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多路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216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控多路换向阀,包括阀体,阀体内设置有转斗换向阀和举升换向阀,转斗换向阀包括转斗换向阀阀孔和转斗换向阀阀芯,转斗换向阀阀芯滑设于转斗换向阀阀孔内,转斗换向阀阀芯一端通过第一电机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控多路换向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控制
,具体为一种电控多路换向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很多主机液压系统,都希望实现多执行机构复合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要实现多执行机构复合工作,必须采用变量系统+并联多路换向阀,这就使得整个系统成本很高,因此,对于一些不是特别需要的地方通常会放弃这一选择,一般采用定量系统+压力油路串联回油路并联多路换向阀结构,但这种结构只能使多执行机构顺序工作,而不能实现多执行机构复合工作。比如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装载机,都还是定量系统,主要是由于该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主控多路换向阀阀体(核心零件)从材质、阀体模具、阀体加工、装配、试验、主机的管路布置都非常成熟,可靠性高。装载机定量系统目前主要是机械控制、液压控制阀芯的工作方式,是不能实现多执行机构复合工作,尤其是对不同物料及不同作业环境,对操作者的操作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采用变量系统及并联多路换向阀(全新阀体),不仅模具成本、加工成本、时间成本明显提高,而且还存在工作可靠性、故障率、售后维修等很多不确定因素。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在液压定量系统中,采用现有的多路换向阀阀体结构,实现多执行机构复合工作的多路换向阀,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控多路换向阀,能够在液压定量系统中,采用现有的多路换向阀阀体结构,实现多执行机构复合工作,提高主机工作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控多路换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转斗换向阀和举升换向阀,所述转斗换向阀包括转斗换向阀阀孔和转斗换向阀阀芯,所述转斗换向阀阀芯滑设于转斗换向阀阀孔内,所述转斗换向阀阀芯一端通过第一电机旋转

机械直线运动转换器与第一伺服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举升换向阀包括举升换向阀阀孔和举升换向阀阀芯,所述举升换向阀阀芯滑设于举升换向阀阀孔内,所述举升换向阀阀芯一端通过第二电机旋转

机械直线运动转换器与第二伺服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分别与上位机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阀体设置有若干油口,所述转斗换向阀阀芯和举升换向阀阀芯动作时可通过封闭或连通油口组成不同工作液压回路。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旋转

机械直线运动转换器一端与第一伺服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斗换向阀阀芯铰接,用于将第一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转斗换向阀阀芯在转斗换向阀阀孔内的直线往复运动。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机旋转

机械直线运动转换器一端与第二伺服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举升换向阀阀芯铰接,用于将第二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举升换向阀阀芯在举升换向阀阀孔内的直线往复运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举升换向阀为五位六通换向阀,设置有举升中位EO、截断位E1、举升位E2、浮动位E3和下降位E4。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转斗换向阀为三位六通换向阀,设置有转斗中位CO、上转位C1和下转位C2。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阀体表面开设有进油口P、出油口T、转斗油缸第一工作油口A1、转斗油缸第二工作油口B1、举升油缸第一工作油口A2和举升油缸第二工作油口B2,所述阀体内部开设有转斗换向阀阀孔和举升换向阀阀孔,所述阀体内开设有分别与转斗换向阀阀孔贯通的转斗换向阀阀口,所述转斗换向阀阀口包括转斗换向阀第一油口P0、转斗换向阀第二油口P1、转斗换向阀第三油口P2、转斗换向阀第四油口D0、转斗换向阀第五油口D1和转斗换向阀第六油口D2,所述转斗换向阀阀芯处于不同位置时可封闭或连通相应转斗换向阀阀口,所述阀体内开设有分别与举升换向阀阀孔贯通的举升换向阀阀口,所述举升换向阀阀口包括举升换向阀第一油口Q0、举升换向阀第二油口Q1、举升换向阀第三油口Q2、举升换向阀第四油口F0、举升换向阀第五油口F1和举升换向阀第六油口F2,所述举升换向阀阀芯处于不同位置时可封闭或连通相应举升换向阀阀口,所述转斗换向阀第一油口P0、转斗换向阀第三油口P2通过内部孔道与进油口P连通,所述转斗换向阀第二油口P1、举升换向阀第二油口Q1、举升换向阀第四油口F0通过内部孔道分别与出油口T连通,所述转斗换向阀第五油口D1通过内部孔道与转斗油缸第二工作油口B1连通,所述转斗换向阀第六油口D2通过内部孔道与转斗油缸第一工作油口A1连通,所述举升换向阀第一油口Q0、举升换向阀第三油口Q2通过内部孔道与转斗换向阀第四油口D0连通,所述举升换向阀第五油口F1通过内部孔道与举升油缸第二工作油口B2连通,所述举升换向阀第六油口F2通过内部孔道与举升油缸第一工作油口A2连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两端通过内部孔道分别与进油口P、出油口T连通。
[0012]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单向补油阀,所述单向补油阀进口通过内部孔道与出油口T连通,所述单向补油阀出口通过内部孔道与举升油缸第二工作油口B2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第一过载补油阀和第二过载补油阀,所述第一过载补油阀两端通过内部孔道分别与转斗油缸第二工作油口B1、出油口T连通,所述第二过载补油阀两端通过内部孔道分别与转斗油缸第一工作油口A1、出油口T连通。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伺服电机和电机旋转

机械直线运动转换器,上位机控制单元与伺服电机电性连接,电机旋转

机械直线运动转换器两端分别与伺服电机、换向阀阀芯连接,上位机控制单元可控制伺服电机正反运转并通过电机旋转

机械直线运动转换器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换向阀阀芯在换向阀阀孔内的直线往复运动,并实现换向阀阀芯的位置控制,从而达到电控多路换向阀所要实现的工作要求。
[0015]2、举升换向阀为五位六通换向阀,设置有举升中位EO、截断位E1、举升位E2、浮动位E3和下降位E4,转斗换向阀为三位六通换向阀,设置有转斗中位CO、上转位C1和下转位C2,通过对转斗换向阀阀芯和举升换向阀阀芯的位置控置,可组合成多种工作模式,可实现主机转斗上转、转斗下转、动臂举升、动臂下降、铲斗浮动和转斗

动臂复合动作等以适应不同工况,提高主机的工作性能,同时转斗

动臂复合动作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能耗,还
可降低对操作者的操作技能要求。
[0016]3、本专利技术对现有的多路换向阀阀体结构改动不大,保证了与现有多路换向阀的通用性,并实现了多执行机构复合工作,降低主机设计成本、时间成本,批量成本,同时可对市场上的现有的主机进行最简单、成本最低的电控升级,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控多路换向阀中位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控多路换向阀转斗微动

慢速上转工作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控多路换向阀转斗全速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多路换向阀,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转斗换向阀和举升换向阀,所述转斗换向阀包括转斗换向阀阀孔(101)和转斗换向阀阀芯(4),所述转斗换向阀阀芯(4)滑设于转斗换向阀阀孔(101)内,所述转斗换向阀阀芯(4)一端通过第一电机旋转

机械直线运动转换器(3)与第一伺服电机(2)传动连接,所述举升换向阀包括举升换向阀阀孔(102)和举升换向阀阀芯(7),所述举升换向阀阀芯(7)滑设于举升换向阀阀孔(102)内,所述举升换向阀阀芯(7)一端通过第二电机旋转

机械直线运动转换器(6)与第二伺服电机(5)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和第二伺服电机(5)分别与上位机控制单元(14)电性连接,所述阀体(1)设置有若干油口,所述转斗换向阀阀芯(4)和举升换向阀阀芯(7)动作时可通过封闭或连通油口组成不同工作液压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旋转

机械直线运动转换器(3)一端与第一伺服电机(2)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斗换向阀阀芯(4)铰接,用于将第一伺服电机(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转斗换向阀阀芯(4)在转斗换向阀阀孔(101)内的直线往复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旋转

机械直线运动转换器(6)一端与第二伺服电机(5)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举升换向阀阀芯(7)铰接,用于将第二伺服电机(5)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举升换向阀阀芯(7)在举升换向阀阀孔(102)内的直线往复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换向阀为五位六通换向阀,设置有举升中位EO、截断位E1、举升位E2、浮动位E3和下降位E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斗换向阀为三位六通换向阀,设置有转斗中位CO、上转位C1和下转位C2。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电控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表面开设有进油口P、出油口T、转斗油缸第一工作油口A1、转斗油缸第二工作油口B1、举升油缸第一工作油口A2和举升油缸第二工作油口B2,所述阀体(1)内部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富春王开怀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博源数字液压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