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陶瓷珠换向器的自动化装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196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换向器装配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陶瓷珠换向器的自动化装配工装。包括上壳体、内壳体及外壳体;所述上壳体与内壳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内部设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铁棒;所述铁棒外圈均匀分布有送料杆;所述送料杆顶部向内凹陷呈圆弧状且与陶瓷珠相契合;每个送料杆顶部与陶瓷珠接触的部位上均设有防滑层;每个送料杆的整体高度均高于铁棒。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对换向器进行定位、陶瓷珠上料、压装、翻转,全程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有效保证换向器的整体品质的特点。有效保证换向器的整体品质的特点。有效保证换向器的整体品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陶瓷珠换向器的自动化装配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换向器装配加工
,具体涉及用于陶瓷珠换向器的自动化装配工装。

技术介绍

[0002]换向器是直流电机与交流整流子电动机电枢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其在电机转动时起换向作用,以便让电动机长期持久的转动下去。作为工业、交通、国防及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本设备,电机的下游行业包含了几乎全部国民经济基础行业。而换向器作为电机的核心器件之一,也伴随着电机行业的发展日益增长。
[0003]陶瓷珠换向器作为性能更好的一种换向器其在国内已经陆续开始推广使用,但是陶瓷珠换向器的加工过程中,绝大部分是通过手工操作将陶瓷珠放入换向器的铜片之间,放入后需再次敲击铜片端部使铜片弯曲进行对陶瓷珠的固定,上述操作会存在以下问题:1.陶瓷珠在放入后陶瓷珠与铜片两侧的间距、缝隙不均,不能精确定位;2.敲击铜片会出现错位现象或敲击时在铜片之前的陶瓷珠会掉落,增大装配难度;3.生产装配过程非常低效的同时,换向器的品质也得不到保证,不利于生产使用。
[0004]因此,设计一种能对换向器进行定位、陶瓷珠上料、压装、翻转,全程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有效保证换向器的整体品质的用于陶瓷珠换向器的自动化装配工装,就显得十分重要。
[0005]例如,申请号为CN201920752962.0的中国专利文献描述的一种换向器装配机,在装配台上设有分割器和转盘,转盘上沿周向均匀的放置有多个工装,转盘的外侧沿周向从前往后依次设有压环上料结构、多个极片上料机构、骨架上料机构、骨架压紧机构和换向器下料机构,转盘下方设有在转盘转动停下用于驱动上方的工装相对转盘转动的旋转机构;通过压环上料结构将压环放入工装中,转盘转动将压环转到第一个极片上料机构处装第一个极片,然后再转到下一个极片上料机构,通过旋转机构驱动压环上未装极片的位置转到装配位再装极片,依次往下装完所有极片,通过骨架上料机构和骨架压紧机构装骨架后,换向器下料机构将换向器从工装上取下。虽然装配效率高,但是其缺点在于,并不适用于陶瓷珠换向器的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换向器装配工装存在定位精确度差、装配难度大、产品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对换向器进行定位、陶瓷珠上料、压装、翻转,全程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有效保证换向器的整体品质的用于陶瓷珠换向器的自动化装配工装。
[0007]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用于陶瓷珠换向器的自动化装配工装,包括上壳体、内壳体及外壳体;所述上壳体与内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内部设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铁棒;所述铁棒外圈
均匀分布有送料杆;所述送料杆顶部向内凹陷呈圆弧状且与陶瓷珠相契合;每个送料杆顶部与陶瓷珠接触的部位上均设有防滑层;每个送料杆的整体高度均高于铁棒。
[0009]本专利技术装置能对换向器中的陶瓷珠进行自动上料,在上料的同时一并敲击铜片使铜片向陶瓷珠一侧曲折弯对陶瓷珠起到紧固的作用,减少了操作人员对单个换向器的多次操作,极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具体的将未装入陶瓷珠的换向器放入气爪之间并使换向器一端靠住顶板且使顶板下表面的限位机构插入相邻的铜片的缝隙中进行初步定位,定位完成后气动伸缩柱带动顶出机构向下移动至料道的出料口,使陶瓷珠滚入送料杆顶部的呈圆弧状的凹槽内,气动伸缩柱迅速上升将陶瓷珠填入换向器相邻铜片之间的同时铁棒也对换向器铜片进行敲击折弯处理对陶瓷珠进一步固定的固定,上述设计能将陶瓷珠的送料与铜片折弯一并完成,简化了生产工序,确保了换向器的整体品质,送料杆与铁棒的高低差是结合换向器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陶瓷珠送入换向器的瞬间将铜片折弯,折弯后送料杆与折弯部位也不会产生干涉。
[0010]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的两侧对称设有气爪;所述气爪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气爪的一端连接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上方设有伸缩杆;所述驱动器和伸缩杆均安装于上壳体的侧壁;所述上壳体顶部连接有顶板。
[0011]上壳体两侧设计的气爪用于对换向器的抓取及固定,避免在操作的同时换向器出现位移,气爪上的传感器与限位机构通过电性连接,气爪夹紧换向器后传感器感应受力传送至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中的定位针会进行回缩,为了便于换向器的翻转以及换向器另一面装陶瓷珠的便利性,在进行翻转时伸缩杆会带动顶板及限位机构上升至合适位置便于换向器翻转,待换向器翻转完成伸缩杆会进行复位。
[0012]作为优选,所述驱动器采用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气爪。驱动器用于控制气爪翻转,因为换向器两面都需要嵌入陶瓷珠,在一面嵌入弯后通过气爪的翻转来带动换向器的翻面。
[0013]作为优选,所述顶板下表面装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下表面插接有定位针;所述定位针环形排布,且定位针的直径小于换向器铜片之间的间隙。限位机构用于对换向器进行定位,使放入的换向器中的铜片之间的间距对应下方顶出机构中的送料杆,便于陶瓷珠的装入,具体的操作人员将换向器放入气爪前需要将换向器铜片之间的间隙对准定位针并卡入,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气爪夹住换向器,气爪上的传感器感应换向器夹住时给限位机构发生信号,限位机构中的定位针会随着气缸回缩,便于换向器的翻面。
[0014]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体外侧设有与送料杆数量相同的进料盒;所述进料盒内部均设有振动器;所述外壳体的侧壁设有料道;所述料道一侧与进料盒底部连通,另一侧与内壳体连通。
[0015]进料盒内壳存放陶瓷珠通过料道进行自动上料,料道的大小仅能通过一颗陶瓷珠,同时为了防止堵塞通过设置振动器,在进料时起到辅助作用。
[0016]作为优选,所述料道底部呈倾斜状;所述内壳体与料道的连通处呈倾斜状。上述设计为了方便进料。
[0017]作为优选,所述顶出机构下方设有至少3组气动伸缩柱。气动伸缩柱用于对顶出机构进行助推,设计为3组为了确保装置的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在进料时气动伸缩柱会回缩
使带动顶出机构下移,使顶出机构的顶杆顶部与料道底部平齐实现自动进料。
[0018]作为优选,所述顶出机构的送料杆与内壳体之间的间距小于陶瓷珠的半径。送料杆与内壳体之间的间距不会使陶瓷珠掉落至内壳体底部,也不会使送料杆刮到内壳体的侧壁。
[001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装置通过限位机构对换向器进行初步定位,定位完成后由气爪对其进一步固定,顶出机构进行陶瓷珠上料以及换向器铜片的折弯,对装入的陶瓷珠进行固定,整个流程自动化程度高,简化了生产工序,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有效的保住了换向器的整体品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陶瓷珠换向器的自动化装配工装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顶出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限位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上壳体1、限位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陶瓷珠换向器的自动化装配工装,包括上壳体、内壳体及外壳体;所述上壳体与内壳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内部设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铁棒;所述铁棒外圈均匀分布有送料杆;所述送料杆顶部向内凹陷呈圆弧状且与陶瓷珠相契合;每个送料杆顶部与陶瓷珠接触的部位上均设有防滑层;每个送料杆的整体高度均高于铁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陶瓷珠换向器的自动化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两侧对称设有气爪;所述气爪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气爪的一端连接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上方设有伸缩杆;所述驱动器和伸缩杆均安装于上壳体的侧壁;所述上壳体顶部连接有顶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陶瓷珠换向器的自动化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采用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气爪。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陶瓷珠换向器的自动化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昕董海迪刘忠民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智头换向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