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4085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用于产生蒸汽;第一收集装置,具有容纳蒸汽的脱蜡釜、与所述脱蜡釜连通的第一进气管、与所述脱蜡釜连通的第一集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接收来自蒸汽发生器的蒸汽;热交换装置,具有水箱、第一换热管和第一用水管,所述水箱装载换热水,所述水箱内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一集气管连通,所述第一用水管与所述水箱连通;射蜡装置,具有储蜡罐、射蜡机、连通所述储蜡罐与所述射蜡机的输蜡管,所述储蜡罐与所述输蜡管内设置所述第一用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收集脱蜡釜中多余的热量,并且,将余热利用在蜡保温中。将余热利用在蜡保温中。将余热利用在蜡保温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蜡模生产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失蜡铸造中,包括压蜡、修蜡、组树、沾浆、熔蜡和浇铸金属等工序。
[0003]其中,熔蜡是通过高温将模壳内的蜡融化,使得蜡液从模壳中流出。
[0004]通常,熔蜡加工中,会使用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高温的蒸汽通过蒸汽管道进入脱蜡釜内,在高温高压的蒸汽作用下,模壳内的蜡快速融化流出。
[0005]然而,脱蜡釜内的蒸汽被使用之后多余的蒸汽需要排出去,多余的蒸汽的热量浪费掉了,会造成热源浪费严重。
[0006]在压蜡工序中,需要对蜡进行保温处理,确保储蜡桶的蜡液以流体的形态通过管道输送到射蜡机中,射蜡机将蜡液注入到模具中,从而,形成蜡模。
[0007]如果可以将脱蜡釜中多余的蒸汽热量收集起来,利用在蜡保温中,从而,可以节能降耗,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0008]因而,需要一种余热回收系统使得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余热回收系统,能够收集脱蜡釜中多余的热量,并且,将余热利用在蜡保温中。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用于产生蒸汽;第一收集装置,具有容纳蒸汽的脱蜡釜、与所述脱蜡釜连通的第一进气管、与所述脱蜡釜连通的第一集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接收来自蒸汽发生器的蒸汽;热交换装置,具有水箱、第一换热管和第一用水管,所述水箱装载换热水,所述水箱内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一集气管连通,所述第一用水管与所述水箱连通;射蜡装置,具有储蜡罐、射蜡机、连通所述储蜡罐与所述射蜡机的输蜡管,所述储蜡罐与所述输蜡管内设置所述第一用水管。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管具有第一螺旋管部,所述第一螺旋管部位于所述水箱内。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有疏水阀、与所述疏水阀连通的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一回流管与蒸汽发生器连通。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用水管具有第二螺旋管部,所述第二螺旋管部沿所述储蜡罐内壁延伸。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烧结炉、第二收集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所述烧结炉具有本体、设置在本体一侧的蓄热箱、连通所述本体与所述蓄热箱的热气管,所述蓄热箱内设置有高铝球,所述高铝球用于吸收来自所述本体的热量,所述第二收集装置具有套装在所述蓄热箱的环形桶、与所述环形桶连通的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环形桶连通第一供水
管,所述环形桶容置受热水,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具有设置在所述水桶的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与第一供水管连通。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管与所述第一进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二回流管设置有水泵。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环形桶外表设置有隔热棉。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蜡管套有保温层、套装在保温层的不锈钢管。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箱与第一用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三回流管。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箱设置有溢流阀、与所述溢流阀连通的排水管。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首先,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收集装置,使得第一收集装置具有脱蜡釜、第一进气管与第一集气管,蒸汽发生器的蒸汽通过第一进气管进入脱蜡釜,脱蜡釜对模壳进行脱蜡后,多余的蒸汽进入第一集气管,从而,能够收集脱蜡内多余的热量,减少热量浪费。
[0022]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热交换装置,使热交换装置具有水箱、第一换热管和第一用水管,第一换热管接收第一集气管的蒸汽,使得第一换热管对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使得水箱的达到一定温度要求,接着,利用第一用水管向用水设备供应热水。
[0023]再者,本专利技术力利用第一用水管向储蜡罐与输蜡管供应热水,保证储蜡罐与输蜡管内的蜡液不会固化,使得蜡液能够正常供应给射蜡机使用,从而,代替使用电加热热水以保温蜡液,进而,可以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0024]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示出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00

蒸汽发生器、110

脱蜡釜、120

第一进气管、130

第一集气管、140

水箱、150

第一换热管、160

第一用水管、170

储蜡罐、180

射蜡机、190

输蜡管、200

第一螺旋管部、210

疏水阀、220

第一回流管、230

第二螺旋管部、240

本体、250

蓄热箱、260

环形桶、270

第一进水管、280

第一供水管、290

第二换热管、300

第二回流管、310

水泵、320

保温层、330

不锈钢管、340

第三回流管、350

溢流阀、360

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
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发生器(100),用于产生蒸汽;第一收集装置,具有容纳蒸汽的脱蜡釜(110)、与所述脱蜡釜(110)连通的第一进气管(120)、与所述脱蜡釜(110)连通的第一集气管(130),所述第一进气管(120)接收来自蒸汽发生器(100)的蒸汽;热交换装置,具有水箱(140)、第一换热管(150)和第一用水管(160),所述水箱(140)装载换热水,所述水箱(140)内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150),所述第一换热管(150)与所述第一集气管(130)连通,所述第一用水管(160)与所述水箱(140)连通;射蜡装置,具有储蜡罐(170)、射蜡机(180)、连通所述储蜡罐(170)与所述射蜡机(180)的输蜡管(190),所述储蜡罐(170)与所述输蜡管(190)内设置所述第一用水管(1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150)具有第一螺旋管部(200),所述第一螺旋管部(200)位于所述水箱(140)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150)设置有疏水阀(210)、与所述疏水阀(210)连通的第一回流管(220),所述第一回流管(220)与所述蒸汽发生器(100)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水管(160)具有第二螺旋管部(230),所述第二螺旋管部(230)沿所述储蜡罐(170)内壁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仕伟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高要区金诺金属工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