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泊车移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582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泊车移动平台,包括平台架、主动轮机构和从动轮机构,平台架包括横梁、分别垂直连接于横梁两端同一侧的两个纵梁,平台架的底部构成呈矩形分布的四个支撑位;主动轮机构包括舵轮基座、舵轮转向座、主动转向驱动单元、安装于舵轮转向座的舵轮体和舵轮驱动单元,主动转向驱动单元用于驱动舵轮转向座绕竖直轴线转动,舵轮驱动单元用于驱动舵轮体转动;从动轮机构包括从动基座、从动转向座、从动转向驱动单元、安装于从动转向座的从动轮体,从动转向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从动转向座绕竖直轴线转动,在四个支撑位设置有至少一个主动轮机构和至少一个从动轮机构,可提高泊车移动平台移动的灵活性,满足移动通道窄小的停车场。车场。车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泊车移动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搬运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泊车移动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对于停车麻烦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进而现有市场上出现一些自动泊车机器人,自动泊车机器人可对车辆进行识别,并将车辆抬起搬运至指定的停车位置,以提高停车的效率。但是现有的自动泊车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存在移动灵活性差、难以适配移动通道窄小的停车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泊车移动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泊车移动平台,其包括:平台架、主动轮机构和从动轮机构,平台架包括横梁、分别垂直连接于横梁两端同一侧的两个纵梁,所述纵梁的两端分为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横梁两端的底部和两个所述自由端的底部构成呈矩形分布的四个支撑位;主动轮机构包括舵轮基座、舵轮转向座、主动转向驱动单元、安装于舵轮转向座的舵轮体和舵轮驱动单元,所述主动转向驱动单元设置有与所述舵轮转向座传动连接、使所述舵轮转向座相对所述舵轮基座绕竖直轴线转动的主动转向驱动端,所述舵轮驱动单元设置有与所述舵轮体传动连接、使所述舵轮体绕自身横向延伸轴线转动的舵轮驱动端;从动轮机构包括从动基座、从动转向座、从动转向驱动单元、安装于从动转向座的从动轮体,所述从动转向驱动单元设置有与从动转向座传动连接、使所述从动转向座相对所述从动基座绕竖直轴线转动的从动转向驱动端,所述从动轮体相对所述从动转向座绕自身横向延伸轴线自由转动,在所述四个支撑位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主动轮机构和至少一个所述从动轮机构。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的平台架在俯视上呈“匚”形,这样在中部形成供泊车机器人抬起车辆的区域,本技术通过平台架底部的四个支撑位设置从动轮机构、主动轮机构,形成四点的支撑,其中主动轮机构通过舵轮驱动单元来驱动舵轮体转动,以给平台架的移动提供动力,而当平台架需要转向时,主动转向驱动单元驱动舵轮转向座绕竖直轴线转动,同时从动转向驱动单元驱动从动转向座相对所述从动基座绕竖直轴线转动,使得从动轮体与舵轮体的转向同步匹配,以提高泊车移动平台移动的灵活性,与传统的万向轮相比,本泊车移动平台移动拐弯的范围更小,满足移动通道窄小的停车场。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横梁两端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所述主动轮机构,所述舵轮基座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自由端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所述从动轮机构,所述从动基座与纵梁固定连接。
[0008]本方案将两个主动轮机构设置于横梁两端的底部,而将两个所述从动轮机构设置
于两个纵梁的自由端底部,这样主要考虑到拖动力的均匀性,两个主动轮机构设置于同一侧,并且也考虑到横梁是主要的承载体,使得舵轮体与地面的摩擦力更大,提高附着力。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为可自由伸缩并固定的伸缩杆结构。这样可根据不同的车型来调节横梁的长度。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包括两个侧梁管和一个中间梁,两个所述侧梁管分别可滑动地套设于中间梁的两端,在所述侧梁管与中间梁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锁紧固定侧梁管与中间梁之间的相对位置。
[0011]本方案中的横梁通过两个侧梁管和一个中间梁相互套设而成,侧梁管可相对所述中间梁沿长度方向滑动调节,并且还设置了定位结构来锁紧固定侧梁管与中间梁之间的相对位置,其中定位结构可采用定位销或者锁紧螺栓等。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每个所述侧梁管与中间梁之间设置有调节驱动单元,所述调节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侧梁管与中间梁相对滑动。
[0013]本方案通过调节驱动单元来调节每个所述侧梁管与中间梁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自动的伸缩调节,调节驱动单元主要采用油缸。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舵轮转向座转动安装于舵轮基座,所述舵轮转向座连接有舵轮转向齿轮,所述主动转向驱动单元设置有与所述舵轮转向齿轮啮合传动的主动转向齿轮。
[0015]本方案的主动转向驱动单元通过舵轮转向齿轮与主动转向齿轮的啮合传动来带动舵轮转向座转动,可提高舵轮转向座转向的准确性。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轮机构还包括安装于舵轮基座的舵轮转角编码器,所述舵轮转角编码器设置有与所述舵轮转向齿轮啮合的舵轮监测齿轮。
[0017]本方案设置了舵轮转角编码器来监测舵轮转向齿轮的转动角度,以确定舵轮体的转向角度,可实现自动的控制。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舵轮驱动单元还包括固定安装于舵轮转向座的舵轮驱动电机、嵌入安装于舵轮转向座内部的减速器,所述舵轮驱动电机通过减速器与所述舵轮体传动连接。
[0019]本方案主要通过舵轮驱动电机来驱动舵轮体转动。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从动转向座转动安装于所述从动基座,所述从动转向座连接有从动转向齿轮,所述从动转向驱动单元设置有与所述从动转向齿轮啮合传动的从动轮转向齿轮。
[0021]本方案也通过从动轮转向齿轮与从动转向齿轮的啮合传动来带动从动转向座转动,以提高从动轮体转向的准确性。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从动轮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从动基座的从动轮转角编码器,所述从动轮转角编码器设置有与从动转向齿轮啮合的从动轮监测齿轮。
[0023]本方案设置了从动轮转角编码器来监测从动转向齿轮的转动角度,以确定从动轮体的转向角度,可实现自动的控制。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泊车移动平台,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泊车移动平台,其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7]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主动轮机构,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从动轮机构,其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泊车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平台架(100),其包括横梁(110)、分别垂直连接于横梁(110)两端同一侧的两个纵梁(120),所述纵梁(120)的两端分为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横梁(110)连接,所述横梁(110)两端的底部和两个所述自由端的底部构成呈矩形分布的四个支撑位;主动轮机构(200),其包括舵轮基座(210)、舵轮转向座(220)、主动转向驱动单元(250)、安装于舵轮转向座(220)的舵轮体(230)和舵轮驱动单元,所述主动转向驱动单元(250)设置有与所述舵轮转向座(220)传动连接、使所述舵轮转向座(220)相对所述舵轮基座(210)绕竖直轴线转动的主动转向驱动端,所述舵轮驱动单元设置有与所述舵轮体(230)传动连接、使所述舵轮体(230)绕自身横向延伸轴线转动的舵轮驱动端;从动轮机构(300),其包括从动基座(310)、从动转向座(320)、从动转向驱动单元(330)、安装于从动转向座(320)的从动轮体(340),所述从动转向驱动单元(330)设置有与从动转向座(320)传动连接、使所述从动转向座(320)相对所述从动基座(310)绕竖直轴线转动的从动转向驱动端,所述从动轮体(340)相对所述从动转向座(320)绕自身横向延伸轴线自由转动;在所述四个支撑位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主动轮机构(200)和至少一个所述从动轮机构(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泊车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梁(110)两端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所述主动轮机构(200),所述舵轮基座(210)与所述横梁(110)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自由端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所述从动轮机构(300),所述从动基座(310)与纵梁(120)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泊车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10)为可自由伸缩并固定的伸缩杆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泊车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10)包括两个侧梁管(111)和一个中间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崇金朱文倩黎扬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