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显出在支架与前纵向梁之间的第三作用力路径的结构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6191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一对前纵向梁(7)和支架(1),所述支架(1)包括主体(3)和后延伸部(5)。所述支架的至少一个后延伸部(5)直接地或借助于至少一个拉杆与前纵向梁(7)固定。该构造能够在发生正向冲击的情况下稳定所述支架并且在具有混动或电动驱动系统的车辆的背景下特别有利。的车辆的背景下特别有利。的车辆的背景下特别有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显出在支架与前纵向梁之间的第三作用力路径的结构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要求于2020年2月27日提交的法国申请2001979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文本、附图和权利要求)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辆的前部结构件、显出(montrant)这种结构件的车辆以及用于制造这种车辆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3]为了应对当前的生态挑战,汽车制造商越来越经常地提供可根据不同驱动系统(例如具有热力发动机的传统驱动系统以及电动或混动驱动系统)而变化的车辆。由于推进电池的存在,相对于自身的热力驱动系统版本,具有混动和电动驱动系统的车辆的质量明显增加。对于车辆,该质量增加可例如为大约300kg到400kg。由于这种重量差异,为热力车辆设计的车身结构件不可用于生产显出相同轮廓的具有混动或电动驱动系统的车辆,而不使由车辆在安全性方面提供的服务降级。事实上,由于所述质量增加,在发生正向冲击情况下要吸收的能量变得更大。
[0004]已知借助于加强零件或拉杆来加强机动车辆的前部结构件。
[0005]由此,例如,文件FR2937943描述了一种机动车辆的结构件,该结构件包括:具有两个纵梁的底盘,所述两个纵梁通过横梁联接;一对臂,每个臂包括装配在纵梁的前部部分上的第一端部以及自由端部;和车身。所述结构件还包括加强零件,所述加强零件使所述臂的自由端部与所述横梁联接,以增加所述结构件的刚性;下车身元件;和补充加强件,所述补充加强件在所述下车身元件的每个侧面处包括前拉杆,所述前拉杆具有与所述加强零件固定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下车身元件固定的第二端部。经提供的结构件趋于缓和在敞篷型车辆不存在车顶衬里的情况下所观察到的前部结构件的刚性欠缺。该结构件因此并不对由于车辆的质量因安装推进电池增加而可能出现的变形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0006]文件FR2902401描述了一种支架的由金属板制成的柔性拉杆,该柔性拉杆用于使用于机动车辆车轴的支架的端部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联接。所述拉杆由纵向板片形成,该纵向板片具有围绕自身纵向轴线的扭力,以便使得所述板片的经投影在与所述板片的纵向轴线垂直的平面中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板片的第二部分在同一平面中的投影形成给定角度。所描述的拉杆能够避免在所述拉杆与所述支架之间使用弹性铰链。所描述的拉杆不能够缓和由于安装推进电池的车辆质量增加。
[0007]文件FR2859157描述了一种机动车辆的前部部分的结构件,该结构件包括:一方面,上部部分,所述上部部分由至少两个纵梁形成,所述至少两个纵梁在所述车辆的乘客舱的前部处纵向地延伸并且在自身的前部极限部分中通过横梁联接;以及另一方面,下部部分,所述下部部分由支撑车辆功能性元件的至少一个框架支架形成,所述至少一个框架支架由朝向所述车辆前方延伸的至少两个纵向臂形成,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框架支架通过竖直拉杆与所述上部部分的纵梁联接。所述结构件还包括能量吸收器,所述能量吸收器朝向
所述车辆前方地固定在所述框架支架上,并且,这些能量吸收器的主要尺寸是纵向的,以便使得在发生正向冲击的情况下,这些能量吸收器充分吸收能量以使所述支架的框架的变形最小化。经提供的结构件未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0008]文件FR2813269描述了一种机动车辆的车身结构件的组合件,所述组合件的类型为从前到后地包括:车身结构元件,所述车身结构元件尤其形成用于所述车辆的机械构件的支撑件;和刚性腔室,所述刚性腔室形成所述机动车辆的乘客舱。所述车身结构元件包括:处在第一上水平平面中的至少两个上纵向纵梁,所述至少两个上纵向纵梁从所述腔室朝向前方延伸;以及处在第二下水平平面中的两个下纵向纵梁,所述两个下纵向纵梁在所述上纵梁下方平行地延伸,并且,所述两个下纵向纵梁的中间部分中的每个通过至少一个拉杆与相关联的上纵梁联接。所述组合件包括由所述拉杆承载的侧向保护整流罩。经提供的结构件未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旨在为现有技术中所遇到的缺点和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提供答案。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对于显出经增加质量的车辆解决与在发生正向冲击期间的作用力增加有关的问题;例如,由于驱动系统的存在意味着推进电池的存在。
[0010]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一对前纵向梁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主体和后延伸部,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至少一个后延伸部直接地或借助于至少一个拉杆与前纵向梁固定。
[0011]不言而喻,所述支架是所述车辆的前支架。
[0012]如通过阅读刚刚给出的限定进行理解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在发生正向冲击的情况下通过提供由所述支架的后延伸部所经过的用于在所述支架与所述前纵向梁之间传输作用力的新传输路径来稳定前部结构件。事实上,已观察到,在发生正向冲击的情况下,具有混动或电动驱动系统的车辆的支架由于与所述推进电池的安装有关的质量增加而趋于变形。研究显出,所述支架的固定可能会在这些变形现象中发挥作用并且趋于在作用力的作用下弯曲。所述变形可能导致金属板的撕裂并因此导致用于保持所述发动机的作用力路径的丢失。在这种情形中,增加了发动机进入乘客舱的风险,这是不可接受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支架的后延伸部与所述前纵向梁联接,相对于已经存在的路径提供了新的作用力传输路径,即所述支架与所述前纵向梁的前部固定以及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架后固定支撑件的固定。在这三个作用力路径之间的作用力分布会减小在固定位置处的应力并至少部分地解决所观察到的变形问题。
[0013]根据实施例,所述支架的至少一个后延伸部借助于至少一个拉杆与前纵向梁固定,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或所述拉杆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螺接与后延伸部和/或与前纵向梁固定。
[0014]根据实施例,所述支架的至少一个后延伸部借助于至少一个拉杆与前纵向梁固定,所述车辆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架后固定支撑件和至少一个支架后固定支撑加强件,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至少一个后延伸部通过共同的固定螺钉与支架后固定支撑件、与支架后固定支撑加强件和与拉杆固定。
[0015]根据实施例,所述支架的至少一个后延伸部直接地与前纵向梁固定,所述车辆还
包括至少一个支架后固定支撑件和可选地至少一个支架后固定支撑加强件,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后延伸部或所述后延伸部中的至少一个显出至少两个经分布在所述后延伸部的长度上的固定接口,即:第一固定接口,所述第一固定接口用于使所述后延伸部与所述支架后固定支撑件或与由支架后固定支撑件和支架固定支撑加强件形成的组合件固定;和第二固定接口,所述第二固定接口用于使所述后延伸部与前纵向梁固定。
[0016]根据实施例,所述支架的至少一个后延伸部借助于至少一个拉杆与前纵向梁固定,并且,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拉杆是笔直零件,所述笔直零件呈现中空型材或中空主体的形式。优选地,至少一个拉杆呈现显出至少一个加固边缘的笔直型材的形式。
[0017]根据实施例,所述支架的至少一个后延伸部借助于至少一个拉杆与前纵向梁固定,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一对前纵向梁(7)和支架(1),所述支架(1)包括主体(3)和后延伸部(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至少一个后延伸部(5)直接地或借助于至少一个拉杆(17)与前纵向梁(7)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支架的至少一个后延伸部(5)借助于至少一个拉杆(17)与前纵向梁(7)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17)或所述拉杆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螺接与后延伸部(5)和/或与前纵向梁(7)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支架的至少一个后延伸部(5)借助于至少一个拉杆(17)与前纵向梁(7)固定,所述车辆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架后固定支撑件(11)和至少一个支架后固定支撑加强件(1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至少一个后延伸部(5)通过共同的固定螺钉与支架后固定支撑件(11)、与支架后固定支撑加强件(15)和与拉杆(17)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支架的至少一个后延伸部(5)借助于至少一个拉杆(17)与前纵向梁(7)固定,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拉杆(17)是笔直零件,所述笔直零件呈现中空型材或中空主体的形式;优选地,至少一个拉杆呈现显出至少一个加固边缘的笔直型材的形式。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支架的至少一个后延伸部(5)借助于至少一个拉杆(17)与前纵向梁(7)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17)或所述拉杆中的至少一个由高弹性极限钢构成,并且/或者,所述拉杆(17)或所述拉杆中的至少一个由具有至少2mm厚度的金属板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支架的至少一个后延伸部(5)借助于至少一个拉杆(17)与前纵向梁(7)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17)或所述拉杆中的至少一个是倾斜的,以便使得自身端部中的一个布置成高于另一个端部;并且/或者,所述拉杆(17)或所述拉杆中的至少一个显出至少一个刚化肋,所述至少一个刚化肋沿着所述拉杆的长度的至少一个部分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
申请(专利权)人: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