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合成mRNA脂质纳米颗粒的微流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996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合成mRNA脂质纳米颗粒的微流控设备,包括机座,所述机座的顶端外壁左侧固定有固定座,所述机座的顶端外壁右侧固定有加热板,所述机座的顶端设置有混液组件,所述混液组件包括注液部件、混合部件和料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电控注射泵与调节阀之间的配合作用可以同时控制输液管内溶液的流速和压力,从而达到恒压恒流的目的,同时还因为可以对调节阀的开度进行改变,使得装置内从一开始就提供了稳定的压力,因此无需弃去前段液体,可以节约实验的样品量,避免实验原料出现浪费。浪费。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合成mRNA脂质纳米颗粒的微流控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实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合成mRNA脂质纳米颗粒的微流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微流控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尤其特指亚微米结构的技术。特别的,微意味着以下的特性:微小的容量(纳升,皮升,飞升级别)微小的体积低能量消耗装置本身占用体积小微流控利用对于微尺度下流体的控制,是一个包括了工程学,物理学,化学,微加工和生物工程的多交叉学科。微流控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并在DNA芯片,芯片实验室,微进样技术,微热力学技术得到了发展。
[0003]而现有的用于合成mRNA脂质纳米颗粒的材料分别为磷脂和mRNA,而磷脂溶解于乙醇中,mRNA溶解于酸性缓冲液中,因此将两个溶液进行混合即可形成脂质纳米颗粒,而合成所用的装置大多为微流控设备,但是,现有的微流控设备在具体使用时由于流体刚开始经过混合器混合时,由于前期混合器中有空气,因此压力低,进而导致形成的脂质纳米颗粒不稳定,使得实验人员需要弃去前面部分液体,进而会造成实验原料的浪费。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合成mRNA脂质纳米颗粒的微流控设备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合成mRNA脂质纳米颗粒的微流控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微流控设备在具体使用时由于流体刚开始经过混合器混合时,由于前期混合器中有空气,因此压力低,进而导致形成的脂质纳米颗粒不稳定,使得实验人员需要弃去前面部分液体,进而会造成实验原料的浪费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合成mRNA脂质纳米颗粒的微流控设备,包括机座,所述机座的顶端外壁左侧固定有固定座,所述机座的顶端外壁右侧固定有加热板,所述机座的顶端设置有混液组件;
[0007]所述混液组件包括注液部件、混合部件和料杯,所述注液部件的底端与固定座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注液部件包括电控注射泵、注射器、输液管a、固定块和压力表a,所述混合部件的底端与加热板的顶端外壁连接,所述混合部件包括微流控芯片、注液腔、混液管、排液腔、输液管b、压力表b和调节阀。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顶端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有夹紧座,所述注射器外壁与夹紧座的顶端外壁连接,所述电控注射泵的底端与固定座的顶端外壁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控注射泵的右端与注射器的左端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块设置在加热板的左端且固定块的底端与机座的顶端外壁前后侧固定连接,所述输液管a的左端均与注射器的右端连通,所述压力表a的右端均与固定块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且压力表a的底端与输液管a的外壁右侧固定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底端与加热板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注液腔的底
端与微流控芯片的顶端外壁左侧的前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输液管a的右端穿过固定块的右端外壁并与注液腔的左侧内壁固定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混液管设置在微流控芯片的内壁,所述混液管的左端均与注液腔的右端内壁固定连通,排液腔的底端与微流控芯片的顶端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混液管的右端与排液腔的左端内壁固定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输液管b的左端与排液腔的右端内壁固定连通,所述输液管b的左端与料杯的顶端连通,所述料杯的左端与机座的右端外壁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输液管b上连接有调节阀,所述输液管b的外壁且位于调节阀的左侧固定有压力表b,所述压力表b的底端与机座的顶端外壁右侧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机座的前端外壁中心处固定有显示屏,所述机座的内部固定有单片机,所述机座的前端且位于显示屏的两侧均连接有手动控制按钮,所述手动控制按钮通过电线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电线与电控注射泵电连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电控注射泵与调节阀之间的配合作用可以同时控制输液管内溶液的流速和压力,从而达到恒压恒流的目的,同时还因为可以对调节阀的开度进行改变,使得装置内从一开始就提供了稳定的压力,因此无需弃去前段液体,可以节约实验的样品量,避免实验原料出现浪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侧视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注液部件后视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微流控芯片俯视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00、机座;110、手动控制按钮;120、显示屏;200、固定座;210、电控注射泵;220、注射器;221、输液管a;222、固定块;230、夹紧座;300、压力表a;400、加热板;500、微流控芯片;510、注液腔;520、混液管;530、排液腔;600、压力表b;610、调节阀;700、料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参照附图1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合成mRNA脂质纳米颗粒的微流控设备,包括机座100,机座100的顶端外壁左侧固定有固定座200,设置的固定座200是为了对注液部件进行支撑安装,机座100的顶端外壁右侧固定有加热板400,设置的加热板400是为了对微流控芯片500内输送的溶液进行加热,而设置的加热板400具体为陶瓷加热器,机座100的顶端设置有混液组件,混液组件包括注液部件、混合部件和料杯700,注液部件的底端与固定座200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注液部件包括电控注射泵210、注射器220、输液管a221、固定块222和压力表a300,固定座200的顶端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有夹紧座230,设置的夹紧座230是为了对注射器220的外壁进行夹紧,避免电控注射泵210推动注射器220上的推杆时注射器220整体进行移动,注射器220外壁与夹紧座230的顶端外壁连接,电控注射泵210的底端与固定座200的顶端外壁左侧固定连接,电控注射泵210的右端与注射器220的左端连接,设
置的电控注射泵210是为了推动注射器220上的推杆使得注射器220内储存的溶液能通过输液管a221进入到微流控芯片500内,而设置的电控注射泵210具体为通过步进电机为检测人员的电控伸缩装置,固定块222设置在加热板400的左端且固定块222的底端与机座100的顶端外壁前后侧固定连接,设置的固定块222是为了对压力表a300进行安装固定,输液管a221的左端均与注射器220的右端连通,压力表a300的右端均与固定块222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且压力表a300的底端与输液管a221的外壁右侧固定连通,设置的压力表a300是为了对输液管a221内的压力大小进行检测;
[0023]混合部件的底端与加热板400的顶端外壁连接,设置的混合部件是为了将两组注射器220输送的溶液进行混合,进而制成脂质纳米颗粒,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合成mRNA脂质纳米颗粒的微流控设备,包括机座(100),所述机座(100)的顶端外壁左侧固定有固定座(200),所述机座(100)的顶端外壁右侧固定有加热板(4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00)的顶端设置有混液组件;所述混液组件包括注液部件、混合部件和料杯(700),所述注液部件的底端与固定座(200)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注液部件包括电控注射泵(210)、注射器(220)、输液管a(221)、固定块(222)和压力表a(300),所述混合部件的底端与加热板(400)的顶端外壁连接,所述混合部件包括微流控芯片(500)、注液腔(510)、混液管(520)、排液腔(530)、输液管b、压力表b(600)和调节阀(6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mRNA脂质纳米颗粒的微流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00)的顶端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有夹紧座(230),所述注射器(220)外壁与夹紧座(230)的顶端外壁连接,所述电控注射泵(210)的底端与固定座(200)的顶端外壁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控注射泵(210)的右端与注射器(220)的左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mRNA脂质纳米颗粒的微流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22)设置在加热板(400)的左端且固定块(222)的底端与机座(100)的顶端外壁前后侧固定连接,所述输液管a(221)的左端均与注射器(220)的右端连通,所述压力表a(300)的右端均与固定块(222)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且压力表a(300)的底端与输液管a(221)的外壁右侧固定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合成mRNA脂质纳米颗粒的微流控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春水朱杰
申请(专利权)人:纳智达上海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