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沟道形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973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沟道形状加工工艺,包括基座、夹盘、粗塑形磨轮和精塑形磨轮,所述基座的下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上端连接有与基座上端相贴合的夹盘,所述基座的顶部安装有顶架,所述顶架的中部滑动安装有横移块,所述顶架和横移块之间设置有横移机构,所述横移块的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座,所述两个安装座的下端分别安装有粗塑形磨轮和精塑形磨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可将轴承内圈沟道进行一体化的粗加工和精加工处理,有效节省了轴承内圈研磨整形加工的时间,降低了操作人员人工参与的工作量,从而提升了轴承内圈沟道研磨塑形加工的便捷性和效率。塑形加工的便捷性和效率。塑形加工的便捷性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沟道形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轴承沟道形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现今轴承内圈沟槽铣削加工后,为了去除沟槽内残留的毛刺和边角料,需要对轴承内圈沟槽进行进一步研磨塑形处理,以此来降低了轴承内圈沟槽表面粗糙度、提升轴承内圈的加工精度,然而现今对轴承内圈沟槽进行研磨塑形时,需要使用到两个配套的研磨塑形设备,先使用其中一个研磨塑形设备将轴承内圈进行粗加工后,还需将轴承内圈拆卸下来,然后将轴承内圈装夹到另一个研磨塑形设备上进行精加工处理,整个研磨整形加工操作费时费力,既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轴承内圈沟道加工的效率,增加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支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对轴承内圈进行研磨塑形操作时,需要两个设备分布进行,研磨塑形便捷性较差、加工效率较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轴承沟道形状加工工艺。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轴承沟道形状加工装置,包括基座、夹盘、粗塑形磨轮和精塑形磨轮,所述基座的下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上端连接有与基座上端相贴合的夹盘,所述基座的顶部安装有顶架,所述顶架的中部滑动安装有横移块,所述顶架和横移块之间设置有横移机构,所述横移块的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座,所述两个安装座的下端分别安装有粗塑形磨轮和精塑形磨轮。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夹盘的中部转动安装有双头螺杆,所述双头螺杆的外部对称旋套有两个螺套,所述两个螺套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与夹盘内壁相贴合的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柱。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双头螺杆的前端安装有可拆卸旋把。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横移机构包括安装在顶架左端上的伺服电机、连接在伺服电机右端且贯穿横移块的滚珠丝杠和安装在横移块且与滚珠丝杠相适配的螺母副。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一种轴承沟道形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4]A、装夹工件:将工件置于夹盘的上端中部,将可拆卸旋把安装到双头螺杆上,然后旋转可拆卸旋把带动双头螺杆正向转动,在双头螺杆和螺套之间的传动作用下,两个滑块
可在夹盘内同步向外运动,当两个滑块上的夹柱均接触并挤压到轴承内圈内壁时,便可将可拆卸旋把拆下,便完成了轴承内圈的装夹操作;
[0015]B、加工工件:操作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工作,驱动电机便可带动轴承内圈在夹盘上匀速转动,便可再操作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工作,伺服电机便可带动滚珠丝杠正向转动,在滚珠丝杠和螺母副之间的传动作用下,横移块可在顶架上水平向右运动,当粗塑形磨轮接触到轴承内圈的沟道时,便可将夹盘上转动的轴承内圈的沟道进行第一步粗研磨塑形加工处理,加工一段时间后,控制器便可控制伺服电机带动滚珠丝杠反向转动,横移块便可在顶架上水平向左运动,此时粗塑形磨轮便可脱离轴承内圈的沟道,而精塑形磨轮便会水平向左靠近轴承内圈的沟道,当精塑形磨轮接触到轴承内圈的沟道时,便可对轴承内圈的沟道进行进一步的精研磨塑形加工处理;
[0016]C、取下工件:待轴承内圈加工完成后,再次将可拆卸旋把安装到双头螺杆上,然后旋转可拆卸旋把带动双头螺杆反向转动,在双头螺杆和螺套之间的传动作用下,两个滑块可在夹盘内同步向内运动,当两个滑块上的夹柱均脱离轴承内圈内壁时,便解除了轴承内圈的夹紧状态,便可将轴承内圈在夹盘上拆除,便可进行下一个轴承内圈的加工操作。
[00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基座上设置了顶架、伺服电机、滚珠丝杠、横移块、螺母副和安装座,同时在安装座下分别设置了安装座、粗塑形磨轮和精塑形磨轮,实际加工过程中,可控制伺服电机预先正向转动,使得横移块下方的粗塑形磨轮接触到轴承内圈沟槽,将轴承内圈沟槽进行第一步粗加工,然后可控制伺服电机反向转动,使得横移块下方的精塑形磨轮接触到轴承内圈沟槽,将轴承内圈沟槽进行进一步精加工,这种结构可将轴承内圈沟道进行一体化的粗加工和精加工处理,有效节省了轴承内圈研磨整形加工的时间,降低了操作人员人工参与的工作量,从而提升了轴承内圈沟道研磨塑形加工的便捷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轴承沟道形状加工装置的立体示意简图;
[0020]图2为轴承沟道形状加工装置中顶架的立体前视示意图;
[0021]图3为轴承沟道形状加工装置中夹盘的正等测图。
[0022]图例说明:
[0023]1、基座;2、驱动电机;3、夹盘;4、双头螺杆;401、可拆卸旋把;5、滑块;501、夹柱;502、螺套;6、顶架;7、伺服电机;701、滚珠丝杠;8、横移块;801、螺母副;802、安装座;9、粗塑形磨轮;10、精塑形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轴承沟道形状加工装置,包括基座1、夹盘3、粗塑形磨轮9和精塑形磨轮10,基座1的下端安装有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的上端连接
有与基座1上端相贴合的夹盘3,基座1的顶部安装有顶架6,顶架6的中部滑动安装有横移块8,顶架6和横移块8之间设置有横移机构,横移块8的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座802,两个安装座802的下端分别安装有粗塑形磨轮9和精塑形磨轮10。
[0026]具体的,如图1

3所示,夹盘3的中部转动安装有双头螺杆4,双头螺杆4的外部对称旋套有两个螺套502,两个螺套502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与夹盘3内壁相贴合的滑块5,滑块5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柱501,夹柱501的设置,可将轴承内圈内撑夹紧在两个滑块5的顶部之间,从而提升了轴承内圈装夹的稳定性,双头螺杆4的前端安装有可拆卸旋把401,可拆卸旋把401的设置,可在需要装夹或者取下工件时操作双头螺杆4转动,从而更方便两个滑块5之间间距的调整以及调整后的机械锁紧操作,横移机构包括安装在顶架6左端上的伺服电机7、连接在伺服电机7右端且贯穿横移块8的滚珠丝杠701和安装在横移块8且与滚珠丝杠701相适配的螺母副801,使用前,可将基座1整体通过紧固件或者焊接的方式安装固定到轴承加工设备的指定工位上,然后将驱动电机2和伺服电机7的控制电路连接设备的控制器,便可操作控制器设置驱动电机2以及伺服电机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轴承沟道形状加工装置,包括基座(1)、夹盘(3)、粗塑形磨轮(9)和精塑形磨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下端安装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的上端连接有与基座(1)上端相贴合的夹盘(3),所述基座(1)的顶部安装有顶架(6),所述顶架(6)的中部滑动安装有横移块(8),所述顶架(6)和横移块(8)之间设置有横移机构,所述横移块(8)的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座(802),所述两个安装座(802)的下端分别安装有粗塑形磨轮(9)和精塑形磨轮(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沟道形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盘(3)的中部转动安装有双头螺杆(4),所述双头螺杆(4)的外部对称旋套有两个螺套(502),所述两个螺套(502)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与夹盘(3)内壁相贴合的滑块(5),所述滑块(5)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柱(5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沟道形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螺杆(4)的前端安装有可拆卸旋把(4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沟道形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机构包括安装在顶架(6)左端上的伺服电机(7)、连接在伺服电机(7)右端且贯穿横移块(8)的滚珠丝杠(701)和安装在横移块(8)且与滚珠丝杠(701)相适配的螺母副(801)。5.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沟道形状加工装置的一种轴承沟道形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装夹工件:将工件置于夹盘(3)的上端中部,将可拆卸旋把(401)安装到双头螺杆(4)上,然后旋转可拆卸旋把(401)带动双头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黎明王凯贤王迅陈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孺子牛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