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混车的后排座椅固定支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826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弱混车的后排座椅固定支架及车辆,包括C形管梁、直管梁和覆盖件,直管梁的两端分别焊接在C形管梁的左右两端部上;C形管梁包括长直段和弧形段;在弧形段的后端上设有第一子支架,并在第一子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在长直段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子支架,在第二子支架上设有第二安装孔;在长直段和直管梁之间设有多个第三子支架,并在第三子支架上开设有坐垫卡接口;在直管梁上还设有多个第四子支架,并在第四子支架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覆盖件设置在直管梁的后侧,且分别与各第一子支架、各第四子支架、C形管梁、直管梁焊接,并在覆盖件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孔和第一卡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动力电池与座椅支架独立。独立。独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弱混车的后排座椅固定支架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附件
,具体涉及一种弱混车的后排座椅固定支架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变暖、石油能源减少、碳排放增多导致的环境问题等因素,各国都提出了具体的节能减排战略。汽车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每年消耗了大量的石油能源,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为了实现国家提出的碳排放战略,减少对石油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汽车弱混技术(本专利主要涉及HEV类型)得到了大力发展。
[0003]基于行业内技术对比研究,上一代HEV车型动力电池布置在行李箱,如专利文献CN206336117U公开的一种动力电池包安装结构总成及汽车,其对于行李箱空间利用存在极大的弊端。
[0004]为此,例如丰田、现代、本田等主机厂新一代技术都采用了动力电池布置在后排座椅下方的方式,但也侵占了原有座椅固定结构的空间,给后排座椅的固定带来了新的挑战。上述厂家采用的技术路线是采用坐垫直接与电池直接连接的结构方式,虽然对重量有优势,但无法实现不同类型车辆电池包的平台化开发,对于成本和开发周期存在极大的弊端。
[0005]国内主机厂,如专利文献CN201800516U公开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布置位置虽然同在后排座椅下方,但其要求地板提供一个凹面放置电池,对地板型式有特殊限制,且未涉及座椅安装结构。
[0006]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弱混车的后排座椅固定支架及车辆。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弱混车的后排座椅固定支架及车辆,能实现动力电池与座椅支架独立 。
[0008]第一方面,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弱混车的后排座椅固定支架,包括C形管梁、直管梁和覆盖件,所述直管梁的两端分别焊接在C形管梁的左右两端部上;
[0009]所述C形管梁包括长直段以及分别与长直段的左右两端相连接的弧形段;
[0010]在所述弧形段的后端上设有第一子支架,并在第一子支架上开设有用于与后地板相连接的第一安装孔;
[0011]在所述长直段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子支架,并在第二子支架上设有用于与前地板连接的第二安装孔;
[0012]在长直段和直管梁之间设有连接长直段和直管梁的多个第三子支架,并在第三子支架上开设有坐垫卡接口;
[0013]在直管梁上还设有多个第四子支架,并在第四子支架上开设有用于与后地板连接的第三安装孔;
[0014]所述覆盖件设置在直管梁的后侧,且分别与各第一子支架、各第四子支架、C形管
梁的弧形段、直管梁焊接,并在覆盖件的两侧均开设有用于坐垫安装定位的定位孔和用于与卡子相配合的第一卡接孔。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支架为平面钣金件,其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
[0016]可选地,所述第二子支架为四个;
[0017]位于中间的两个第二子支架为平面钣金件,其上端焊接在长直段上,其下部上开设有一个第二安装孔;
[0018]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二子支架为弧形钣金件,其上端焊接在长直段上,其下部上开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三子支架为三个,第三子支架为平面钣金件,第三子支架的前后两端分别与长直段和直管梁焊接。
[0020]可选地,所述第四子支架为两个;所述第四子支架为平面钣金件,第四子支架的前端与直管梁焊接,所述第三安装孔开设在第四子支架的后端部上。
[0021]可选地,在所述长直段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五子支架,并在第五子支架上开设有用于与座椅安装卡子相配合的第二卡接孔。
[0022]可选地,所述第五子支架为平面钣金件。
[0023]第二方面,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辆,采用如本技术所述的弱混车的后排座椅固定支架。
[0024]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实现了动力电池与座椅支架独立,满足动力电池平台化开发要求,并保证了座椅零件的可靠固定、成本可控、性能可靠。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弱混车的后排座椅固定支架的局部示意图;
[0026]图2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弱混车的后排座椅固定支架的整体示意图;
[0027]图3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弱混车的后排座椅固定支架与座椅的装配示意图;
[0028]图4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弱混车的后排座椅固定支架与地板装配示意图;
[0029]图中:1、长直段,2、弧形段,3、第一子支架,4、第二子支架,5、第一安装孔,6、第二安装孔,7、直管梁,8、坐垫卡接口,9、第三子支架,10、第五子支架,11、第二卡接孔,12、第四子支架,13、第三安装孔,14、覆盖件,15、后地板,16、前地板,17、定位孔,18、第一卡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弱混车的后排座椅固定支架,包括C形管梁、直管梁7和覆盖件14;所述直管梁7的两端分别焊接在C形管梁的左右两端部上。所述C形管梁包括长直段1以及分别与长直段1的左右两端相连接的弧形段2。在所述弧形段2的后端上设有第一子支架3,并在第一子支架3上开设有用于与后地板15相连接的第一安装孔5。在所述长直段1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子支架4,并在第二子支架4上设有用于与前地板16连接的第二安装孔6。在长直段1和直管梁7之间设有连接长直段1和直管梁7的多个第三子支架9,并在第三子支架9上开设有坐垫卡接口8。在直管梁7上还设有多个第四子支架12,并在第四子支架12上开设有用于与后地板15连接的第三安装孔13。所述覆盖件14设置在直管梁7的后
侧,且分别与各第一子支架3、各第四子支架12、C形管梁的弧形段2、直管梁7焊接,并在覆盖件14的两侧均开设有用于坐垫安装定位的定位孔17和用于与卡子相配合的第一卡接孔18,用于固定坐垫泡沫。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支架3为平面钣金件,其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5。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支架4为四个;位于中间(分别位于长直段1上约1/3、2/3位置)的两个第二子支架4为平面钣金件,第二子支架4的上端焊接在长直段1上,第二子支架4的下部上开设有一个第二安装孔6,第二子支架4通过第二安装孔6采用单螺栓与前地板16连接。位于外侧(分别位于长直段1的左右两端)的两个第二子支架4为弧形钣金件,弧形钣金件的上端焊接在长直段1上,弧形钣金件的下部上开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6,通过第二安装孔6与前地板16采用双螺栓连接。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子支架9为三个,分别布置在直管梁7前侧沿长度方向约1/4、1/2、3/4处,第三子支架9为平面钣金件,第三子支架9的前后两端分别与长直段1和直管梁7焊接。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子支架12为两个,分别布置在直管梁7后侧沿长度方向约1/3、2/3处,所述第四子支架12为平面钣金件,第四子支架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弱混车的后排座椅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C形管梁、直管梁(7)和覆盖件(14),所述直管梁(7)的两端分别焊接在C形管梁的左右两端部上;所述C形管梁包括长直段(1)以及分别与长直段(1)的左右两端相连接的弧形段(2);在所述弧形段(2)的后端上设有第一子支架(3),并在第一子支架(3)上开设有用于与后地板(15)相连接的第一安装孔(5);在所述长直段(1)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子支架(4),并在第二子支架(4)上设有用于与前地板(16)连接的第二安装孔(6);在长直段(1)和直管梁(7)之间设有连接长直段(1)和直管梁(7)的多个第三子支架(9),并在第三子支架(9)上开设有坐垫卡接口(8);在直管梁(7)上还设有多个第四子支架(12),并在第四子支架(12)上开设有用于与后地板(15)连接的第三安装孔(13);所述覆盖件(14)设置在直管梁(7)的后侧,且分别与各第一子支架(3)、各第四子支架(12)、C形管梁的弧形段(2)、直管梁(7)焊接,并在覆盖件(14)的两侧均开设有用于坐垫安装定位的定位孔(17)和用于与卡子相配合的第一卡接孔(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弱混车的后排座椅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支架(3)为平面钣金件,其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5)。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罗国政代丙坤丁奎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