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氢釜磁钢降温循环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835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氢釜磁钢降温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加氢釜、蓄水池、冷却槽、冷却盛装篮和气体降温装置,所述蓄水池底部一侧设有排液管并接入到冷却槽内底部,冷却槽的槽口位置设有溢流结构,所述冷却盛装篮放置在溢流结构上并且底部延伸到冷却盛装篮内,所述溢流结构通过管道接入到气体降温装置液体入口端,所述气体降温装置的液体出口端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接入到蓄水池的顶部内;所述气体降温装置的进气管通过通气软管与加氢釜底部的加氢管接通,所述加氢釜顶部一侧的气体外排管接入到气体降温罐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磁钢降温产生的热量最大化的用于预热氢气,以便用于加氢釜的反应,极大提高冷却产生的热量回收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高能源利用率。高能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氢釜磁钢降温循环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磁钢降温
,尤其涉及一种加氢釜磁钢降温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磁钢最原始的定义即是铝镍钴合金,磁钢是由几种硬的强金属,如铁与铝、镍、钴等合成,有时是铜、铌、钽合成,用来制作超硬度永磁合金,其金属成分的构成不同,磁性能不同,从而用途也不同,主要用于各种传感器、仪表、电子、机电、医疗、教学、汽车、航空、军事技术等领域。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人们利用高效的生产设备来进行生产磁钢,但冷却磁钢将是其重要的一步工业,冷却时,液体会升温产生大量热量,直接外排将导致热量损失,对冷却水产生的热量将极大提高能量回收效率。而在加氢釜生产过程中气体需要预热后才能加入到反应釜内进行相应反应,没有预热的气体将会导致反应不彻底,反应易产生杂质等问题。因此,在此充分利用磁钢降温产生的热量将极大提高热量回收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氢釜磁钢降温循环利用装置,解决了磁钢降温的降温吸收的热量采用冷凝设备,造成热量损失,也会带来新能源浪费的问题。
[000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加氢釜磁钢降温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加氢釜、蓄水池、冷却槽、冷却盛装篮和气体降温装置,所述蓄水池底部一侧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有第一水泵,所述排液管接入到冷却槽内底部,所述冷却槽的槽口位置设有溢流结构,所述冷却盛装篮放置在溢流结构上并且底部延伸到冷却盛装篮内,所述冷却盛装篮上设有提手,所述溢流结构通过管道接入到气体降温装置液体入口端,所述气体降温装置的液体出口端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上设有第二水泵,所述回流管接入到蓄水池的顶部内;
[0005]所述气体降温装置顶部设有进气管、底部设有出气管,所述进气管通过通气软管与加氢釜底部的加氢管接通,所述加氢釜顶部一侧的气体外排管通过气体软管接入到气体降温罐内,所述气体降温罐的出气管接入到储气罐内,所述储气罐上的排气管与气体降温装置上的进气管接通。
[000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盛装篮的上半部侧壁以及底部设有若干液孔。
[0007]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溢流结构包括环形蓄液腔和环形蓄液槽,所述环形蓄液腔在冷却槽的槽口位置形成,所述环形蓄液槽在冷却槽顶部外壁上形成,所述环形蓄液腔底部高于环形蓄液槽的底部;
[0008]所述环形蓄液腔与冷却槽内部接触的侧壁的上半部设有第一流水孔排,所述环形蓄液腔与环形蓄液槽靠近的壁上的下半部设有第二流水孔排。
[0009]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体降温装置包括密封水箱、多个螺旋气
管、第一聚气盒和第二聚气盒,所述螺旋气管的上端接有第一直管、下端设有第二直管,多个所述螺旋气管的第一直管接入到第一聚气盒内,多个所述螺旋气管的第二直管接入到第二聚气盒内,多个所述螺旋气管设置在密封水箱内。
[0010]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液管接入到冷却槽内底部的端部设有散液盒,所述散液盒一周设有散液孔。
[0011]本技术中,蓄水池通过排液管排出冷水进入到冷却槽底部,冷水上流,经过冷却盛装篮对磁钢降温,水吸收了大量磁钢热量,并从溢流结构流出进入到气体降温装置内被进入到气体降温装置内的气体(氢气)吸收,气体被加热(相当于预热)排入到加氢釜内反应,部分未反应完全的气体排出后通入到气体降温罐内降温,再回收到储气罐内,进行回收利用,极大提高冷却产生的热量回收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加氢釜磁钢降温循环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溢流结构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螺旋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冷却槽;2、蓄水池;21、排液管;211、第一水泵;22、散液盒;221、散液孔;3、环形蓄液腔;31、第一流水孔排;32、第二流水孔排;4、环形蓄液槽;5、冷却盛装篮;6、气体降温装置;60、回流管;61、第一聚气盒;611、第一直管;62、第二聚气盒;621、第二直管;63、螺旋气管;7、储气罐;8、气体降温罐;9、加氢釜。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参照图1

4,一种加氢釜磁钢降温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加氢釜9、蓄水池2、冷却槽1、冷却盛装篮5和气体降温装置6,所述蓄水池2底部一侧设有排液管21,所述排液管21上设有第一水泵211,所述排液管21接入到冷却槽1内底部,所述冷却槽1的槽口位置设有溢流结构,所述冷却盛装篮5放置在溢流结构上并且底部延伸到冷却盛装篮5内,所述冷却盛装篮5上设有提手52,所述溢流结构通过管道接入到气体降温装置6液体入口端,所述气体降温装置6的液体出口端接有回流管60,所述回流管60上设有第二水泵,所述回流管60接入到蓄水池2的顶部内;
[0021]所述气体降温装置6顶部设有进气管、底部设有出气管,所述进气管通过通气软管与加氢釜9底部的加氢管接通,所述加氢釜9顶部一侧的气体外排管通过气体软管接入到气
体降温罐8内,所述气体降温罐8的出气管接入到储气罐7内,所述储气罐7上的排气管与气体降温装置6上的进气管接通。
[0022]在蓄水池2顶部设有过滤结构,对冷却水回流的水进行过滤,防止再次循环到冷却槽1有杂质,影响冷却。
[0023]蓄水池2通过排液管21排入到冷却槽1内底部,冷水上流,流到冷却槽1槽口位置进入到冷却盛装篮5内(从冷却盛装篮5底部进入)对磁钢降温,降温吸收热量的冷却水从溢流结构流出后,进入到气体降温装置6内,被其内部流动的气体吸收热量,通过回流管60流入到蓄水池2内,进行循环降温。
[0024]而储气罐7将气体排入到气体降温装置6内流动,吸收热量后,及时排到加氢釜9进行反应。吸热相当于对氢气进行预热。
[0025]所述冷却盛装篮5的上半部侧壁以及底部设有若干液孔51。冷水从底部液孔51进入,冷却吸热后从上半部侧壁的液孔流出。
[0026]所述溢流结构包括环形蓄液腔3和环形蓄液槽4,所述环形蓄液腔3在冷却槽的槽口位置形成,所述环形蓄液槽4在冷却槽1顶部外壁上形成,所述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氢釜磁钢降温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氢釜(9)、蓄水池(2)、冷却槽(1)、冷却盛装篮(5)和气体降温装置(6),所述蓄水池(2)底部一侧设有排液管(21),所述排液管(21)上设有第一水泵(211),所述排液管(21)接入到冷却槽(1)内底部,所述冷却槽(1)的槽口位置设有溢流结构,所述冷却盛装篮(5)放置在溢流结构上并且底部延伸到冷却盛装篮(5)内,所述冷却盛装篮(5)上设有提手(52),所述溢流结构通过管道接入到气体降温装置(6)液体入口端,所述气体降温装置(6)的液体出口端接有回流管(60),所述回流管(60)上设有第二水泵,所述回流管(60)接入到蓄水池(2)的顶部内;所述气体降温装置(6)顶部设有进气管、底部设有出气管,所述进气管通过通气软管与加氢釜(9)底部的加氢管接通,所述加氢釜(9)顶部一侧的气体外排管通过气体软管接入到气体降温罐(8)内,所述气体降温罐(8)的出气管接入到储气罐(7)内,所述储气罐(7)上的排气管与气体降温装置(6)上的进气管接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氢釜磁钢降温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盛装篮(5)的上半部侧壁以及底部设有若干液孔(51)。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铁林伟夏范军尚和森梁枫李波涛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兰得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