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模组对中堆叠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676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芯模组对中堆叠机构,包括用于将电芯移动至堆叠位置的随动件,所述随动件上设置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的前端设置有电芯对中件,所述电芯对中件包括第一活动板、气爪件、到位传感件、夹紧件,所述第一活动板设置于所述缓冲件的前端,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上表面前端等距离设置有若干气爪件,所述第一活动板上设置有若干所述夹紧件,所述夹紧件位于所述气爪件内,所述第一活动板上设置有若干到位传感件;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电芯支撑升降件,所述电芯支撑升降件位于所述随动件的前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电池模组在堆叠工位对电芯的定位居中整形,再进行电芯堆叠,始终保持电芯为居中状态。始终保持电芯为居中状态。始终保持电芯为居中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模组对中堆叠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芯装配
,特别是一种电芯模组对中堆叠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能源及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手工作业方式无法满足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的需求,而且人工作业的方式在对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以及成本都有重要影响。在生产电池包的工艺中,首先需要将若干电芯堆叠成电芯组,然后将电芯组的端面上贴上隔膜(通常为泡棉)并进行封装,形成一个电池模组,最后将多个电池模组按预定方式排布连接形成电池包。
[0003]现有技术中是在完成电芯堆叠后再统一对堆叠好的电芯进行规整,从而使得各电芯的边缘对齐。然而对于表面涂有胶体的电芯,由于堆叠过程中各电芯已经胶粘在一起,无法实现对电芯的规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模组对中堆叠机构,能够实现电池模组在堆叠工位对电芯的定位居中整形,再进行电芯堆叠,始终保持电芯为居中状态。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芯模组对中堆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电芯移动至堆叠位置的随动件,所述随动件上设置有缓冲件2;所述缓冲件2的前端设置有电芯对中件,所述电芯对中件包括第一活动板、气爪件、到位传感件、夹紧件,所述第一活动板设置于所述缓冲件2的前端,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上表面前端等距离设置有若干用于对电芯进行对中整形的气爪件,所述第一活动板上设置有若干所述夹紧件,所述夹紧件位于所述气爪件内,所述第一活动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检测气爪件是否调整电芯到位的到位传感件;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用于对电芯进行支撑并在电芯达到堆叠位置时与电芯脱离的电芯支撑升降件,所述电芯支撑升降件位于所述随动件的前方。
[0006]进一步的,所述随动件包括丝杆滑台、支撑台,所述丝杆滑台的移动块上设置有所述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所述缓冲件2。
[0007]进一步的,所述缓冲件2包括第一固定板、减震弹簧、第二活动板,所述支撑台上表面后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前表面等距离设置有若干减震弹簧,所述第二活动板经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设置,所述第二活动板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下表面后端。
[0008]进一步的,所述气爪件包括薄形气爪、L型板、第一夹紧块、传感器支架,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上表面前端等距离设置有若干薄形气爪,所述薄形气爪的移动块上相向设置有所述L型板,两个所述L型板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夹紧块,所述L型板的后侧设置有传感器支架。
[0009]进一步的,夹紧件包括L型架、第二夹紧块,所述第一活动板上设置有若干L型架,
所述薄形气爪的后方设置有两个所述L型架,两个所述L型架的前侧上端设置有第二夹紧块,两个所述第二夹紧块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夹紧块之间。
[0010]进一步的,到位传感件包括固定架、第一接触传感器、第二接触传感器,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所述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位于两个相邻所述薄形气爪之间的后方,所述固定架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所述固定架的中部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接触传感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电芯支撑升降件包括第二固定板、气动滑台、第三活动板、支撑板,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支撑台的前方,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前侧设置有所述气动滑台,所述第一活动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气动滑台的伸缩座相匹配的开口,所述气动滑台的伸缩座前侧设置有所述第三活动板,所述第三活动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薄形气爪相配合用于支撑电芯的支撑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导向块。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现了电池模组在堆叠工位对电芯的定位居中整形,再进行电芯堆叠,始终保持电芯为居中状态。本技术在装置中加入了气爪件,能够对将要进行堆叠的电芯进行居中整形,使得电芯位于居中状态;在装置中加入了夹紧件,能够对电芯进行限位,防止电芯在移动至堆叠位置的过程中松动;在装置中加入了电芯支撑升降件,能够对未整形的电芯进行支撑,并在整形完成移动至堆叠位置的电芯进行放置;在装置中加入了随动件,能够将电芯移动至堆叠位置。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20]图7为电芯支撑升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电芯支撑升降件的爆炸图;
[0022]图9为气爪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气爪件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5]请参阅图1至图10,本技术提供了一实施例:一种电芯模组对中堆叠机构,包括用于将电芯移动至堆叠位置的随动件1,所述随动件1上设置有缓冲件2;所述缓冲件2的前端设置有电芯对中件3,所述电芯对中件3包括第一活动板31、气爪件32、到位传感件33、夹紧件34,所述第一活动板31设置于所述缓冲件2的前端,所述第一活动板31的上表面前端等距离设置有若干用于对电芯进行对中整形的气爪件32,所述第一活动板31上设置有若干所述夹紧件34,所述夹紧件34位于所述气爪件32内,所述第一活动板31上设置有若干用于
检测气爪件32是否调整电芯到位的到位传感件33;所述第一活动板31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用于对电芯进行支撑并在电芯达到堆叠位置时与电芯脱离的电芯支撑升降件4,所述电芯支撑升降件4位于所述随动件1的前方。随动件1用于带动电芯对中件3往返电芯堆叠位置,缓冲件2用于在随动件1带动电芯对中件3移动至电芯堆叠位置以及返回初始位置时提供缓冲减震,能够减小对器件的冲击,延长使用寿命,电芯对中件3用于对放置在支撑板44上的电芯进行对中整形,第一活动板31用于安装气爪件32、到位传感件33、夹紧件34,起到与缓冲件2的连接作用,气爪件32用于对电芯的位置进行调整,在第一活动板31上设置多个气爪件32,使得同时能对多个电芯进行对中整形,提高生产效率,到位传感件33用于检测气爪件32对电芯的调整是否到位,夹紧件34用于对放置在支撑板44上的电芯进行限位,防止在移动至堆叠位置的过程中电芯移动,影响电芯堆叠的质量,电芯支撑升降件4,使得电芯在居中整形时有固定的位置,并且在电芯到达堆叠位置时能够脱离电芯使得电芯完成堆叠。
[0026]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随动件1包括丝杆滑台11、支撑台12,所述丝杆滑台11的移动块上设置有所述支撑台12,所述支撑台12上设置有所述缓冲件2。丝杆滑台11用于带动支撑台12往返电芯堆叠位置,支撑台12用于安装第一固定板。
[0027]请继续参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模组对中堆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电芯移动至堆叠位置的随动件,所述随动件上设置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的前端设置有电芯对中件,所述电芯对中件包括第一活动板、气爪件、到位传感件、夹紧件,所述第一活动板设置于所述缓冲件的前端,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上表面前端等距离设置有若干用于对电芯进行对中整形的气爪件,所述第一活动板上设置有若干所述夹紧件,所述夹紧件位于所述气爪件内,所述第一活动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检测气爪件是否调整电芯到位的到位传感件;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用于对电芯进行支撑并在电芯达到堆叠位置时与电芯脱离的电芯支撑升降件,所述电芯支撑升降件位于所述随动件的前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模组对中堆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件包括丝杆滑台、支撑台,所述丝杆滑台的移动块上设置有所述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所述缓冲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芯模组对中堆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减震弹簧、第二活动板,所述支撑台上表面后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前表面等距离设置有若干减震弹簧,所述第二活动板经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设置,所述第二活动板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下表面后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芯模组对中堆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爪件包括薄形气爪、L型板、第一夹紧块、传感器支架,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上表面前端等距离设置有若干薄形气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连杰吴长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思客琦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