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色茶薪菇菌株及其选育与工厂化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955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色茶薪菇菌株及其选育与工厂化栽培方法,该白色茶薪菇菌株ZJCXG00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860。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白色茶薪菇菌种、装料方式以及出菇管理技术参数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了一种菇体颜色白、整齐度高、周期短、污染率低、适合白色茶薪菇工厂化栽培的菌株及其栽培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出菇后的子实体具有菇体颜色白、整齐度高、肉质脆嫩,不易老化纤维质,周期短、污染率低等诸多优点,可广泛推广应用。可广泛推广应用。可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色茶薪菇菌株及其选育与工厂化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育种
,具体涉及一种白色茶薪菇菌株及其选育与工厂化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茶薪菇(Cyclocybe chaxingu )隶属于担子菌门,蘑菇目,假脐菇科,环伞属Cyclocybe。别名油茶菇、茶菇,商业名统称茶树菇。野生茶薪菇多发生在春、秋雨后的油茶树、杨树、柳树等腐烂的枯木上,其主要分布在我国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如江西、福建、贵州、云南等地。茶薪菇盖肥柄脆,油茶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含有 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含量比金针菇还高,具有清热、平肝、利尿和健脾等功效。在民间,有人用来治疗胃寒、腰痛、肾虚尿频、水肿等疾病,素有“中华神菇”之美誉。
[0003]茶薪菇栽培历史悠久,经过四十年的驯化与生产实践,其栽培技术已经很成熟,在我国很多省市都有推广种植。在我国,茶薪菇干品的主要产区为福建和江西;浙江、湖北、云南、北京等省市是鲜品重要产区。据统计,2020年我国茶薪菇年产量约92.23万吨,居主要食用菌品种第8位,是我国主栽食用菌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0004]目前,茶薪菇栽培的品种主要有黑茶3号、黑茶5号、古田2号等,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白色茶薪菇在江西广昌也有少量栽培,与褐色品种相比,其商品外观好,价格有优势,然而其产量较低,生产周期长,尚未大规模的推广,阻碍了白色茶薪菇工厂化发展。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菇体颜色白、整齐度高、周期短、污染率低、适合白色茶薪菇工厂化栽培的菌株及其工厂化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色茶薪菇菌株,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所述所述白色茶薪菇菌株的选育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所述白色茶薪菇菌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白色茶薪菇菌株ZJCXG001,命名为中菌白茶1号,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860。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白色茶薪菇菌株ZJCXG001的选育方法,是由茶薪菇“白茶6号”出菇后获得孢子,经单孢杂交育种后获得。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白色茶薪菇菌株ZJCXG001的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实现:a. 栽培培养料制备将栽培培养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将含水量调至60

65%,pH自然,装入栽培瓶, 灭菌;所述的栽培培养料配方为:玉米芯28

32份、木屑38

42份、棉籽壳9

11份、麦麸17

19份、石灰1.8

2.2份;
b. 高温高压灭菌 在121℃,0.15MPa条件下灭菌120min;c. 冷却和接种 待灭完菌的栽培瓶冷却至室温,将所述菌株ZJCXG001的液体菌种接到栽培瓶培养料上;d. 菌丝培养将接好液体菌种的栽培瓶移入培养室,在24

26℃下暗培养,不定期通风,培养30

40d,待菌丝长满栽培瓶;e. 催蕾将长满菌丝的栽培瓶移至出菇房,在温度18

22℃,湿度90

99%,CO2浓度600

1500ppm,光照强度200

500lx条件下催蕾;f. 出菇管理现蕾后,将湿度调至80

90%进行幼菇管理;g. 采收待子实体八分熟,菌盖呈半球形,菌膜尚未破裂即进行采收。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针对白色茶薪菇菌种、装料方式以及出菇管理技术参数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了一种菇体颜色白、整齐度高、周期短、污染率低、适合白色茶薪菇工厂化栽培的茶薪菇新品种“中菌白茶1号”及其栽培方法,首次实现了白色茶薪菇的工厂化栽培,有利于白色茶薪菇的工业化发展。本专利技术方法出菇后的子实体具有菇体颜色白、整齐度高(图9)、肉质脆嫩,不易老化纤维质,周期短、污染率低等诸多优点,可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杂交选育优良菌株ZJCXG001的菌落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杂交选育优良菌株ZJCXG001菌丝的显微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试验例1中菌株ZJCXG001与白茶6号拮抗试验的对峙培养正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试验例1中菌株ZJCXG001与白茶6号拮抗试验的对峙培养背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菌株ZJCXG001工厂化栽培工艺流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菌株ZJCXG001一级种子液体菌种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菌株ZJCXG001二级发酵液体菌种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菌株ZJCXG001菌丝培养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菌株ZJCXG001工厂化栽培子实体出菇情况图;图10为对比例1菌株ZJCXG001与白茶6号采收的子实体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改进,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3]本专利技术一种白色茶薪菇菌株ZJCXG001,命名为中菌白茶1号,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860。
[0014]所述白色茶薪菇菌株ZJCXG001的生物学特性如下:(1)菌落形态特征菌落菌丝绒毛状,圆形,中间凸起,正面白色,气生菌丝细,白色,生长速度较快,约0.70cm/d。
[0015](2)菌丝显微特征显微镜下,与单核菌丝相比,双核菌丝菌丝较粗些,且具有典型的锁状联合结构。
[0016](3)子实体形态特征子实体单生或丛生,成熟子实体包括菌盖、菌褶、菌膜(菌环)和菌柄,整个菇体白色。菌盖,直径3.1

5.8cm,初半球形,后平展,不粘,表面有褶皱或无。菌肉白色,中部厚边缘薄,香气浓厚。菌褶延生,不等长,稠密。菌柄中生,长7.5

14.5cm,直径0.5

1.5cm,近圆柱形,表面有纵向纤维条纹,空心。菌环生于菌柄上部,膜质较厚,单环。孢子印无色。
[0017](4)菌丝对温度的需求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在4~35℃,最适 25℃;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14~26℃,最适20~22℃。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白色茶薪菇菌株ZJCXG001的选育方法,是由茶薪菇“白茶6号”出菇后获得孢子,经单孢杂交育种后获得。“白茶6号”为江西福建市场上的白色茶薪菇品种茶6,因为它是白色,所以编号“白茶6号”。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白色茶薪菇菌株ZJCXG001的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A、母种扩大培养以菌株ZJCXG001为菌种,接种到PDA固体培养基上,24

26℃黑暗条件下培养7d扩大培养得到母种;B、一级种子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色茶薪菇菌株ZJCXG00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860。2.权利要求1所述白色茶薪菇菌株ZJCXG001的选育方法,是由茶薪菇“白茶6号”出菇后获得孢子,经单孢杂交育种后获得。3.权利要求1所述白色茶薪菇菌株ZJCXG001的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实现:A、母种扩大培养以菌株ZJCXG001为菌种,接种到PDA固体培养基上,24

26℃黑暗条件下培养7d扩大培养得到母种;B、一级种子液培养基及菌种制备用5mm打孔器将步骤A中得到的母种打孔,接种到一级种子液培养基中,置于24

26℃,转速150

210rpm摇床,培养7

8d得到白色茶薪菇一级液体菌种;所述一级种子液培养基配方为:土豆150

250份、葡萄糖18

21份、酵母粉2

4份、磷酸二氢钾2

4份、硫酸镁1.4

1.6份,0.01

0.02份VB1;C、二级发酵液培养基及菌种制备将步骤B所述一级液体菌种接种到二级发酵液培养基中,在24

26℃,0.05Mpa条件下通气培养,培养9

10d得到液体菌种;所述二级发酵液培养基配方为:黄豆630

650份、葡萄糖2300

2500份、酵母粉70

90份,磷酸二氢钾110

130份,硫酸镁50

70份,VB10.8

1.2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一级种子液培养基制备方法如下:将配方配比的土豆切片放入沸水煮20

25分钟,用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祈猛孙达锋刘绍雄华蓉张俊波李建英余金凤冯云利高章会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