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力储能配重块压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110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力储能配重块压制系统,包括翻斗式给料装置、第一水平压块装置、移动装料车、第二水平压块装置和转运小车;根据现场情况选择给料方式,且移动装料车和转运小车可在轨道上移动;采用翻斗式给料装置时,翻斗式给料装置布置在第一水平压块装置上方,并将物料注入第一水平压块装置内;第一水平压块装置将物料压制成配重块坯体后,转运小车移动至第一水平压块装置出料端,将配重块坯体转运;采用移动装料车时,移动装料车移动至第二水平压块装置出料端,将物料注入第二水平压块装置内;第二水平压块装置将物料压制成配重块坯体后,转运小车移动至第二水平压块装置出料端,将配重块坯体转运。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免模具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力储能配重块压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重块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重力储能配重块压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储能行业已出现了重力储能的新型技术;重力储能即通过提升重物,把富裕电能转换、存储为重物的势能。重力储能塔是一种利用起重机将混凝土块堆叠成塔的结构,利用混凝土块的吊起和吊落进行储能和释能。单块混凝土配重块体积可能超过十几立方米,质量重达几十吨,若全部采用混凝土浇筑材料,则造价十分高昂,而若采用工程渣土、固体废弃物、矿山尾矿和建筑施工垃圾等制造,则能极大的降低材料成本,节约资源,同时“变废为宝”。目前国内能生产此类产品的工艺系统较少,尚处于起步开发阶段。
[0003]公开号为CN10868793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环保配重块的生产工艺”,具体公开了包括以下步骤:(1)将一定比例的铁砂粉与金属成形剂,或沙石颗粒与水泥和水搅拌均匀,成为原料混合物;(2)将步骤(1)所得的原料混合物填入模具中压铸成型,所需压力200T

1000T,通过压力机压铸时,上模具挤压下模具中所填入的原料混合物,互相产生震动磨擦可达温度100

200摄氏度,压铸时间为1

10分钟,从而起到使原料混合物粘结的作用,加以固体结晶便提高得到块体;(3)成型后,压力机自动顶出机构顶出,得到配重块成品。该专利技术工艺安全、能耗低,且无有害气体的排放;模具重复利用率极高,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产品外观光滑平整,产品不生锈,生产率高。但是该专利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压机为带模具的立式压机,需要大量的模具,生产过程中需要拆模,生产效率低,且拆模过程中配重块易损坏,良品率低,同时模具容易变形,损耗块、模具加工困难,模具成本高。
[0004]而现有技术的大型配重块用的免模具压制设备,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给料腔与压缩腔连体免模具压块设备,托板内置在压制腔内,存在液压缸数量多、系统复杂、外框尺寸较大,设备占地面积大、故障率高、托板和压缩腔磨损快,设备加工、运输难度高和加工成本高的问题,且一旦给料腔故障,整套装置必须停产,影响生产效率,配重块产品采用无动力滚轴转运,容易出现颠簸幅度大导致配重块开裂的问题。
[0005]由于单个储能配重块体积和质量很大,现有压机主要为带模具的立式压机,从上往下压制,为了降低压机高度,一般长方体配重块的宽面朝上,压制面积大,液压缸多,系统复杂,设备造价高,且需要大量的模具,生产过程中需要拆模,生产效率低,拆模过程中配重块易损坏,良品率低,而且模具容易变形,损耗块、模具加工困难,模具成本高。
[0006]而现有的给料腔与压腔连体免模具压块设备,为了降低压机高度,仍然从上往下压制,长方体配重块的宽面仍然朝上,压制面积大,液压缸数量多、系统复杂、外框尺寸较大,设备占地面积大,设备加工、运输难度高和加工成本高的问题,且一旦给料腔故障,整套装置必须停产,影响生产效率。另外,配重块产品采用无动力滚轴转运,容易出现颠簸幅度大导致配重块开裂的问题。
[0007]因此,针对重力储能配重块的特点研制合适的压制装备,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力储能配重块压制系统,水平压块装置采用水平式压制,且将给料部分与压制部分分开独立设置,从而使得水平压块装置在不增加高度的同时,长方体配重块的宽面朝上,且其侧面,即窄面朝向压块板,压制面积小,同等压强的情况下,所需压力小,液压缸数量少,且能够实现免模具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模具费用,减少了液压缸数量,降低了系统复杂程度,减小了设备外框尺寸和设备占地面积,降低了设备加工、运输难度和加工成本。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重力储能配重块压制系统,其创新点在于:包括翻斗式给料装置、第一水平压块装置、转运小车和轨道;所述翻斗式给料装置布置在所述第一水平压块装置的上方,并将物料注入所述第一水平压块装置内;所述第一水平压块装置采用水平式压制方式将物料压制成配重块坯体后,转运小车放置在轨道上沿轨道进行水平移动,并移动至所述第一水平压块装置的出料端与之对接,再将配重块坯体进行转运。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压块装置包括第一主压液压缸、第一压块腔、盖板装置、第一液压闸板和第一压块板;所述第一压块腔为水平设置的中空长方体结构,且其靠转运小车的一侧面为开放式;所述第一压块腔靠转运小车的一侧面为其出料端,且所述转运小车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压块腔的内部相匹配,并与所述第一压块腔的内底面对齐共线设置,进而可与第一压块腔的出料端对接将配重块坯体进行转运;在所述第一压块腔的内部靠出料端处还嵌入开设有与第一液压闸板相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分别嵌入延伸至所述第一压块腔的对应侧壁以及内底面,且延伸出所述第一压块腔的上表面,并通过第一凹槽与第一液压闸板的配合来控制第一压块腔出料端的通断;所述第一主压液压缸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块腔远离其出料端的一侧面,且其液压杆沿转运小车行进方向水平延伸至所述第一压块腔的内部,并与竖直设置的所述第一压块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块板与所述第一压块腔的内部相匹配,且通过第一主压液压缸驱动在第一压块腔内沿转运小车行进方向进行水平往复移动,并通过与第一液压闸板的配合将物料压制成配重块坯体;在所述第一压块腔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还嵌入贯穿开设有第四凹槽,且所述第四凹槽为所述第一压块腔的进料端,并分别对第一液压闸板以及第一压块板的动作均不产生干涉,在所述第一压块腔的第四凹槽内还水平贴合设有盖板装置,所述盖板装置采用对开式与所述第一压块腔竖直铰接,进而通过盖板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动作来控制第一压块腔进料端的通断。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闸板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提升液压缸和第一弧形凸板;所述第一弧形凸板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且竖直插接在所述第一压块腔的第一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压块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弧形凸板面向第一压块腔内部的一侧面为平面,且其面向第一压块腔外部的一侧面为凸弧状;在所述第一压块腔的上表面相对于第一弧形凸板位置处还竖直纵向横跨设有门形的第一支架,且所述第一支架的开口端朝下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表面沿平行于第一弧形凸板方向还竖直间隔设有两个第一提升液压缸,每一所述第一提升液压缸的液压杆分别竖直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架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凸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进而带动第一弧形凸板沿第一凹槽进行竖直上下运动,来控制第一压块腔出料端的通断。
[0012]优选的,所述盖板装置包括第三转轴、铰链、启闭液压缸、第四转轴和盖板;在所述
第一压块腔的上表面相对于第四凹槽内还前后对称水平横向设有两个盖板,且在每一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压块腔相对于第四凹槽位置的前后侧边之间还分别水平横向设有第三转轴,每一所述第三转轴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块腔沿其轴向转动连接,且每一所述盖板分别通过铰链与对应所述第三转轴竖直铰接,进而使得两个盖板呈对开式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块腔的上表面竖直铰接;在所述第一压块腔的上表面前后外侧还分别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力储能配重块压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翻斗式给料装置、第一水平压块装置、转运小车和轨道;所述翻斗式给料装置布置在所述第一水平压块装置的上方,并将物料注入所述第一水平压块装置内;所述第一水平压块装置采用水平式压制方式将物料压制成配重块坯体后,转运小车放置在轨道上沿轨道进行水平移动,并移动至所述第一水平压块装置的出料端与之对接,再将配重块坯体进行转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力储能配重块压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压块装置包括第一主压液压缸、第一压块腔、盖板装置、第一液压闸板和第一压块板;所述第一压块腔为水平设置的中空长方体结构,且其靠转运小车的一侧面为开放式;所述第一压块腔靠转运小车的一侧面为其出料端,且所述转运小车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压块腔的内部相匹配,并与所述第一压块腔的内底面对齐共线设置,进而可与第一压块腔的出料端对接将配重块坯体进行转运;在所述第一压块腔的内部靠出料端处还嵌入开设有与第一液压闸板相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分别嵌入延伸至所述第一压块腔的对应侧壁以及内底面,且延伸出所述第一压块腔的上表面,并通过第一凹槽与第一液压闸板的配合来控制第一压块腔出料端的通断;所述第一主压液压缸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块腔远离其出料端的一侧面,且其液压杆沿转运小车行进方向水平延伸至所述第一压块腔的内部,并与竖直设置的所述第一压块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块板与所述第一压块腔的内部相匹配,且通过第一主压液压缸驱动在第一压块腔内沿转运小车行进方向进行水平往复移动,并通过与第一液压闸板的配合将物料压制成配重块坯体;在所述第一压块腔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还嵌入贯穿开设有第四凹槽,且所述第四凹槽为所述第一压块腔的进料端,并分别对第一液压闸板以及第一压块板的动作均不产生干涉,在所述第一压块腔的第四凹槽内还水平贴合设有盖板装置,所述盖板装置采用对开式与所述第一压块腔竖直铰接,进而通过盖板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动作来控制第一压块腔进料端的通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力储能配重块压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闸板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提升液压缸和第一弧形凸板;所述第一弧形凸板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且竖直插接在所述第一压块腔的第一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压块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弧形凸板面向第一压块腔内部的一侧面为平面,且其面向第一压块腔外部的一侧面为凸弧状;在所述第一压块腔的上表面相对于第一弧形凸板位置处还竖直纵向横跨设有门形的第一支架,且所述第一支架的开口端朝下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表面沿平行于第一弧形凸板方向还竖直间隔设有两个第一提升液压缸,每一所述第一提升液压缸的液压杆分别竖直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架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凸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进而带动第一弧形凸板沿第一凹槽进行竖直上下运动,来控制第一压块腔出料端的通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力储能配重块压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装置包括第三转轴、铰链、启闭液压缸、第四转轴和盖板;在所述第一压块腔的上表面相对于第四凹槽内还前后对称水平横向设有两个盖板,且在每一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压块腔相对于第四凹槽位置的前后侧边之间还分别水平横向设有第三转轴,每一所述第三转轴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块腔沿其轴向转动连接,且每一所述盖板分别通过铰链与对应所述第三转轴竖直铰接,进而使得两个盖板呈对开式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块腔的上表面竖直铰接;在所述第一压块腔的上表面前后外侧还分别左右间隔设有两个固定座,且在每一所述固定座的上端还分别水平横向设有第四转轴,每一所述启闭液压缸的尾部分别通过对应第四转轴沿其轴向与
对应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且其液压杆分别朝对应盖板方向延伸,并分别通过插销与对应所述盖板的上表面竖直纵向铰接,进而在两对启闭液压缸的驱动下,两个盖板分别与第一压块腔呈对开式竖直铰接,进而通过其开启和关闭动作来控制第一压块腔进料端的通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重力储能配重块压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斗式给料装置包括料仓、第一转轴、仓门、第二转轴和顶升液压缸;在所述第一压块腔的上方还水平横向设有基座,且在所述基座的正上方还水平横向设有料仓,所述料仓为上表面和右侧面开放式的中空长方体结构,且其上表面为进料端,右侧面为出料端;在所述料仓的下表面靠右侧还水平纵向设有第二转轴,且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距离料仓右侧面长度为料仓下表面长度四分之一位置处,所述第二转轴沿其轴向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转动连接,且所述料仓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基座竖直转动连接;在所述料仓的下表面中间位置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之间还竖直倾斜设有顶升液压缸,且所述顶升液压缸设置在距离料仓左侧面长度为料仓下表面长度四分之一位置处,所述顶升液压缸的尾部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对应位置竖直横向铰接,且其液压杆与所述料仓的下表面竖直横向铰接,进而驱动料仓绕第二转轴进行翻转卸料;在所述料仓的右侧面正对着所述第一压块腔的第四凹槽设置,且在其右侧面还竖直贴合设有与之相匹配的仓门,在所述仓门的上边沿还水平纵向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沿其轴向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圣军张惠林周圣庆李阳王佳顾春华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