承轴承油腔和节流小孔结构剖面图。
[0019]图8为本技术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的逆时针旋转状态时右轴承油腔和节流小孔结构剖面图。
[0020]图中标记说明:100

转轴,200

压盖,300

骨架油封,400

前端盖,401

环形油槽,500

壳体,501

进油口Ⅰ,502

轴向油道Ⅰ,503

左径向油道Ⅰ,504

右径向油道Ⅰ,505

回油道,511

进油口Ⅱ,512

轴向油道Ⅱ,513

左径向油道Ⅱ,514

右径向油道Ⅱ,600

左轴承,601

左环形油槽Ⅰ,602

左环形油槽Ⅱ,603

左环形油槽Ⅲ,604

左回油油道,605

左进油道,606

油腔Ⅰ,607

节流小孔Ⅰ,700

右轴承,701

右环形油槽Ⅰ,702

右环形油槽Ⅱ,703

右环形油槽Ⅲ,704

右回油油道,705

节流小孔Ⅱ,706

油腔Ⅱ,800

端盖,900

定子外套,1000

内水套,1100

转子套,1200

定子部件,1300

转子部件,1400

后端盖,1500

节流阀,1600

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新型双向动静压主轴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

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包括左端的动静压主轴机构和右端的电机驱动机构,通过电机驱动机构驱动左端的动静压主轴机构进行转动工作。
[0024]进一步,所述动静压主轴机构,包括壳体500,在壳体500两端内壁分别设置左轴承600和右轴承700,在左轴承600和右轴承700的内壁间隙套装转轴100;所述前端盖400设置
套装在壳体500的左端;通过壳体500、左轴承600、右轴承700、前端盖400内部的油路,压力油进入左轴承600、右轴承700和前端盖400中,分别在左轴承600、右轴承700的内壁与转轴100外径之间、前端盖400右端面和转轴100轴肩左端面之间、左轴承600的左端面和转轴100轴肩右端面之间形成油膜。
[0025]进一步,所述壳体500设置两路进油路,如图1所示,第一油路包括进油孔Ⅰ501、轴向油道Ⅰ5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包括左端的动静压主轴机构和右端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静压主轴机构,包括壳体(500)、左轴承(600)、右轴承(700)设置与主轴旋向相适配的双路进油油路;所述左轴承(600)内壁的4个环形均布油腔Ⅰ(606)内设置2圈节流小孔Ⅰ(607),两圈节流小孔Ⅰ(607)分别设置在环形油腔Ⅰ(606) 圆周中心的两侧且靠近油腔边缘;所述右轴承(700)内壁的4个环形均布油腔Ⅱ(706)设置2圈节流小孔Ⅱ(705),两圈节流小孔Ⅱ(705)分别设置在油腔Ⅱ(706) 圆周中心的两侧且靠近油腔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静压主轴机构的壳体(500)两端内壁分别设置安装左轴承(600)和右轴承(700),左轴承(600)和右轴承(700)的内壁间隙套装转轴(100),壳体(500)的左端设置套装前端盖(400),壳体(500)右端设置安装有端盖(80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00)的双路进油油路,第一油路包括进油孔Ⅰ(501)、轴向油道Ⅰ(502)、左径向油道Ⅰ(503),右径向油道Ⅰ(504);第二油路包括进油孔Ⅱ(511)、轴向油道Ⅱ(512)、左径向油道Ⅱ(513)、右径向油道Ⅱ(514)。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向旋转动静压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轴承(600)外表面设置左环形油槽Ⅰ(601)、左环形油槽Ⅱ(602)和左环形油槽Ⅲ(603);左环形油槽Ⅱ(602)位置与壳体(500)的左径向油道Ⅰ(503)相适配;左环形油槽Ⅲ(603)位置与壳体(5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德海赵重喜赵鑫姚俊哲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莱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