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坡脚墙与褥垫层互锁协同作用的路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6971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坡脚墙与褥垫层互锁协同作用的路基结构,包括两块固定于地基上的坡脚墙,所述坡脚墙位于路基横向两侧并沿路基走向设置,所述两坡脚墙之间设有多层褥垫层,所述褥垫层与所述坡脚墙固定连接,所述多层褥垫层包括上部的褥垫层Ⅰ和与其下部紧密贴合的褥垫层Ⅱ,所述褥垫层Ⅰ上表面依次覆盖有基床底层、基床表层,所述褥垫层配合所述坡脚墙用于抵抗地基变形产生的竖向、横向的拉力,路基结构采用将褥垫层中的土工格栅浇筑于坡脚墙内固定连接,实际操作优选锚固连接方式,使得褥垫层与坡脚墙能够协同变形,同时,竖向加强筋与横向构造钢筋的设置加强了坡脚墙的整体性。坡脚墙用于平衡土工格栅变形时产生的拉力。拉力。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坡脚墙与褥垫层互锁协同作用的路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路基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坡脚墙与褥垫层互锁协同作用的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公(铁)路路基通常在坡脚设置混凝土坡脚墙约束路基在自重于车辆荷载共同作用下的侧向变形,通过在基底设置加筋碎石褥垫层来调整地基不均变形导致的路基面差异沉降问题。坡脚墙、加筋褥垫层功能不同,各自独立发挥作用,这种处治措施在地基土工程特性稳定、承载力强时能够保障路基的整体稳定。但在地下水位雨旱季节性波动大,且地基土工程特性随湿度变化劣化明显的软弱地基区段,存在地下水位上升导致的地基土软化沉降、地下水反复升降诱发的土工程特性随干湿循环作用劣化问题,极易产生褥垫层整体下沉过大、坡脚墙基底滑移等病害。
[0003]针对此类问题,急需一种新型软弱地基区段路基结构,使路基坡脚墙与褥垫层能够彼此互锁协同变形,保障软弱地基区段路基稳定性,降低路基不均匀变形,减少路基病害。
[0004]现有技术中CN214938887U中涉及一种陡峭地形条件下路基拓宽结构,包括老路和位于老路沟谷侧的临空陡壁,陡壁向内开挖形成墙后开挖侧壁及台阶状人工陡壁;所述台阶状人工陡壁设有锚固钢筋及高度不同的多根锚杆,锚固钢筋及锚杆沿台阶状人工陡壁向内锚入山体,该设计针对老路、旧路的拼接,不能提供一个实质性抗变的路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法简单、结构牢固的基于坡脚墙与褥垫层互锁协同作用的路基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缺陷。<br/>[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坡脚墙与褥垫层互锁协同作用的路基结构,包括两块固定于地基上的坡脚墙,所述坡脚墙位与路基横向两侧并沿路基走向设置,所述两坡脚墙之间设有多层褥垫层,所述褥垫层与所述坡脚墙固定连接,所述多层褥垫层包括上部的褥垫层Ⅰ和与其下部紧密贴合的褥垫层Ⅱ,所述褥垫层Ⅰ上表面依次覆盖有基床底层、基床表层,所述褥垫层配合所述坡脚墙用于抵抗地基变形产生的竖向、横向的拉力。
[0007]所述褥垫层Ⅰ包括:碎石垫层Ⅲ、碎石垫层Ⅳ以及土工格栅Ⅱ,所述土工格栅Ⅱ置于碎石垫层Ⅲ、碎石垫层Ⅳ之间;所述褥垫层Ⅱ包括:碎石垫层Ⅰ、碎石垫层Ⅱ以及土工格栅Ⅰ,所述土工格栅Ⅰ置于碎石垫层Ⅰ、碎石垫层Ⅱ之间,所述碎石垫层Ⅱ、碎石垫层Ⅲ紧密贴合。
[0008]所述土工格栅Ⅰ与土工格栅Ⅱ的网格尺寸相同,所述网格的内径大于等于浇筑坡脚墙所采用的混凝土中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
[0009]土工格栅Ⅰ与土工格栅Ⅱ两端延伸固定于对应的坡脚墙内。
[0010]所述土工格栅Ⅰ与土工格栅Ⅱ固定于坡脚墙内的长度相等,均满足其抗拔要求,且土工格栅Ⅰ与土工格栅Ⅱ的上下网孔在投影面上完全重合。
[0011]所述坡脚墙内埋设有多根竖向加强筋、多根横向构造筋,所述多根竖向加强筋、多根横向构造筋等距排列形成钢筋网片,竖向加强筋的中轴线应位于坡脚墙的中心线上,所述钢筋网片与土工格栅Ⅰ、土工格栅Ⅱ垂直设置,且所述竖向加强筋穿过土工格栅Ⅰ与土工格栅Ⅱ的网孔并与土工格栅Ⅰ、土工格栅Ⅱ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构造筋等距固定于所述土工格栅Ⅱ下方的竖向加强筋上。
[0012]所述任意两根竖向加强筋之间的距离为土工格栅Ⅰ与土工格栅Ⅱ中相邻网孔中心间距的整数倍。
[00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路基结构采用将褥垫层中的土工格栅浇筑于坡脚墙内固定连接,实际操作优选锚固连接方式,使得褥垫层与坡脚墙能够协同变形,同时,竖向加强筋与横向构造钢筋的设置加强了坡脚墙的整体性。坡脚墙用于平衡土工格栅变形时产生的拉力,同时坡脚墙也受到土工格栅的拉力,进而限制路基的侧向变形并协调竖向不均匀变形。坡脚墙与褥垫层的互锁协同作用能够显著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0014]2.本专利技术将竖向加强筋与横向构造钢筋绑扎固定成的钢筋网片与土工格栅Ⅰ、土工格栅Ⅱ垂直设置,此结构的安装可最大程度上对抗地基变形带来的横向拉力,使地基安装完成后最大程度的保证地基结构的稳定,提高路基结构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基床结构整体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褥垫层Ⅰ(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坡脚墙内部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坡脚墙内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坡脚墙内部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坡脚墙内部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其中:1

地基;2

土工格栅Ⅰ;3

土工格栅Ⅱ;4

碎石垫层;41

碎石垫层Ⅰ;42

碎石垫层Ⅱ;43

碎石垫层Ⅲ;44

碎石垫层Ⅳ;5

竖向加强筋;6

横向构造筋;7

坡脚墙;8

基床底层;9

基床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8]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坡脚墙与褥垫层互锁协同作用的路基结
构,包括坡脚墙7、竖向加强筋5、横向构造钢筋6、土工格栅Ⅰ2、土工格栅Ⅱ3、碎石垫层4、基床底层8和基床表层9。其中碎石垫层4包含四层碎石,所述坡脚墙7由混凝土浇筑而成,位于路基横向两侧,沿路基走向设置;所述土工格栅Ⅰ2与碎石垫层Ⅰ41、碎石垫层Ⅱ42共同组成褥垫层Ⅰ,所述土工格栅Ⅱ3与碎石垫层Ⅲ43、碎石垫层Ⅳ44共同组成褥垫层Ⅱ,且所有碎石垫层厚度均相等。位于两侧坡脚墙7之间,从地基1向上依次为褥垫层Ⅰ、褥垫层Ⅱ、基床底层8、基床表层9。土工格栅Ⅰ2与土工格栅Ⅱ3向两侧坡脚墙7延伸,并且浇筑于坡脚墙7内;所述竖向加强筋5与横向构造钢筋6采用绑扎连接构成钢筋网片,竖向加强筋5穿过土工格栅Ⅰ2与土工格栅Ⅱ3的网孔,并浇筑于坡脚墙7内。
[0019]参考图6,土工格栅Ⅰ3与土工格栅Ⅱ2固定于坡脚墙7内的长度相等,均要满足其抗拔要求,而且土工格栅Ⅰ3与土工格栅Ⅱ2的上下网孔在投影面上完全重合。竖向加强筋5、横向构造筋6等距绑扎成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与土工格栅Ⅰ3、土工格栅Ⅱ2垂直设置,且所述竖向加强筋5穿过土工格栅Ⅰ3和土工格栅Ⅱ2内的网孔并与土工格栅Ⅰ3与土工格栅Ⅱ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构造筋6等距固定于所述土工格栅Ⅱ2下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坡脚墙与褥垫层互锁协同作用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固定于地基(1)上的坡脚墙(7),所述坡脚墙(7)位于路基横向两侧并沿路基走向设置,所述两坡脚墙(7)之间设有多层褥垫层,所述褥垫层与所述坡脚墙(7)固定连接,所述多层褥垫层包括上部的褥垫层Ⅰ和与其下部紧密贴合的褥垫层Ⅱ,所述褥垫层Ⅰ上表面依次覆盖有基床底层(8)、基床表层(9),所述褥垫层配合所述坡脚墙(7)用于抵抗地基(1)变形产生的竖向、横向的拉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坡脚墙与褥垫层互锁协同作用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褥垫层Ⅰ包括:碎石垫层Ⅲ(43)、碎石垫层Ⅳ(44)以及土工格栅Ⅱ(3),所述土工格栅Ⅱ(3)置于碎石垫层Ⅲ(43)、碎石垫层Ⅳ(44)之间;所述褥垫层Ⅱ包括:碎石垫层Ⅰ(41)、碎石垫层Ⅱ(42)以及土工格栅Ⅰ(2),所述土工格栅Ⅰ(2)置于碎石垫层Ⅰ(41)、碎石垫层Ⅱ(42)之间,所述碎石垫层Ⅱ(42)、碎石垫层Ⅲ(43)紧密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坡脚墙与褥垫层互锁协同作用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格栅Ⅰ(3)与土工格栅Ⅱ(2)的网格尺寸相同,所述网格的内径大于等于浇筑坡脚墙所采用的混凝土中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建朋王亮亮刘梅杨默涵王乔治赵雷雷赵大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