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烯丙基氯尾气的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290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尾气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烯丙基氯尾气的回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系统、吸收塔和RTO装置,所述冷凝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收集罐,所述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相连,所述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均与收集罐相连,所述吸收塔底部与第二冷凝器相连,所述吸收塔顶部与RTO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压缩机,提高尾气压力,再通过冷凝器两级冷凝和吸收塔吸收,使得烯丙基氯的回收率得到显著提高,尾气中的烯丙基氯含量显著降低,最后经RTO装置处理,尾气达到排放标准。气达到排放标准。气达到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烯丙基氯尾气的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尾气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烯丙基氯尾气的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烯丙基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中间品,可广泛用于环氧氯丙烷、甘油、烯丙醇等的制备,也可以用作农药和医药等的原料,烯丙基氯有不愉快的刺激性气味。目前很多含烯丙基氯的尾气装置在常压或者负压状态下冷凝后就直接排放。但由于烯丙基氯常压下沸点只有45℃,具有很高的挥发性,因此这样的简单处理还存在烯丙基氯回收率低(约70

80%)、尾气中烯丙基氯含量仍较高,排出后气味很大等问题。
[0003]鉴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希望提供一种烯丙基氯尾气的回收装置,具体方案如下:
[0005]一种烯丙基氯尾气的回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系统、吸收塔和RTO装置,所述冷凝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收集罐,所述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相连,所述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均与收集罐相连,所述吸收塔底部与第二冷凝器相连,所述吸收塔顶部与RTO装置相连。
[0006]所述吸收塔一侧设有换热器和吸收剂循环系统,所述吸收剂循环装置包括解吸塔,所述解吸塔底部设有第一再沸器,所述第一再沸器与解吸塔相通并构成回路,所述解吸塔顶部设有分凝器,所述分凝器与解吸塔构成回路,且所述分凝器与压缩机相连,所述换热器与解吸塔相通并构成回路,所述换热器一侧设有冷却器,所述换热器通过冷却器与吸收塔相通并构成回路,用于实现吸收剂的循环使用。
[0007]所述吸收剂循环装置还包括精馏塔,所述精馏塔底部设有第二再沸器,所述第二再沸器与精馏塔相通并构成回路,所述精馏塔顶部设有全凝器,所述的全凝器与精馏塔相通并构成回路,所述分凝器与精馏塔相通,所述精馏塔与解析塔相通,用于将烯丙基氯和溶剂进行更彻底的分离。
[0008]所述吸收塔内设有塔板或填料,所述塔板或填料的理论塔板数为5

8块(吸收塔、解吸塔和精馏塔内的塔板均包括但不限于泡罩塔板,筛孔塔板,浮阀塔板;填料包括但不限于鲍尔环、花环等各种散装填料,包括但不限于波纹丝网填料和孔板波纹填料等各种规整填料),吸收塔用来吸收尾气中的烯丙基氯。
[0009]所述吸收塔与RTO装置之间设有压力调节阀,用于调节冷凝系统和吸收塔的工作压力。
[0010]所述收集罐一侧设有罐区,所述收集罐与罐区之间设有第一泵,通过第一泵将收集罐内的冷凝液通入罐区内。
[0011]所述解吸塔内设有塔板或填料,所述塔板或填料的理论塔板数为8

15块,根据回收烯丙基氯的质量要求不同,可以通过增减理论塔板数,调节回流比,以使解吸塔顶的采出
的烯丙基氯质量达到质量要求。
[0012]所述吸收塔和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二泵,所述换热器与解吸塔之间设有第三泵,通过第二泵对吸收剂富液增压,便于在换热器中与来自解吸塔的吸收剂贫液进行热交换,第三泵用于将解吸塔内的吸收剂贫液通入换热器内。
[0013]所述精馏塔内设有塔板或填料,所述塔板或填料的理论塔板数为24

30块,使精馏塔内采出的烯丙基氯纯度更高。
[0014]所述精馏塔与解吸塔之间设有第四泵,用于将精馏塔底部得到的烯丙基氯和溶剂的混合物通入解吸塔内进行循环。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通过增加压缩机,提高尾气压力,再通过冷凝器两级冷凝,烯丙基氯的回收率得到显著提高,尾气中的烯丙基氯含量显著降低,再经过吸收塔吸收,整套装置可将烯丙基氯的回收率提高到99%,最后经RTO装置处理,尾气达到排放标准;设置解吸塔能将吸收塔排出的吸收剂富液中的溶质解吸,吸收剂脱溶质后循环使用,溶质烯丙基氯获进一步回收;解吸塔回收的烯丙基氯能通过精馏塔与溶剂进行更彻底的分离。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标号:1为压缩机,2为第一冷凝器,3为第二冷凝器,4为第一泵,5为RTO装置,6为收集罐,7为吸收塔,8为第二泵,9为换热器,10为第三泵,11为解吸塔,12为第一再沸器,13为分凝器,14为冷却器,15为压力调节阀,16为全凝器,17为第二再沸器,18为第四泵,19为精馏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所示,一种烯丙基氯尾气的回收装置,烯丙基氯摩尔分率为0.8,氮气摩尔分率为0.2的混合气体,初始状态为常压、45℃,经压缩机1加压至2.0Bar.A,并升温至82℃。再经过第一冷凝器2冷却降温至36℃,在第一冷凝器2气相中原有的大部分烯丙基氯冷凝并与不凝气分离,不凝气中仍含有烯丙基氯约36.7%;再进入第二冷凝器3中并被冷却至0℃左右,烯丙基氯被进一步冷凝,冷凝液与不凝气在第二冷凝器3中分离,此时气相中烯丙基氯的含量降低至8.6%左右。
[0023]第二冷凝器3排出的气体进入吸收塔7,冷凝液进入收集罐6后用第一泵4打入罐区或装车。在吸收塔7中,高沸点的吸收剂在塔内与塔的进气逆流接触,烯丙基氯作为溶质绝大部分被溶剂吸收。在吸收塔7排气管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15,以使吸收塔7内操作压力能维持1.8Bar.A以上,吸收塔7内含理论塔板数5

8块,操作液气比为0.5,在吸收塔7中,尾气中烯丙基氯回收率可达99.5%,尾气中烯丙基氯含量可降低至0.03%。从冷凝系统到吸收塔,烯丙基氯的总回收率可达99.9%。尾气经压力调节阀15后排入RTO装置,RTO中的焚烧温度超过800℃,以防止产生二噁英。
[0024]而吸收塔7底部排出的吸收剂富液经第二泵8增压后,再通入换热器9,在换热器9中与来自解吸塔11的吸收剂贫液进行热交换,以回收贫液的热量,之后进入解吸塔11。解吸塔11内装有填料或塔板,以提供足够的气液接触面积,在解吸塔11底配置有第一再沸器12。解吸塔11底排出的吸收剂经热虹吸进入第一再沸器12循环,在第一再沸器12中被蒸汽加热汽化再进入解吸塔11塔釜,以提供塔内上升蒸汽。解吸塔11塔顶蒸汽进入分凝器13,不凝气引入至压缩机1入口循环,部分液相回流至解吸塔11内,另有部分液相采出,主要含烯丙基氯,同时含有少量溶剂。解吸塔11有理论塔板数9

15块,回流比3

2,根据回收烯丙基氯的质量要求不同,可以通过增减理论塔板数,调节回流比,以使解吸塔11顶的采出的烯丙基氯质量达到质量要求。吸收剂贫液从解吸塔11釜底采出,经换热器9与吸收剂富液换热后被初步冷却,再经冷却器14冷却至42℃再进入吸收塔7顶部,吸收剂实现了循环使用。
[0025]在上述工艺过程中,第一冷凝器2采用循环水作为冷却剂,第二冷凝器3可采用0℃以下的冷却剂,譬如

15℃的冷冻盐水,采用两级冷凝可以将大部分冷凝负荷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烯丙基氯尾气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系统、吸收塔和RTO装置,所述冷凝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收集罐,所述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相连,所述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均与收集罐相连,所述吸收塔底部与第二冷凝器相连,所述吸收塔顶部与RTO装置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烯丙基氯尾气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一侧设有换热器和吸收剂循环系统,所述吸收剂循环装置包括解吸塔,所述解吸塔底部设有第一再沸器,所述第一再沸器与解吸塔相通并构成回路,所述解吸塔顶部设有分凝器,所述分凝器与解吸塔构成回路,且所述分凝器与压缩机相连,所述换热器与解吸塔相通并构成回路,所述换热器一侧设有冷却器,所述换热器通过冷却器与吸收塔相通并构成回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烯丙基氯尾气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剂循环装置还包括精馏塔,所述精馏塔底部设有第二再沸器,所述第二再沸器与精馏塔相通并构成回路,所述精馏塔顶部设有全凝器,所述的全凝器与精馏塔相通并构成回路,所述分凝器与精馏塔相通,所述精馏塔与解析塔相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祥顺王伟松余渊荣王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