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转向灯与侧标志灯同光源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7308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转向灯与侧标志灯同光源控制电路,包括侧标志灯信号输入端和转向灯信号输入端,侧标志灯信号输入端分成两路,一路连接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分别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二路连接第一电阻后分别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以及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转向灯信号输入端分成三路,一路连接发光二极管,二路连接第二电阻后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三路连接第一二极管后连接有第二电阻,第二电阻分别连接有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第一电容接地,第三电阻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这种控制电路在侧转向灯与侧标志灯同光源时,侧转向灯优先驱动。向灯优先驱动。向灯优先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转向灯与侧标志灯同光源控制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转向灯控制电路
,具体是一种侧转向灯与侧标志灯同光源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汽车设计中,往往将侧转向灯和侧标志灯设计为同光源,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侧标志灯开启的情况下,如果转向灯启动,需要优先转向灯功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控制。现有技术中,侧转向灯和侧标志灯为同光源时,侧转向优先工作的驱动方案需要采用ECU(车载电脑)来实现,而利用ECU来控制的话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侧转向灯与侧标志灯同光源控制电路,这种控制电路在侧转向灯与侧标志灯同光源时,能够实现侧转向灯优先驱动,并且成本低廉。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侧转向灯与侧标志灯同光源控制电路,包括侧标志灯信号输入端和转向灯信号输入端,所述侧标志灯信号输入端分成两路,一路连接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分别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二路连接第一电阻后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以及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转向灯信号输入端分成三路,一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二路连接第二电阻后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三路连接第一二极管后连接有第三电阻,第三电阻分别连接有第四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四电阻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这种控制电路在侧转向灯与侧标志灯同光源时,能够实现侧转向灯优先驱动,并且成本低廉。
[000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侧标志灯信号输入端并联有第一滤浪涌电路,所述第一滤浪涌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二极管以及第五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接地。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转向灯信号输入端并联有第二滤浪涌电路,所述第二滤浪涌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二二极管以及第六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接地。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侧标志灯信号输入端和所述转向灯信号输入端的每一路都连接有防反接二极管。
[000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控制电路在侧转向灯与侧标志灯同光源时,能够实现侧转向灯优先驱动,并且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一种侧转向
灯与侧标志灯同光源控制电路,包括侧标志灯信号输入端和转向灯信号输入端,侧标志灯信号输入端并联有第一滤浪涌电路,第一滤浪涌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TVS二极管TVS1以及第五电阻R1,第一TVS二极管TVS1接地,然后分成两路,一路连接发光二极管D,发光二极管D分别连接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2和第二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接地,二路连接第一电阻R10后分别连接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以及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转向灯信号输入端并联有第二滤浪涌电路,第二滤浪涌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二TVS二极管TVS2以及第六电阻R2,第二TVS二极管TVS2接地,然后分成三路,一路连接发光二极管D,二路连接第二电阻R12后连接第二三极管Q1的基极,三路连接第一二极管D5后连接有第三电阻R8,第三电阻R8分别连接有第四电阻R9和第一电容C2,第一电容C2接地,第四电阻R9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
[0011]为防止电路反接,侧标志灯信号输入端和转向灯信号输入端的每一路都连接有防反接二极管D1,D2,D3,D4。
[0012]这种侧转向灯与侧标志灯同光源控制电路的转向灯优先原理为,当侧标志灯信号来时,侧标志灯电源首先经过第一滤浪涌电路,由第一滤浪涌电路滤除高于40V的浪涌电压,然后一路经过防反接二极管D1给发光二极管D即光源供电,二路经过防反接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0给第一三极管Q2提供控制导通电压,用于控制侧标志灯亮灭。当转向灯信号来时,转向灯电源首先经过第二滤浪涌电路,由第二滤浪涌电路滤除高于40V的浪涌电压,该电压分三路输出,一路经过防反接二极管D2后给发光二极管D即光源供电,二路经过防反接二极管D3,第二电阻R12给第二三极管Q1提供控制导通电压,用于控制转向灯亮灭,三路电压经过第一二极管D5,第三电阻R8给第一电容C2充电同时经过第四电阻R9给第三三极管Q3提供导通电压,第三三极管Q3导通时,第三三极管Q3集电极为低电平,因第三三极管Q3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Q2基极是连在一起的,所以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也是低电平,所以第一三极管Q2是截止的。当转向灯信号断开后,因第一电容C2有充电,第一电容C2放电途径只能经过第四电阻R9,第三三极管Q3,第一二极管D5防止反向放电。也就是说第一电容C2继续提供第三三极管Q3导通电压,第三三极管Q3导通,第一三极管Q2继续截止,因转向灯信号暂时断开时,所以这个时候第二三极管Q1还是截止的,第一三极管Q2和第二三极管Q1都是截止状态,即使侧标志灯信号来时,光源也是不亮的,第三三极管Q3导通时间长短取决电容第一电容C2容量以及第四电阻R9阻值大小,从而在无论侧标志灯信号是否存在的情况下达到转向灯闪烁的效果,当转向灯信号来时就开始重复转向灯工作模式,实现转向灯优先功能。
[0013]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转向灯与侧标志灯同光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标志灯信号输入端和转向灯信号输入端,所述侧标志灯信号输入端分成两路,一路连接发光二极管(D),所述发光二极管(D)分别连接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2)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接地,二路连接第一电阻(R10)后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以及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转向灯信号输入端分成三路,一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二路连接第二电阻(R12)后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1)的基极,三路连接第一二极管(D5)后连接有第三电阻(R8),第三电阻(R8)分别连接有第四电阻(R9)和第一电容(C2),所述第一电容(C2)接地,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新苗汪浩川刘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群鑫车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