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悬架上跳缓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74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悬架上跳缓冲结构,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两侧对称地铰接有一对上联臂,所述上联臂下方还铰接有与其平行的下联臂,同一侧的上联臂和下联臂共同连接到与车轮连接的连接盘中;所述下联臂靠近连接盘的一端与位于上联臂上方的车架间铰接有阻尼器组件,所述阻尼器组件的活塞杆与下联臂铰接,所述阻尼器组件与活塞杆外壁套设有弹簧,所述阻尼器组件靠近车架的一端侧壁贯穿有螺杆,通过转动螺杆能够调节阻尼器组件的阻尼力的大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一侧车轮越过障碍时能够能够更顺畅,而另一侧车轮起到更强的支撑作用,以防止车体侧倾。以防止车体侧倾。以防止车体侧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悬架上跳缓冲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悬架
,具体是一种汽车前悬架上跳缓冲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在一侧越过障碍或过弯而使两侧车轮不平时会作用在车的滚动中心造成车身的侧倾,导致一侧轮和另一侧轮的悬挂拉伸和压缩,侧倾幅度过大会影响乘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如果要完全靠弹簧来减少车身的侧倾那可能需要非常硬的弹簧,更要用阻尼系数很高的避震器来抑制弹簧的弹跳,这样一来就必须去承受硬的弹簧和避震器所造成诸如行路性、行经不平路面时循迹性不良的后遗症,并对车内乘员产生较大的冲击力。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汽车前悬架上跳缓冲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汽车前悬架上跳缓冲结构,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两侧对称地铰接有一对上联臂,所述上联臂下方还铰接有与其平行的下联臂,同一侧的上联臂和下联臂共同连接到与车轮连接的连接盘中;
[0006]所述下联臂靠近连接盘的一端与位于上联臂上方的车架间铰接有阻尼器组件,所述阻尼器组件的活塞杆与下联臂铰接,所述阻尼器组件与活塞杆外壁套设有弹簧,所述阻尼器组件靠近车架的一端侧壁贯穿有螺杆,通过转动螺杆能够调节阻尼器组件的阻尼力的大小。
[0007]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阻尼器组件包括内腔和外腔,所述活塞杆可活动地贯穿到内腔内,所述内腔内可滑动地设有与其内壁贴合的活塞,所述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内腔的上下端侧壁有与外腔连通的通孔,内腔和外腔内注有阻尼液。
[0008]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内腔远离活塞杆的一端通过联通阀与外腔联通,所述联通阀包括贯通到内腔的内通道、贯通到外腔的外通道,所述内通道与外通道间通过连通孔联通,所述连通孔的轴心垂直于内腔的轴心。
[0009]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螺杆沿连通孔的轴心从外腔的外部贯通到外通道处,所述螺杆与外腔外壁通过密封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杆在外通道处的一端固定有调节塞,所述调节塞为最大外径小于连通孔的圆台型。
[0010]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螺杆在阻尼器组件外的一端固定有调节转盘,且当调节转盘沿连接盘向下偏转的旋向旋转时,阻尼器组件的阻尼力减小。
[0011]进一步的,作为优选,两个所述调节转盘通过两根平行且对称的连杆铰接到一起。
[0012]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活塞杆中,另一端通过支撑套可滑动地套设在阻尼器组件的外壁中。
[0013]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螺杆中固定有凸轮,所述凸轮的侧壁贴合到支撑套中。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专利技术中,当左侧的连接盘连接的车轮越过障碍而向上倾斜时,左侧的阻尼器组件的阻尼力和弹簧的弹力减小,以使得左侧连接盘连接的车轮能够更顺畅地越过障碍,而右侧的阻尼器组件的阻尼力和弹簧的弹力增大,把车轮压回地面,并对车架起到更强的支撑作用,以防止车体侧倾,另一侧也同理,使得当车身侧倾,两侧悬挂跳动不一致时,两侧的阻尼器组件5和弹簧7做出相应调整而避免继续侧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汽车前悬架上跳缓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阻尼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车架;2、上联臂;3、下联臂;4、连接盘;5、阻尼器组件;51、内腔;52、外腔;53、活塞;54、联通阀;55、内通道;56、外通道;57、连通孔;6、活塞杆;7、弹簧;8、螺杆;81、密封螺母;82、调节塞;9、调节转盘;10、连杆;11、支撑套;12、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汽车前悬架上跳缓冲结构,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两侧对称地铰接有一对上联臂2,所述上联臂2下方还铰接有与其平行的下联臂3,同一侧的上联臂2和下联臂3共同连接到与车轮连接的连接盘4中;
[0020]所述下联臂3靠近连接盘4的一端与位于上联臂2上方的车架1间铰接有阻尼器组件5,所述阻尼器组件5的活塞杆6与下联臂3铰接,所述阻尼器组件5与活塞杆6外壁套设有弹簧7,所述阻尼器组件5靠近车架1的一端侧壁贯穿有螺杆8,通过转动螺杆8能够调节阻尼器组件5的阻尼力的大小。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阻尼器组件5包括内腔51和外腔52,所述活塞杆6可活动地贯穿到内腔51内,所述内腔51内可滑动地设有与其内壁贴合的活塞53,所述活塞53与活塞杆6固定连接,所述内腔51的上下端侧壁有与外腔52连通的通孔,内腔51和外腔52内注有阻尼液。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腔51远离活塞杆6的一端通过联通阀54与外腔52联通,所述联通阀54包括贯通到内腔51的内通道55、贯通到外腔52的外通道56,所述内通道55与外通道56间通过连通孔57联通,所述连通孔57的轴心垂直于内腔51的轴心。也就是说,当活塞53改变其在内腔51中的位置时,推动阻尼液通过连通孔57流到外腔52中,并从外腔52流回活塞53的另一侧的内腔51中,由于节流作用从而产生阻尼力。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杆8沿连通孔57的轴心从外腔52的外部贯通到外通道56处,所述螺杆8与外腔52外壁通过密封螺母81螺纹连接,所述螺杆8在外通道56处的一端固定有调节塞82,所述调节塞82为最大外径小于连通孔57的圆台型。通过转动螺杆8能够改变调节塞82与连通孔57相切的位置,从而改变调节塞82与连通孔57间间隙的大小,进而改变阻尼液从连通孔57中通过时产生的阻尼力的大小。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杆8在阻尼器组件5外的一端固定有调节转盘9,且当调节转盘9沿连接盘4向下偏转的旋向旋转时,阻尼器组件5的阻尼力减小,也就是说,当两侧的调节转盘9同向旋转时一侧阻尼器组件5阻尼力减小而另一侧阻尼器组件5阻尼力增大。
[0025]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调节转盘9通过两根平行且对称的连杆10铰接到一起。当左
侧的连接盘4连接的车轮越过障碍而向上倾斜时,在连杆10的作用下右侧的调节转盘9对左侧的调节转盘9产生(相对于与其连接的阻尼器组件5)逆时针方向的扭矩,从而使左侧的阻尼器组件5的阻尼力减小,以使得左侧连接盘4连接的车轮能够更顺畅地越过障碍,而左侧的调节转盘9也对右的调节转盘9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扭矩,从而使右侧的阻尼器组件5的阻尼力增大,以对车架1起到更强的支撑作用,以防止车体侧倾。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7一端固定在活塞杆6中,另一端通过支撑套11可滑动地套设在阻尼器组件5的外壁中。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杆8中固定有凸轮12,所述凸轮12的侧壁贴合到支撑套11中。且所述凸轮12的轮廓形状使得左侧的调节转盘9(相对于与其连接的阻尼器组件5)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支撑套11远离连接盘4,从而减小左侧的弹簧7的弹力,以使得左侧连接盘4连接的车轮能够更顺畅地越过障碍,而在连杆10的作用下,右侧的凸轮12的使右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悬架上跳缓冲结构,包括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两侧对称地铰接有一对上联臂(2),所述上联臂(2)下方还铰接有与其平行的下联臂(3),同一侧的上联臂(2)和下联臂(3)共同连接到与车轮连接的连接盘(4)中;所述下联臂(3)靠近连接盘(4)的一端与位于上联臂(2)上方的车架(1)间铰接有阻尼器组件(5),所述阻尼器组件(5)的活塞杆(6)与下联臂(3)铰接,所述阻尼器组件(5)与活塞杆(6)外壁套设有弹簧(7),所述阻尼器组件(5)靠近车架(1)的一端侧壁贯穿有螺杆(8),通过转动螺杆(8)能够调节阻尼器组件(5)的阻尼力的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悬架上跳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组件(5)包括内腔(51)和外腔(52),所述活塞杆(6)可活动地贯穿到内腔(51)内,所述内腔(51)内可滑动地设有与其内壁贴合的活塞(53),所述活塞(53)与活塞杆(6)固定连接,所述内腔(51)的上下端侧壁有与外腔(5)连通的通孔,且内腔(51)和外腔(52)内注有阻尼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前悬架上跳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51)远离活塞杆(6)的一端通过联通阀(54)与外腔(52)联通,所述联通阀(54)包括贯通到内腔(51)的内通道(55)、贯通到外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辑卢文超张文光王艳苹曾宪武
申请(专利权)人: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