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742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照明用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包括上灯壳和下灯壳,所述上灯壳和所述下灯壳卡合对接,所述上灯壳和所述下灯壳内部设置有光源,所述下灯壳中部穿插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光源活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侧部,所述上灯壳和所述下灯壳的前侧共同安装有透镜和灯罩,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灯罩的内侧,所述灯罩的周围安装有若干柔光珠,通过在灯罩的边缘安装柔光珠,使得光源周围的散光照射在柔光珠上,柔光珠为磨砂球体,会将光线分散折射,同时由于磨砂效果,其折射率降低,从而使得光源周围的散光被弱化,减少对路人的刺激。对路人的刺激。对路人的刺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照明用具
,具体为一种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

技术介绍

[0002]车前灯是用于汽车识别系统中为驾驶人员提供照明的工具。为了保证补照明灯射程和光照度,灯具的亮度较高,但会对照射方向上的车辆造成强烈的眩目影响,尤其是在夜晚光线较暗时,在照明灯正对路口停车、等灯的驾驶员会觉得灯光非常刺眼,影响驾驶,甚至发生事故。
[0003]现阶段的防眩晕车灯大多想办法降低灯光的强度,将车灯直射的灯光柔化,从而弱化强灯给对方行人行车带来的不适感,但实际上,车灯外围的散光同样会给行人带来眩晕感,目前对于车灯周围的散光没有针对性的处理;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具备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现阶段的防眩晕车灯大多想办法降低灯光的强度,将车灯直射的灯光柔化,从而弱化强灯给对方行人行车带来的不适感,但实际上,车灯外围的散光同样会给行人带来眩晕感,目前对于车灯周围的散光没有针对性的处理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包括上灯壳和下灯壳,所述上灯壳和所述下灯壳卡合对接,所述上灯壳和所述下灯壳内部设置有光源,所述下灯壳中部穿插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光源活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侧部,所述上灯壳和所述下灯壳的前侧共同安装有透镜和灯罩,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灯罩的内侧,所述灯罩的周围安装有若干柔光珠。
[0006]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可选方案,其中:所述上灯壳和所述下灯壳均设置为内侧反光的灯壳。
[0007]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光源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座前侧,所述安装座后侧活动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光源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柔光珠设置为透明玻璃珠,所述柔光珠表面做磨砂处理,所述柔光珠的折射率为1.5

1.1。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可选方案,其中:若干所述柔光珠嵌装在所述灯罩内侧的边缘,若干所述柔光珠呈等距设置,若干所述柔光珠的排列形状与所述灯罩边缘的形状匹配。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灯罩内侧设置有磨砂层,所述灯罩的外侧设置有环状层,所述环状层设置为防眩晕圈,所述环状层的防眩晕圈设置有若干道,所述环状层的防眩晕圈均为同心圆。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环状层的
外侧安装有防雨膜,所述防雨膜设置为微纳米级雨膜。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光源包括卤素灯和LED灯。
[0013]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通过在灯罩的边缘安装柔光珠,使得光源周围的散光照射在柔光珠上,柔光珠为磨砂球体,会将光线分散折射,同时由于磨砂效果,其折射率降低,从而使得光源周围的散光被弱化,减少对路人的刺激;同时通过连杆的设置,可以配合汽车灯光控制系统调整光源的高度,从而应对各种环境。
[0015]2、该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通过灯罩和透镜的设置,防雨膜可以防水,从而对灯罩提供保护,磨砂层降低所有光线的折射,光源被环状层环围,光源出光位置比灯罩矮,光线不刺眼,起到防眩晕效果。
[0016]3、该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将光源分为卤素灯和LED灯,其中卤素灯为近光源,led灯为远光源,卤素灯的灯光发黄较为柔和,LED灯光较白较明亮,将光源分成两种灯光,切换远近照明时更加灵活与实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灯罩侧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10、上灯壳;120、下灯壳;130、安装座;140、光源;141、卤素灯;142、LED灯;150、灯罩;151、环状层;152、防雨膜;153、磨砂层;160、连杆;170、柔光珠;180、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本实施例意在促进解决现阶段的车灯外围的散同样会给行人带来眩晕感,目前对于车灯周围的散光没有针对性的处理的问题,请参阅图1

图5,一种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包括上灯壳110和下灯壳120,见图3,上灯壳110和下灯壳120卡合对接,组合成圆筒形灯壳,上灯壳110和下灯壳120均设置为内侧反光的灯壳。上灯壳110和下灯壳120内部设置有光源140,光源140的光线照射到上灯壳110和下灯壳120内侧会被反光折射,使得光源140附近的光较为集中。见图1和图4,下灯壳120中部穿插安装有安装座130,安装座130的上端穿过下灯壳120,安装座130的上端保持固定在上灯壳110和下灯壳120内部。光源140活动安装在安装座130侧部,上灯壳110和下灯壳120的前侧共同安装有透镜180和灯罩150,透镜180设置
在灯罩150的内侧,灯罩150的周围安装有若干柔光珠170。
[0027]具体设置时,见图2,光源140转动安装在安装座130前侧,安装座130后侧活动安装有连杆160,连杆160与光源140连接。汽车控制系统与连杆160连接,汽车控制系统控制连杆160上下转动,连杆160带动光源140转动,从而调整光源140的角度。一般来说,将平行的光调整至射向地面,会减少给对面行人和行车带来的眩晕刺激。
[0028]见图5,若干柔光珠170嵌装在灯罩150内侧的边缘,若干柔光珠170呈等距设置,若干柔光珠170的排列形状与灯罩150边缘的形状匹配,使得光源140最外层的光线都会经过柔光珠170折射。柔光珠170设置为透明玻璃珠,柔光珠170表面做磨砂处理,柔光珠170的折射率为1.5

1.1,折射率是指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的比值(该比值一定大于1),折射率越大透光越强。将柔光珠170设置为磨砂玻璃珠,会将光线分散折射,其折射率降低,从而使得光源周围的散光被弱化。
[0029]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灯罩150的边缘安装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包括上灯壳(110)和下灯壳(120),所述上灯壳(110)和所述下灯壳(120)卡合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灯壳(110)和所述下灯壳(120)内部设置有光源(140),所述下灯壳(120)中部穿插安装有安装座(130),所述光源(140)活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30)侧部,所述上灯壳(110)和所述下灯壳(120)的前侧共同安装有透镜(180)和灯罩(150),所述透镜(180)设置在所述灯罩(150)的内侧,所述灯罩(150)的周围安装有若干柔光珠(1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灯壳(110)和所述下灯壳(120)均设置为内侧反光的灯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140)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30)前侧,所述安装座(130)后侧活动安装有连杆(160),所述连杆(160)与所述光源(14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晕汽车前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光珠(1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新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群鑫车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