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5584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车辆,其中,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油路循环系统、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及冷却液循环系统,其中,冷却液循环系统具有六个通路,六个通路可通过阀组连接以使至少两个通路之间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车辆可以实现乘员舱、电池包、驱动装置的制热或制冷的多种工况,提高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减少部件数量,减少布置空间,降低管路设计难度,提高资源利用,提高电动汽车热管理的功能多样性。提高电动汽车热管理的功能多样性。提高电动汽车热管理的功能多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纯电动汽车已经开始逐步普及于市场,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热管理系统也越发精细化,其中热泵系统因其节能的巨大优势越来越多的被采用。热泵系统一般来说分为直接式热泵和间接式热泵,但由于热泵系统热量吸取方式单一、管路阀件较多的特点,导致现行技术方案的能量利用方式有待提高,并且布置空间占用大,不利于长期的推广利用,限制了热泵技术的应用。因此,亟需一种完善后的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车辆,可以实现乘员舱、电池包、驱动装置的制热或制冷的多种工况,提高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减少部件数量,减少布置空间,降低管路设计难度,提高资源利用,提高电动汽车热管理的功能多样性。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油路循环系统、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及冷却液循环系统;
[0005]所述油路循环系统包括:油冷器;
[0006]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连通的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和换热器,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均与所述电动汽车的乘员舱连通;
[0007]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六个通路,第一通路内设置有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通路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内设置有散热器,第二通路内设置有第一水泵和所述油冷器,第三通路内设置有第二水泵和所述换热器,第四通路内设置有暖风芯体,所述暖风芯体与电动汽车的乘员舱连通,第五通路内设置有第三水泵和电池包,第六通路内设置有所述第二冷凝器;
[0008]所述六个通路通过阀组连接以使至少两个通路之间连通。
[000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通过将冷却液循环系统分为六个路通,通过阀组实现六个通路之间的串并联,从而可以实现乘员舱、电池包、驱动装置的制热或制冷的多种工况,提高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减少部件数量,减少布置空间,降低管路设计难度,提高资源利用,提高电动汽车热管理的功能多样性。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还包括:压缩机、第二三通阀;
[0011]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三通阀连通后分为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所述第三支路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四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汇流后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
[0013]所述第三支路和所示第四支路汇流后分为第五支路和第六支路,所述第五支路上
设置有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蒸发器,所述第六支路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膨胀阀和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五支路和所述第六支路汇流后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路、所述第三通路、所述第二通路和所述第四通路串联且形成环路。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路、所述第六通路、所述第五通路、所述第三通路、所述第二通路和所述第四通路串联且形成环路。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路、所述第六通路、所述第二通路和所述第四通路串联且形成环路。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三通阀和第一控制单元;
[0018]所述第三三通阀和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五通路中,所述第五通路通过所述第三三通阀分为第七支路和第八支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位于所述第七支路上,所述电池包位于所述第八支路上。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通路中。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三通阀之间。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储液干燥器,所述储液干燥器设置临近所述压缩机的上游端。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阀组为十二通阀。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路循环系统还包括:油泵和驱动装置,所述油泵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油冷器连通且形成环路。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002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其中,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通过将冷却液循环系统分为六个通路,通过阀组实现六个通路之间的串并联,从而可以实现乘员舱、电池包、驱动装置的制热或制冷的多种工况,提高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减少部件数量,减少布置空间,降低管路设计难度,提高资源利用,提高电动汽车热管理的功能多样性。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9]附图标记说明:
[0040]100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
10

油路循环系统;
ꢀꢀ
11

驱动装置;
[0041]12

油冷器;
ꢀꢀꢀꢀꢀꢀꢀꢀꢀꢀꢀꢀꢀꢀꢀꢀꢀ
13

油泵;
ꢀꢀꢀꢀꢀꢀꢀꢀꢀꢀ
21

压缩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路循环系统、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及冷却液循环系统;所述油路循环系统包括:油冷器;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连通的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和换热器,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均与所述电动汽车的乘员舱连通;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六个通路,第一通路内设置有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通路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内设置有散热器,第二通路内设置有第一水泵和所述油冷器,第三通路内设置有第二水泵和所述换热器,第四通路内设置有暖风芯体,所述暖风芯体与电动汽车的乘员舱连通,第五通路内设置有第三水泵和电池包,第六通路内设置有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六个通路通过阀组连接以使至少两个通路之间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还包括:压缩机、第二三通阀;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三通阀连通后分为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所述第三支路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四支路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汇流后与所述压缩机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三支路和所示第四支路汇流后分为第五支路和第六支路,所述第五支路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蒸发器,所述第六支路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膨胀阀和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五支路和所述第六支路汇流后与所述压缩机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路、所述第三通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元博周剑赵渤张振兴徐天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英伦电动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