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0402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属于路基加筋加固和边坡防护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边坡渗流破坏、耐久性差的问题。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路基,在地基上形成垫层;形成路堤,在形成路堤过程中,在路堤中形成加筋层;在路堤坡面形成防护层,在路堤顶面形成加固层;在加固层上形成路床,得到加筋加固浸水路基;垫层、加固层和防护层围成用于容纳路堤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内壁设置透水土工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可用于道路施工。工。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路基加筋加固和边坡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常规路堤由于容易受到水流侵袭导致变形沉降或垮塌,难以用于浸水路段中。浸水路基是指路堤本体一侧或两侧经受长期或季节性浸水的路堤,浸水路基除需要具有荷载的能力,还要承受水位变化和水流及波浪的冲击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浸水路基的施工方式大多在路堤边坡采用防渗膜、钢筋混凝土面板和石笼铺砌处理,但是,此种处理方式仅适用于表层的防渗处理,无法解决边坡渗流破坏的问题,而且石笼防护也存在耐久性差的问题。
[0004]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垃圾不断增多,这些建筑垃圾的堆放不仅占用场地大,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存在后续降解处理的问题,对环境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分析,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浸水路基的边坡渗流破坏、耐久性差、建筑垃圾对环境影响较大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提供一路基,在地基上形成垫层;
[0009]形成路堤,在形成路堤过程中,在路堤中形成加筋层;
[0010]在路堤坡面形成防护层,在路堤顶面形成加固层;
[0011]在加固层上形成路床,得到加筋加固浸水路基;
[0012]垫层、加固层和防护层围成用于容纳路堤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内壁设置透水土工布。
[0013]进一步地,形成路堤,在形成路堤过程中,在路堤中形成加筋层包括如下步骤:
[0014]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方式,形成路堤直至水位线以上1.0m,在形成路堤过程中,在路堤中形成加筋层,得到路堤和加筋层。
[0015]进一步地,在土工格室内填充透水料分别形成垫层、加固层、防护层和加筋层。
[0016]进一步地,加筋加固浸水路基还包括设于路堤坡脚的混凝土基础,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提供一路基,在路堤坡脚位置的地基上开挖基础槽,在基础槽中从下至上立模分层浇筑混凝土基础;
[0018]当混凝土基础浇筑至路堤底面时,在路堤底面铺设垫层的下表面透水土工布,在垫层的下表面透水土工布上铺设、张拉、固定垫层的土工格室,在垫层的土工格室内填充垫
层的透水料并夯拍密实;
[0019]继续浇筑混凝土基础,在垫层的土工格室上铺设垫层的上表面透水土工布,得到垫层;
[0020]继续浇筑混凝土基础至混凝土基础的目标高度,得到混凝土基础。
[0021]进一步地,混凝土基础的底面在地基中的埋置深度大于冻结线深度,两者的深度差为0.5~0.6m。
[0022]进一步地,加筋加固浸水路基还包括锚杆;
[0023]锚杆穿过防护层的土工格室、防护层的透水土工布、路堤后与加筋层固定连接;
[0024]防护层、加筋层和锚杆构成的形状为三角形。
[0025]进一步地,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两侧均设置锚杆,每侧的锚杆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锚杆之间的距离为2~3m,锚杆从防护层的打入角度为10
°
~30
°

[0026]进一步地,在路堤坡面形成防护层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7]在防护层上安装模袋,模袋通过销钉与防护层连接;
[0028]在模袋中注入拌合的耕植土与植物种子,待充填密实后封闭模袋,在模袋的上表面洒水养护。
[0029]进一步地,防护层的顶部高于路基设计水位1.0~1.5m。
[0030]进一步地,加筋层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1]步骤a:计算未加加筋层时浸水路基的边坡安全系数F;
[0032]步骤b:根据设计安全系数F

判断边坡是否需要布置加筋层;
[0033]当F

>F时需要布置加筋层;
[0034]步骤c:计算路基边坡设计安全系数为F

时所需的加筋层总拉力Tmax;
[0035]步骤d:确定各加筋层拉力tr;
[0036]对于高度h≤6m的路基边坡,加筋层沿着边坡高度方向等间距布置。步骤e:确定圆弧滑动面以外锚固区内加筋层长度L
a
,锚固区内加筋层长度L
a
不应小于1m。
[0037]步骤f:计算每层加筋层总长度L
T

[00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39]a)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中,在路堤的四周和内部分别设置垫层、加固层、防护层和加筋层,使得垫层、加固层、防护层和加筋层组成形成稳定的、相对密闭的围护结构,能够在保证路基透水的基础上,将外部水体与路堤之间进行隔离,避免路堤在水的作用下软化破坏,有效减少加筋加固浸水路基在水流侵袭中路堤材料的流失,避免路堤材料受水损害影响发生病害,从而保证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对本实施例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进行压实度测试,其压实度能够完全满足规范要求(压实度为94%以上),基本上能够达到96%。
[0040]b)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中,通过透水土工布的设置,使得加固层、防护层和垫层均具有排水作用,透水料之间的孔隙以及土工格室上的排水孔共同形成排水通道,在水位波动时,使得路堤内水流渗出,使得内外水压达到一致,从而减小内外水位差带来的渗流影响,在保证路基整体透水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路堤材料的流失。
[0041]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
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42]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4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中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中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5]图3为图2的a

a剖面图;
[0046]图4为图2的b

b剖面图;
[004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中混凝土基础的立体示意图;
[004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中加筋层的第一设计原理图;
[0049]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中加筋层的第二设计原理图。
[0050]附图标记:
[0051]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路基,在地基上形成垫层;形成路堤,在形成路堤过程中,在路堤中形成加筋层;在路堤坡面形成防护层,在路堤顶面形成加固层;在加固层上形成路床,得到加筋加固浸水路基;所述垫层、加固层和防护层围成用于容纳路堤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壁设置透水土工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路堤,在形成路堤过程中,在路堤中形成加筋层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方式,形成路堤直至水位线以上1.0m,在形成路堤过程中,在路堤中形成加筋层,得到路堤和加筋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土工格室内填充透水料分别形成垫层、加固层、防护层和加筋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加固浸水路基还包括设于路堤坡脚的混凝土基础,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路基,在路堤坡脚位置的地基上开挖基础槽,在基础槽中从下至上立模分层浇筑混凝土基础;当混凝土基础浇筑至路堤底面时,在路堤底面铺设垫层的下表面透水土工布,在垫层的下表面透水土工布上铺设、张拉、固定垫层的土工格室,在垫层的土工格室内填充垫层的透水料并夯拍密实;继续浇筑混凝土基础,在垫层的土工格室上铺设垫层的上表面透水土工布,得到垫层;继续浇筑混凝土基础至混凝土基础的目标高度,得到混凝土基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础的底面在地基中的埋置深度大于冻结线深度,两者的深度差为0.5~0.6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筋加固浸水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加固浸水路基还包括锚杆;所述锚杆穿过防护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广庆杨荣博许忠印张孟强邱文利徐鹏何勇海蒲昌瑜王志杰刘伟超王贺李婷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雄安京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北省高速公路京雄管理中心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