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含油废水的微量沉渣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804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工业含油废水的微量沉渣处理方法,对沉渣进行二次处理,使沉渣中含有的油进一步净化,提高沉渣中油的纯净度,避免沉渣中含油量较大,导致土壤结构和性质的改变,导致土壤养分不平衡,不利于植物生长;经过本申请二次处理的污泥中含油量极小,农作物不会吸收到含油污泥的有害杂质,从而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提高安全性;另外经过本申请处理后的沉渣排放到土地后,土壤不会被油类物质覆盖,不会导致土壤不通透,使土壤能够与外界接触,相互交换能量。通过电化学处理去除污泥内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重金属去除率高,电能利用率高,改善了重金属回收的问题,可以达到降低污染和资源回收的双重目的,兼具环境价值及经济效益。及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含油废水的微量沉渣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工业含油废水的微量沉渣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含油废水来源广,成分复杂;在石油、化工、钢铁、焦化、煤气发生站、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等工业企业中,凡是直接与油类接触的用水,都含有油;例如,冶金工艺中的有些设备、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需在冷却、润滑、清洗等方面用水,而且在运行中往往与设备或材料直接接触,水中带入大量氧化铁颗粒、金属粉尘和润滑油,形成含油废水。
[0003]随着生产行业的不同,含油废水的性质和特点差别很大;一般情况下,含油废水的含油量为几十到几千mg/L,有的甚至高达数万mg/L;根据其存在形式的不同,废水中的油类可分为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4种:
[0004](1)浮油,其粒经一般大于100μm,以连续相的形式漂浮于水面,形成油膜或油层;
[0005](2)分散油,以微小的油滴悬浮于水中,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通常变成浮油,油滴的粒经一般介于10μm—100μm之间;
[0006](3)乳化油,当废水中含有某种表面活性剂时或油水混合物经转数为3000r/min左右的离心泵高速旋转后,油滴便成为稳定的乳化液分散于水中,油滴粒经极小,一般小于10μm,多数在0.1μm—2μm之间,单纯用静置方法分离较困难;
[0007](4)溶解油,以一种化学方式溶解的微粒分散油,油粒直径一般小于0.1μm,由于油品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约为5—51mg/L),故这一部分的比例一般在0.5%以下。
[0008]含油废水被排到江河湖海等水体后,油层覆盖水面,阻止空气中的氧向水中的扩散;水体中由于溶解氧减少,藻类进行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影响水生
[0009]生物的正常生长,使水生动植物有油味或毒性,甚至使水体变臭,破坏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如果牲畜饮了含油废水,通常会感染致命的食道病;如果用含油废水灌溉农田,油分及其衍生物将覆盖土壤和植物的表面,堵塞土壤的孔隙,阻止空气透入,使果实有油味,或使土壤不能正常进行新陈代谢和微生物新陈代谢,严重时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或死亡;另外,由于溢油的漂移和扩散,会荒废海滩和海滨旅游区,造成极大的环境危害和社会危害。因此,对石油、石化、工业等行业产生的含油废水进行有效处理是极其必要的。
[0010]对于含油废水的处理,首先应考虑尽量回收其中的油,以便重复或循环使用,然后再根据其来源及油污的状态、成分,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使之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或回用标准;以下对国内外常用的含油废水处理方法作简单介绍。
[0011]1、物理法:含油废水物理处理方法包括重力分离法、过滤法、离心分离法等;
[0012]2、浮选法:又称气浮法,是国内外正在深入研究与不断推广的一种水处理技术;该法是在水中通入空气或其他气体产生微细气泡,使水中的一些细小悬浮油珠及固体颗粒附着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含油泡沫层),然后使用适当的撇油器将油撇去;该法主要用于处理隔油池处理后残留于水中粒经为10—60μm的分散油、乳化油及细
小的悬浮固体物,出水的含油质量浓度可降至20—30mg/L;根据产生气泡的方式不同,气浮法又分为加压气浮、鼓气气浮、电解气浮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加压溶气气浮法。
[0013]3、生化法
[0014]生物氧化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方法;油类是一种烃类有机物,可以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将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含油废水中的有机物多以溶解态和乳化态存在,BOD5较高,利于生物的氧化作用。对于含油质量浓度在30—50mg/L以下、同时还含有其他可生物降解的有害物质的废水,常用生化法处理,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油。
[0015]4、化学法
[0016]化学法又称药剂法,是投加药剂由化学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成分转化为无害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化学方法有中和、沉淀、混凝、氧化还原等;对含油废水主要用混凝法,混凝法是向含油废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絮凝剂,在水中水解后形成带正电荷的胶团与带负电荷的乳化油产生电中和,油粒聚集,粒径变大,同时生成絮状物吸附细小油滴,然后通过沉降或气浮的方法实现油水分离。
[0017]5、电化学法
[0018]电化学法包括电解法、电火花法、电磁吸附分离法和电泳法。
[0019]6、超声波分离法
[0020]超声波(频率一般2X104—5X108HZ)在水中可以发生凝聚、空穴或空化效应;当超声波通过含油废水时,造成微小油滴与水一起振动;但由于大小不同的粒子具有不同的相对振动速度,油滴将会相互碰撞、粘合,使油滴的体积增大,最后水中小油滴凝聚并上浮;超声波法油水分离效果良好;利用该法处理含乳化油废水时,必须先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声波频率,否则可能出现超声粉碎效应,影响处理效果。
[0021]7、吸附法
[0022]吸附法是利用亲油性材料,吸附废水中的溶解油及其他溶解性有机物;最常用的吸油材料是活性炭,可吸附废水中的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由于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有限(对油一般为30—50mg/g),成本高,再生困难,一般只用作含油废水多级处理的最后一级处理,出水含油质量浓度可降至0.1—0.2mg/L。
[0023]8、粗粒化法
[0024]粗粒化法又称聚结法;该法是利用油、水两相对聚结材料亲和力相差悬殊的特性,油粒被材料捕获而滞留于材料表面和孔隙内形成油膜,油膜增大到一定厚度时时,在水力和浮力等作用下油膜脱落合并聚结成较大的油粒。
[0025]9、盐析法
[0026]盐析法是当向废水中投加无机盐类电解质达一定浓度时,油珠扩散层中阳离子由于排斥作用被赶到吸附层中,导致双电层破坏,油珠变成中性而相互合并成更大油珠,从而达到破乳的目的;常用的电解质是钙、镁、铝的盐类,它既可中和电荷,又可置换表面活性剂的金属皂,处理效果较好;盐析法投盐量一般控制在1%—5%之间,处理出水达不到排放标准,多用作初级处理;该法油水分离时间长,设备占地面积大,而且对由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油/水乳状液的处理效果不理想。
[0027]另外还有一些处于研发阶段的油水分离技术,例如加热、萃取、特种生物技术等。
[0028]在对含油废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会形成含油废水沉渣,含油废水沉渣按国家规定是危险废弃物,沉渣处理成本昂贵且有环境风险。
[0029]现有技术中对于沉渣处理的效果不理想,沉渣里面还会含油油、金属等杂质。
[0030]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3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工业含油废水的微量沉渣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2]S1:在含油废水中加入工业废水破乳剂;
[0033]S2:对加入工业废水破乳剂的含油废水进行PH值测定,如为酸性,则执行S3,若为中性,则执行S5;
[0034]S3:添加PH调节剂;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含油废水的微量沉渣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含油废水中加入工业废水破乳剂;S2:对加入工业废水破乳剂的含油废水进行PH值测定,如为酸性,则执行S3,若为中性,则执行S5;S3:添加PH调节剂;S4:再次检测PH值,如为酸性,则执行S3,若为中性,则执行S5;S5:加入聚丙铣胺;S6:转动搅拌,使含油废水中的沉渣沉淀;S7:对沉淀的沉渣依次进行烘干、破碎、研磨、过筛处理;S8:过筛后的沉渣与水进行混合搅拌,使其完全与水溶解;S9:在溶解后的沉渣混合物中加入工业废水破乳剂;S10:对加入工业废水破乳剂的沉渣混合物进行PH值测定,如为酸性,则执行S11,若为中性,则执行S13;S11:添加PH调节剂;S12:再次检测PH值,如为酸性,则执行S11,若为中性,则执行S13;S13:加入聚丙铣胺;S14:转动搅拌,使沉渣混合物中的絮凝物沉淀,二次形成沉渣、水分离;S15:对二次形成的沉渣进行烘干处理、破碎处理;S15:加入王水,对S15中破碎后的沉渣进行消解;S16:消解后的沉渣中加入水,进行搅拌;S17:对消解、搅拌后的沉渣进行电化学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含油废水的微量沉渣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的含油废水先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过程为:对含油废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马朝东武韬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开放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