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的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1029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型的冲压模具,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模具操作繁琐的问题。本改进型的冲压模具包括凸模和凹模,凹模呈筒形,凹模内设有支撑板,支撑板顶壁和凹模内侧壁之间形成模腔,支撑板包括并列设置的上板体和下板体,上板体顶壁和凹模内侧壁之间形成模腔,上板体底壁压在下板体上;上板体和下板体可拆卸固连;下板体外侧壁上开设有环状注油槽,下板体通过密封圈与凹模内壁之间形成密封,密封圈有两个,注油槽处于两密封圈之间;下板体内成型有竖直设置的注油孔,注油孔下端连通注油槽,注油孔上端口位于下板体顶面并被上板体遮挡密封;还设有用于驱动支撑板上下平移的驱动件。本改进型的冲压模具操作简单。单。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的冲压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特别是一种改进型的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在对一些对表面光洁度要求较高的制品进行冲压拉伸时,现有通常会在模具的凹模上设置涂刷润滑油脂或者设置塑料薄膜,以改善因工件拉伸而形成的拉痕。
[0003]针对涂刷润滑油脂,目前基本上采用人工手动涂刷,不仅耗人工,而且手动涂刷完全凭工人经验进行,容易出现涂刷不均匀,阻碍工件向凹模内运动,影响冲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自动涂油的改进型的冲压模具。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进型的冲压模具,包括凹模座以及上下并列设置的凸模和凹模,且凹模固定在凹模座上,凹模呈筒形,凹模内水平设置与其匹配的支撑板,支撑板外侧壁与凹模内侧壁贴靠,且支撑板顶壁和凹模内侧壁之间形成模腔,其特征在于,支撑板包括并列设置的上板体和下板体,上板体顶壁和凹模内侧壁之间形成上述的模腔,且上板体底壁压在下板体上;上板体和下板体可拆卸固连;下板体外侧壁上开设有呈环状的注油槽,下板体通过密封圈与凹模内壁之间形成密封,密封圈有两个,注油槽处于两密封圈之间;下板体内成型有竖直设置的注油孔,注油孔处于注油槽正上方,注油孔下端连通注油槽,注油孔上端口位于下板体顶面并被上板体遮挡密封;凹模座上还设有用于与下板体连接以带动支撑板自动上下平移的驱动件。
[0006]使用过程如下:通过注油孔往注油槽内注入润滑油脂,润滑油脂跟随支撑板上下移动以对凹模内侧壁进行润滑,并通过两密封圈来去除附着在凹模内壁上的多余润滑油脂,使凹模内壁上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确保待冲压工件顺畅进入模腔。
[0007]注油槽成型在支撑板上并跟随支撑板自动升降,以自动在模腔内壁上成型一层油膜,这样不仅方便操作,而且每次冲压前均能够对模腔做一次润滑,确保冲压顺畅性和冲压质量。
[0008]其次,支撑板既用于将冲压后的工件顶出模腔,又通过成型在支撑板上且用于填充润滑油脂的注油槽来润滑模腔内壁,即在本申请中,支撑板具备一物两用的效果,在简化结构同时,方便组装。
[0009]在上述的改进型的冲压模具中,上述的注油槽由相对设置的上侧壁、下侧壁以及处于上侧壁和下侧壁之间的底壁构成,上侧壁和下侧壁上下分布,且下侧壁相对于上板体呈斜向上设置,以引导由注油孔进入的润滑油脂,使润滑油脂往凹模内侧壁方向聚拢,以更好的润滑模腔内侧壁。
[0010]在上述的改进型的冲压模具中,下板体外壁上开设有与该下板体同轴的环形槽,
环形槽有两个,两密封圈分别设置在两环形槽中,且密封圈外侧壁与凹模内侧壁相抵。在下板体上开设环形槽用来放置密封圈,具有结构简单、稳定的优点。
[0011]在上述的改进型的冲压模具中,凹模和下板体之间形成环形流道,环形流道竖直设置在下侧壁和处于下侧的环形槽之间,且环形流道两端分别连通注油槽和处于下侧的环形槽。在环形流道作用下,使润滑油脂聚集在处于下侧的这一密封圈上方,使润滑油脂与密封圈更好接触,这样不仅能更好推动润滑油脂移动,提高润滑效果,而且可减缓密封圈磨损速度,延长寿命。
[0012]在上述的改进型的冲压模具中,下板体上竖直贯穿有一圈沿下板体周向均布的连接孔,且连接孔内设有连接上板体和下板体的螺丝。采用上述设计,避免损伤上板体顶面,确保上板体顶面保持完整、光滑的平面,提高冲压质量。
[0013]在上述的改进型的冲压模具中,上板体底面上具有与连接孔匹配的凸柱,凸柱和连接孔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凸柱插接在连接孔上端内;凸柱上开设有与螺丝匹配的螺纹孔,连接孔的类型为台阶孔,螺丝杆部旋入对应螺纹孔,螺丝头部紧压在连接孔的台阶面上。采用上述设计,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
[0014]在上述的改进型的冲压模具中,下板体顶面中部开设有插槽,上板体底面上成型有与插槽匹配的定位柱,且定位柱插嵌在插槽中,以进一步加强下板体和上板体连接稳定性,提高冲压质量。
[0015]在上述的改进型的冲压模具中,驱动件为气缸或油缸,下板体底面中部成型有竖直设置的连杆,且连杆与驱动件的活塞杆固连。
[0016]在上述的改进型的冲压模具中,凹模座上具有呈环状的支撑面,支撑面与下板体同轴并套在连杆外,上述的下板体能压在支撑面上,以使支撑板获得向上的支撑力,确保冲压过程稳定进行。
[0017]在上述的改进型的冲压模具中,当下板体压在支撑面上时,螺丝头部也压在支撑面上,用于限制螺丝下移,防止冲压时螺丝松动,以进一步提高冲压质量。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改进型的冲压模具具有以下优点:
[0019]1、注油槽成型在支撑板上并跟随支撑板自动升降,以自动在模腔内壁上成型一层油膜,这样不仅方便操作,而且每次冲压前均能够对模腔做一次润滑,确保冲压顺畅性和冲压质量。
[0020]2、支撑板既用于将冲压后的工件顶出模腔,又通过成型在支撑板上且用于填充润滑油脂的注油槽来润滑模腔内壁,即在本申请中,支撑板具备一物两用的效果,在简化结构同时,方便组装。
[0021]3、在环形流道作用下,使润滑油脂聚集在处于下侧的这一密封圈上方,使润滑油脂与密封圈更好接触,这样不仅能更好推动润滑油脂移动,提高润滑效果,而且可减缓密封圈磨损速度,延长寿命。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改进型的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凹模座;1a、支撑面;2、凸模;3、凹模;4、模腔;5、上板体;5a、凸柱;5b、定位
柱;6、下板体;6a、注油槽;6a1、下侧壁;6b、注油孔;6c、连杆;6d、环形流道;7、密封圈;8、驱动件;9、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6]实施例一
[0027]如图1所示,本改进型的冲压模具包括凹模座1、凸模座以及设置在凹模座1和凸模座之间的凸模2和凹模3,凸模2和凹模3上下并列设置,且凸模2和凹模3分别固定在凸模座和凹模座1上。
[0028]其中,凹模3呈筒形,凹模3内水平设置与其匹配的支撑板,支撑板外侧壁与凹模3内侧壁贴靠,且支撑板顶壁和凹模3内侧壁之间形成模腔4。
[0029]具体来说,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板包括并列设置的上板体5和下板体6,且上板体5和下板体6上下分布。其中,上板体5顶面为平面,且上板体5顶面和凹模3内侧壁之间形成上述的模腔4。上板体5底壁压在下板体6上,且上板体5和下板体6可拆卸固连。下板体6外侧壁上开设有呈环状的注油槽6a,且注油槽6a和上板体5同轴布置。下板体6通过密封圈7与凹模3内壁之间形成密封,密封圈7有两个且上下分布,注油槽6a处于两密封圈7之间。下板体6内成型有竖直设置的注油孔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的冲压模具,包括凹模座(1)以及上下并列设置的凸模(2)和凹模(3),且凹模(3)固定在凹模座(1)上,凹模(3)呈筒形,凹模(3)内水平设置与其匹配的支撑板,支撑板外侧壁与凹模(3)内侧壁贴靠,且支撑板顶壁和凹模(3)内侧壁之间形成模腔(4),其特征在于,支撑板包括并列设置的上板体(5)和下板体(6),上板体(5)顶壁和凹模(3)内侧壁之间形成上述的模腔(4),且上板体(5)底壁压在下板体(6)上;上板体(5)和下板体(6)可拆卸固连;下板体(6)外侧壁上开设有呈环状的注油槽(6a),下板体(6)通过密封圈(7)与凹模(3)内壁之间形成密封,密封圈(7)有两个,注油槽(6a)处于两密封圈(7)之间;下板体(6)内成型有竖直设置的注油孔(6b),注油孔(6b)处于注油槽(6a)正上方,注油孔(6b)下端连通注油槽(6a),注油孔(6b)上端口位于下板体(6)顶面并被上板体(5)遮挡密封;凹模座(1)上还设有用于与下板体(6)连接以带动支撑板自动上下平移的驱动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注油槽(6a)由相对设置的上侧壁、下侧壁(6a1)以及处于上侧壁和下侧壁(6a1)之间的底壁构成,上侧壁和下侧壁(6a1)上下分布,且下侧壁(6a1)相对于上板体(5)呈斜向上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下板体(6)外壁上开设有与该下板体(6)同轴的环形槽,环形槽有两个,两密封圈(7)分别设置在两环形槽中,且密封圈(7)外侧壁与凹模(3)内侧壁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和睿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