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冷凝液化器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263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58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蒸汽冷凝液化器,其包括收集箱,从上游端到下游端,在所述收集箱的内腔中依次连通式设置有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其中,在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二区之间设置有靠近所述收集箱的顶壁的用于连通的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二区与所述第三区之间设置有靠近所述收集箱的底壁的用于连通的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三区与所述第四区之间设置有靠近所述收集箱的顶壁的用于连通的第三通道;用于连接外界液源的输入管,所述输入管穿过所述收集箱的壁与所述第一区连通;设置在所述收集箱上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第四区和外界连通,能解决尤其北方地区冬季的蒸汽管网疏水器排液时夹带蒸汽问题,且具有体积小、制造费用低、安装方便。安装方便。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汽冷凝液化器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化工、石油化工行业、煤制烯烃等蒸汽管网疏水
,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冷凝液化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煤化工、石油化工行业、煤制烯烃行业中,具有蒸汽管网疏水系统。尤其,在北方冬季,室外蒸汽管网经疏水器排液后仍然产生大量的水+汽混合排出液,遇到低温环境而产生“小白龙”现象。在传统化工厂,外管网蒸汽系统疏水导淋设置点较多,“小白龙”现象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且不利于现场管理提升。例如,经常发生人员或者牲畜烫伤情况。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对各排凝点凝液进行集中收集的方式。在对各排凝点凝液进行集中收集后,再通过排放泵将其送至冷液管网进行回收利用,达到节能效果。这种方法无疑具有一些优点,例如现场无排凝点,整洁,冷凝液达到回收再利用目的,尤其适用于新建厂或外网范围小的厂区。但是,上述方法也容易使得排凝管线易发生冻凝,进而导致蒸汽管网带液,产生水击现象,严重者将会导致整个蒸汽管网无法正常运行,尤其对于旧厂或厂区较大的外网改造费用较高。
[0004]由此,需要设计一种蒸汽冷凝液化器用于对蒸汽管网疏水器排液进行进一步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的部分或者全部,本专利技术提出了蒸汽冷凝液化器。该蒸汽冷凝液化器用于解决尤其北方地区冬季的蒸汽管网疏水器排液时夹带蒸汽问题,进而解决生产现场长期产生“小白龙”现象并消除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并且,该蒸汽冷凝液化器具有体积小、制造费用低、安装方便,投运后无需增加人员特别操作与维护等特点,对疏水器中排出液夹的蒸汽液化效果明显,不影响原有疏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蒸汽冷凝液化器,包括:
[0007]收集箱,从上游端到下游端,在所述收集箱的内腔中依次连通式设置有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其中,在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二区之间设置有靠近所述收集箱的顶壁的用于连通的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二区与所述第三区之间设置有靠近所述收集箱的底壁的用于连通的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三区与所述第四区之间设置有靠近所述收集箱的顶壁的用于连通的第三通道,
[0008]用于连接外界液源的输入管,所述输入管穿过所述收集箱的壁与所述第一区连通,
[0009]设置在所述收集箱上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第四区和外界连通。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集箱构造为长方形体状,在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二区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板,所述第一溢流板的底边与所述收集箱的底壁抵接,侧边与所述收集
箱的侧壁抵接,而顶边与所述收集箱的顶壁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一通道,
[0011]在所述第二区与所述第三区之间设置有第二溢流板,所述第二溢流板的顶边与所述收集箱的顶壁抵接,侧边与所述收集箱的侧壁抵接,而底边与所述收集箱的底壁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0012]在所述第三区与所述第四区之间设置有第三溢流板,所述第三溢流板的底边与所述收集箱的底壁抵接,侧边与所述收集箱的侧壁抵接,而顶边与所述收集箱的顶壁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三通道。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区内设置第一斜板,其中,所述第一斜板的自由端低于固定端并与所述收集箱的底壁间隔,所述输入管穿过所述收集箱的顶壁后向下延伸并穿过所述第一斜板后靠近所述收集箱的底壁。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区内设置有第二斜板,所述第二斜板与所述第一斜板相对式分布。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四区之间连通式设置有压力平衡管,所述压力平衡管的入口高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底沿,而所述压力平衡管的出口延伸到所述第四区的内腔并靠近所述收集箱的底壁。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平衡管的入口段设置有钢丝网。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平衡管的入口与所述输入管的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区的对角处。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收集箱上设置泄水管,所述泄水管与所述第四区和外界连通,并且,所述泄水管靠近所述收集箱的底壁。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罩设在所述收集箱和所述输入管外侧的护网。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输入管的入口端和所述排水管的出口端均设置有连接法兰。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蒸汽冷凝液化器用于解决尤其北方地区冬季的蒸汽管网疏水器排液时夹带蒸汽问题,进而解决生产现场长期产生“小白龙”现象并消除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并且,该蒸汽冷凝液化器具有体积小、制造费用低、安装方便,投运后无需增加人员特别操作与维护等特点,对疏水器中排出液夹的蒸汽液化效果明显,不影响原有疏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尤其可以适用于旧厂或厂区较大的外网改造。
附图说明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
[0023]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蒸汽冷凝液化器。
[0024]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
相结合。
[002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冷凝液化器。如图1所示,蒸汽冷凝液化器包括收集箱1、输入管2和排水管3。其中,从上游端到下游端,在收集箱1的内腔中依次连通式设置有第一区11、第二区12、第三区13和第四区14。在第一区11与第二区12之间设置有连通两者的第一通道15。第一通道15靠近收集箱1的顶壁。在第二区12与第三区13之间设置有连通两者的第二通道16。第二通道16靠近收集箱1的底壁。在第三区13与第四区14之间设置有靠近收集箱1的顶壁的用于连通的第三通道17。输入管2用于连接外界液源,例如疏水器的排出口。输入管2穿过收集箱1的壁与第一区11连通,以将外界例如疏水器的含有蒸汽的液体输送到第一区11内。排水管3设置在收集箱1上。排水管3与第四区14和外界连通,用于将冷凝在收集箱1内的冷凝水排出。
[0027]在使用过程中,输入管2连接到疏水器的排出口上,用于将疏水器的排水液收集到收集箱1的内腔中。排水液夹带蒸汽先进入到第一区11内,并在该区进行初步冷凝。由于第二区12通过第一通道15与第一区11连通,则冷凝液在第一区11聚集到一定量后,冷凝液可以通过第一通道15进入到第二区12。由于第二区12和第三区13之间的第二通道16靠近收集箱1的底壁,则冷凝水从第二区12可以通过第二通道16进入到第三区13中。冷凝水在第二区12和第三区13内聚集,直至到达第三通道17处。随着冷凝液的继续聚集,冷凝液通过第三通道17进入到第四区14中。冷凝水存储在第四区14中,聚集到一定量后,通过排水管3排放到外界。另外,第一通道15靠近收集箱1的顶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冷凝液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箱,从上游端到下游端,在所述收集箱的内腔中依次连通式设置有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其中,在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二区之间设置有靠近所述收集箱的顶壁的用于连通的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二区与所述第三区之间设置有靠近所述收集箱的底壁的用于连通的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三区与所述第四区之间设置有靠近所述收集箱的顶壁的用于连通的第三通道,用于连接外界液源的输入管,所述输入管穿过所述收集箱的壁与所述第一区连通,设置在所述收集箱上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第四区和外界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冷凝液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构造为长方形体状,在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二区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板,所述第一溢流板的底边与所述收集箱的底壁抵接,侧边与所述收集箱的侧壁抵接,而顶边与所述收集箱的顶壁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二区与所述第三区之间设置有第二溢流板,所述第二溢流板的顶边与所述收集箱的顶壁抵接,侧边与所述收集箱的侧壁抵接,而底边与所述收集箱的底壁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三区与所述第四区之间设置有第三溢流板,所述第三溢流板的底边与所述收集箱的底壁抵接,侧边与所述收集箱的侧壁抵接,而顶边与所述收集箱的顶壁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三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冷凝液化器,其特征在于,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新宇高小龙尚洪涛魏志明张红旗娄成杰王欣刚马衍睿张辉孙高攀侯立尤鹏翀吕仓张岩春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