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装配式混凝土板式结构房屋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5052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层装配式混凝土板式结构房屋及其安装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其包括混凝土叠合基础、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混凝土叠合柱、混凝土圈梁、预制梁和混凝土叠合楼板等部件,各个部件通过后浇混凝土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的房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进行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钢筋连接,成本低,结构和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容易有效控制,房屋抗震性能好。房屋抗震性能好。房屋抗震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层装配式混凝土板式结构房屋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单层装配式混凝土板式结构房屋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房屋是对传统现浇房屋的建造方式的变革,与传统现浇房屋相比,装配式房屋是将构件在工厂内生产,运输到现场后进行构件拼装,以“搭积木盖房子”的建造方式代替传统浇筑混凝土的方式来建造住宅,装配式房屋由于只有很少的现场浇筑混凝土的作业,因此,具有环保、节能的优势。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实现节能环保、提高建筑质量水平,实现建筑业升级换代的有效措施。
[0003]目前,主流的装配式房屋主要为装配式混凝土房屋和钢结构装配式房屋。对于装配式混凝土房屋,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
[0004]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构件出筋多,现场施工工序复杂,且混凝土柱截面大,不仅室内露柱,且管线布置复杂,限制了这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应用。
[0005]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预制剪力墙需要进行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钢筋连接,套筒价格高,操作复杂,施工质量难以控制,施工速度慢;浆锚搭接钢筋连接采用预留孔灌浆作业,精细化操作且质量不易控制,并非最优的建造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层装配式混凝土板式结构房屋及其安装方法,不需要进行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钢筋连接,成本低,结构和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容易有效控制,房屋抗震性能好。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单层装配式混凝土板式结构房屋,包括混凝土叠合基础、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混凝土叠合柱、混凝土圈梁、预制梁和混凝土叠合楼板,其中:
[0009]所述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和混凝土叠合柱围成房屋的围墙结构,所述围墙结构中,所述混凝土叠合柱设置在相邻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之间;所述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和混凝土叠合柱的底端插在所述混凝土叠合基础顶端的空腔内,所述空腔内浇筑有后浇混凝土,将所述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和混凝土叠合柱的底端与所述混凝土叠合基础连接;
[0010]所述混凝土叠合柱内浇筑有后浇混凝土,将所述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与所述混凝土叠合柱连接;
[0011]所述混凝土圈梁的钢筋绑扎在所述围墙结构的顶端,所述预制梁跨装在所述围墙结构的顶端,所述混凝土叠合楼板铺设在所述围墙结构的顶端,所述混凝土圈梁处和所述混凝土叠合楼板上浇筑有后浇混凝土,将房屋结构连接成整体。
[0012]进一步的,所述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包括混凝土外叶板、混凝土内叶板、保温板
和连接件,所述保温板和连接件位于所述混凝土外叶板和混凝土内叶板之间,所述连接件的内外两侧分别与所述混凝土内叶板和混凝土外叶板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的形状为上下方向的长条形,所述连接件的下部向下伸出所述混凝土外叶板、混凝土内叶板和保温板的底端一定长度,所述连接件伸出的部分用于插在所述混凝土叠合基础顶端的空腔内;
[0014]所述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的顶端内侧设置有预留槽口,所述预留槽口用于设置所述混凝土圈梁、预制梁和混凝土叠合楼板。
[0015]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外叶板和/或混凝土内叶板具有向所述保温板一侧凸出的混凝土肋;所述保温板的内侧和/或外侧具有向所述混凝土内叶板和/或混凝土外叶板一侧凸出的保温板肋,所述保温板肋与所述混凝土肋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混凝土外叶板和混凝土内叶板配置有钢筋网片。
[0016]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叠合柱包括第一类叠合柱,所述第一类叠合柱位于所述围墙结构的非拐角处并位于所述预制梁下方;
[0017]所述第一类叠合柱包括矩形预制外围护混凝土板、矩形保温板、第一组受力钢筋和矩形预制混凝土内板;
[0018]所述矩形保温板连接在所述矩形预制外围护混凝土板内侧,所述矩形预制混凝土内板位于所述矩形保温板内侧并与所述矩形保温板间隔一定空间,所述第一组受力钢筋位于所述矩形预制混凝土内板和矩形保温板之间的空间内,所述第一组受力钢筋的内侧位于所述矩形预制混凝土内板内部,所述第一组受力钢筋的外侧通过第一组连接部件与所述矩形保温板和矩形预制外围护混凝土板连接,所述矩形预制混凝土内板和矩形保温板之间的空间用于浇筑后浇混凝土。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组连接部件的形状为V形,或者所述第一组连接部件为钢筋。
[0020]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叠合柱包括第二类叠合柱,所述第二类叠合柱位于所述围墙结构的拐角处;
[0021]所述第二类叠合柱包括L形预制外围护混凝土板、L形保温板和第二组受力钢筋;
[0022]所述L形保温板连接在所述L形预制外围护混凝土板内侧,所述第二组受力钢筋位于所述L形保温板内侧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二组受力钢筋通过第二组连接部件与所述L形保温板和L形预制外围护混凝土板连接,所述L形保温板内侧形成的空间用于浇筑后浇混凝土。
[002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组连接部件的形状为L形,或者所述第二组连接部件为钢筋。
[0024]进一步的,所述单层装配式混凝土板式结构房屋还包括现浇混凝土柱,所述现浇混凝土柱位于所述围墙结构的非拐角处并且不位于所述预制梁下方;
[0025]所述现浇混凝土柱包括第三组受力钢筋,所述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凹口;所述第三组受力钢筋位于相邻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的凹口形成的空间内,相邻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的凹口形成的空间用于浇筑混凝土。
[0026]进一步的,相邻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之间设置有拉结件。
[0027]一种前述的单层装配式混凝土板式结构房屋的安装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28]S1:安装所述混凝土叠合基础;
[0029]S2:将所述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和混凝土叠合柱的底端插在所述混凝土叠合基
础顶端的空腔内,所述混凝土叠合柱位于相邻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之间,所述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和混凝土叠合柱围成房屋的围墙结构;
[0030]S3:向所述混凝土叠合基础的空腔内浇筑后浇混凝土,将所述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和混凝土叠合柱的底端与所述混凝土叠合基础连接;
[0031]S4:向所述混凝土叠合柱内浇筑后浇混凝土,将所述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与所述混凝土叠合柱连接;
[0032]S5:待混凝土叠合柱内的后浇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所述围墙结构的顶端一周绑扎所述混凝土圈梁的钢筋,在所述围墙结构的顶端跨装所述预制梁,在所述围墙结构的顶端铺设所述混凝土叠合楼板;
[0033]S6:在所述混凝土圈梁处和所述混凝土叠合楼板上浇筑后浇混凝土,将房屋结构连接成整体。
[003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5]本专利技术的单层装配式混凝土板式结构房屋包括混凝土叠合基础、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混凝土叠合柱、混凝土圈梁、预制梁和混凝土叠合楼板等部件,各个部件通过后浇混凝土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的房屋结构。与现有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层装配式混凝土板式结构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叠合基础、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混凝土叠合柱、混凝土圈梁、预制梁和混凝土叠合楼板,其中:所述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和混凝土叠合柱围成房屋的围墙结构,所述围墙结构中,所述混凝土叠合柱设置在相邻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之间;所述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和混凝土叠合柱的底端插在所述混凝土叠合基础顶端的空腔内,所述空腔内浇筑有后浇混凝土,将所述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和混凝土叠合柱的底端与所述混凝土叠合基础连接;所述混凝土叠合柱内浇筑有后浇混凝土,将所述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与所述混凝土叠合柱连接;所述混凝土圈梁的钢筋绑扎在所述围墙结构的顶端,所述预制梁跨装在所述围墙结构的顶端,所述混凝土叠合楼板铺设在所述围墙结构的顶端,所述混凝土圈梁处和所述混凝土叠合楼板上浇筑有后浇混凝土,将房屋结构连接成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装配式混凝土板式结构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包括混凝土外叶板、混凝土内叶板、保温板和连接件,所述保温板和连接件位于所述混凝土外叶板和混凝土内叶板之间,所述连接件的内外两侧分别与所述混凝土内叶板和混凝土外叶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层装配式混凝土板式结构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形状为上下方向的长条形,所述连接件的下部向下伸出所述混凝土外叶板、混凝土内叶板和保温板的底端一定长度,所述连接件伸出的部分用于插在所述混凝土叠合基础顶端的空腔内;所述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的顶端内侧设置有预留槽口,所述预留槽口用于设置所述混凝土圈梁、预制梁和混凝土叠合楼板。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单层装配式混凝土板式结构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外叶板和/或混凝土内叶板具有向所述保温板一侧凸出的混凝土肋;所述保温板的内侧和/或外侧具有向所述混凝土内叶板和/或混凝土外叶板一侧凸出的保温板肋,所述保温板肋与所述混凝土肋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混凝土外叶板和混凝土内叶板配置有钢筋网片。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层装配式混凝土板式结构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叠合柱包括第一类叠合柱,所述第一类叠合柱位于所述围墙结构的非拐角处并位于所述预制梁下方;所述第一类叠合柱包括矩形预制外围护混凝土板、矩形保温板、第一组受力钢筋和矩形预制混凝土内板;所述矩形保温板连接在所述矩形预制外围护混凝土板内侧,所述矩形预制混凝土内板位于所述矩形保温板内侧并与所述矩形保温板间隔一定空间,所述第一组受力钢筋位于所述矩形预制混凝土内板和矩形保温板之间的空间内,所述第一组受力钢筋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和涛牟银林陈骁王文山崔振坤孙文卓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千悦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