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赛车的挂载式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553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赛车的挂载式悬架,包括减震总成,该减震总成连接在车轮与车架之间,所述减震总成的下端连接位点为车轮支撑车架的着力点,该着力点在车身重心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车轮支撑车架的着力点移动到车身重心上方,减震总成和车架之间连接的方式由“支撑”更改为“挂载”式,解决了易使车辆出现点头现象和侧翻事故的问题,保证了车辆的平顺性、操作稳定性与舒适性。操作稳定性与舒适性。操作稳定性与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赛车的挂载式悬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赛车的挂载式悬架。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升车辆的平顺性与操作稳定性,加速车架与车身震动的衰减,我们通常会在车辆上装配悬架系统。悬架影响着车身稳定性、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安全性等性能。现有轿车、赛车大多数使用独立悬架,例如麦弗逊、双叉臂、多连杆或扭力梁结构的悬架,车轮主要通过弹性元件与减震器的推力支撑车架与车身。悬架能够缓解路面不平造成的振动和冲击,从而保证车辆良好的平稳性;迅速衰减车体和车桥的振动;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体之间的各种力和力矩;保证行驶时必要的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
[0003]现有汽车悬架结构在支撑车架的同时会降低车轮与车身间连接的刚性,在汽车侧倾或转向时,会进一步加大车身的倾斜角度,增加侧翻的可能性,而赛车由于运动速度极快,因此对于防侧翻的要求会更高。中国技术专利CN201821025987.2公开了一种电动车防转向侧翻式悬架结构,包括上摇臂,上摇臂的内端与车架铰接相连,上摇臂的外端与前轮的转向节铰接相连;前减震器,前减震器的上端与车架铰接相连,前减震器的下端与上摇臂铰接相连,所述前减震器的压缩行程的阻尼力大于伸张行程产生的阻尼力。该悬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在转向过程中的平稳性,但其支撑车架的着力点在车身重心的下方。而实际上,这种现有的汽车悬架结构在汽车侧倾或转向时,会进一步加大车身的倾斜角度,增加侧翻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车辆制动时车轮受到一个向后的力,该力作用点低于车辆重心,使车辆旋转,前悬架弹簧压缩,使车辆出现点头现象,这种现象会降低乘客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赛车的挂载式悬架,该悬架解决了现有悬架因车轮支撑车架的着力点在车身重心的下方而易使车辆出现点头现象和侧翻事故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应用于赛车的挂载式悬架,包括减震总成,该减震总成连接在车轮与车架之间,所述减震总成的下端连接位点为车轮支撑车架的着力点,该着力点在车身重心的上方。
[0006]优选的,还包括支座及第一延长支撑臂,该支座直接或者间接与所述车轮连接;该第一延长支撑臂的底端与所述支座直接或者间接连接,其顶端与所述减震总成的上端铰接。
[0007]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延长支撑臂,该第二延长支撑臂一端固定在所述车架上,另一端与所述减震总成的下端铰接。
[0008]优选的,进一步包括上摆臂及下摆臂,该上摆臂及下摆臂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支座,两者的另一端则分别与所述车架铰接。
[0009]优选的,进一步包括支座、上摆臂、下摆臂、第一延长支撑臂和第二延长支撑臂;所
述支座的一端连接车轮,另一端通过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与车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延长支撑臂固定在支座或下摆臂上,所述第二延长支撑臂固定在车架上,第一延长支撑臂和第二延长支撑臂分别铰接所述减震总成的上端和下端。
[0010]优选的,所述的悬架为后悬架,其支座的一端嵌套有制动盘,该制动盘固定在车轮上;该支座的另一端设有通孔,该支座通过该通孔与赛车传动轴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的悬架为前悬架,其支座连接有转向结构,该转向结构分别连接上摆臂和下摆臂各自的一端,上摆臂和下摆臂各自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车架。
[0012]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延长支撑臂上设置有可供车轴穿过的框架体,该第一延长支撑臂的底部固定在所述下摆臂上;所述的第二延长支撑壁以支撑轴代换,该支撑轴设置在所述车架上,并位于车轴的上方,所述的减震总成下端轴接在该支撑轴上。
[0013]优选的,所述的减震总成包括减震器和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嵌套在减震器外部,且该减震器的伸张行程产生的阻尼力小于压缩行程产生的阻尼力。
[0014]优选的,所述减震总成靠向所述第一延长支撑臂方向倾斜设置。
[0015]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将车轮支撑车架的着力点移动到车身重心上方,使减震总成和车架之间连接的方式由“支撑”更改为“挂载”,这种结构下赛车侧倾或转向时车身倾斜的角度会减小,出现侧翻的可能性降低,提升了车辆的平顺性与操作稳定性;并且本专利技术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赛车“点头翘尾”现象,装配该悬架的赛车在制动时,整个车身会出现“翘头点尾”现象。
[0016]2.本专利技术的减震器伸张行程产生的阻尼力可以小于压缩行程产生的阻尼力,以更好地适应本专利技术“挂载”式悬架使减震器的受力由压缩力改为拉伸力的情况。具体的,伸张行程减震器阻尼力较小,以便充分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来缓和冲击;压缩行程减震器阻尼力较大,以求迅速减震。
[0017]3.本专利技术的悬架零部件构成与常规麦弗逊、双叉臂悬架类似,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0018]4. 本专利技术减震总成可以是靠向第一延长支撑臂方向倾斜设置,使减震总成主要受到拉伸方向的力,减小侧方向受到的剪切力,增加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0019]5. 运用本专利技术“挂载”式悬架,车辆转向时离心力方向与车辆对乘客支撑力方向呈顿角,降低乘客所需克服的离心力,增强乘车舒适度。同时降低车身重心,让车身向转向方位侧倾,降低发生侧翻的可能,提高安全性。
[0020]6. 本专利技术悬架可为后悬架,也可为带有转向功能的前悬架。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支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车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减震总成结构示意图;图5(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汽车悬架常态图,(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赛车悬架运作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7(a)是使用传统悬架的汽车在斜坡上侧倾的状态,(b)是使用本专利技术悬架的赛车在斜坡上侧倾的状态;图8是使用本专利技术悬架的赛车左转时受力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制动盘、2

车架、21

连接元件、3

支座、31

支座主体、32

上支架、33

下支架、34

通孔、4

减震总成、41

减震器、42

弹性元件、5

上摆臂、6

下摆臂、7

第一延长支撑臂、71

框架体、8

第二延长支撑臂、8
’‑
支撑轴、9

转向结构、91

转向节主体、92

横拉杆、93

转向节臂、94

转向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赛车的挂载式悬架,包括减震总成,该减震总成连接在车轮与车架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总成的下端连接位点为车轮支撑车架的着力点,该着力点在车身重心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赛车的挂载式悬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座及第一延长支撑臂,该支座直接或者间接与所述车轮连接;该第一延长支撑臂的底端与所述支座直接或者间接连接,其顶端与所述减震总成的上端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赛车的挂载式悬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延长支撑臂,该第二延长支撑臂一端固定在所述车架上,另一端与所述减震总成的下端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赛车的挂载式悬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上摆臂及下摆臂,该上摆臂及下摆臂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支座,两者的另一端则分别与所述车架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赛车的挂载式悬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支座、上摆臂、下摆臂、第一延长支撑臂和第二延长支撑臂;所述支座的一端连接车轮,另一端通过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与车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延长支撑臂固定在支座或下摆臂上,所述第二延长支撑臂固定在车架上,第一延长支撑臂和第二延长支撑臂分别铰接所述减震总成的上端和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洋睿刘显贵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