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7272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食品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向模板剂三聚磷酸钠的醇溶液中加入疏水性功能因子和醇溶蛋白,转移至水相,得到负载疏水性功能因子的醇溶蛋白中空粒子;然后,将所述的负载疏水性功能因子的醇溶蛋白中空粒子加入到乳蛋白/壳聚糖混合液中,包覆得到所述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能有效提高疏水性功能因子的热稳定性、储藏稳定性,且具有更高的耐盐性。具有更高的耐盐性。具有更高的耐盐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
,尤其涉及一种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疏水性功能因子具有较差的水溶性,对环境敏感,不利于其作为营养补充剂或药物进行开发和应用。槲皮素是天然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和抗炎等生理功能。然而,槲皮素存在水溶性差、化学不稳定性、生物利用度低和生物半衰期短等缺点,限制了它在食品和药品中的加工应用。研究表明,设计包埋载体是提高功能因子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有效途径。其中,纳米/微米粒子具有体积小、控释、保护药物分子和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等多种优点。蛋白质粒子由于其高营养品质、结合能力和靶向细胞吸收率高等优势,在封装和递送功能因子方面有良好潜力。
[0003]谷物醇溶蛋白易溶于70%的乙醇或高碱性(pH>11)水溶液中,可通过反溶剂沉淀法自组装生成实心粒子以传递疏水功能因子。目前相关研究仍集中于醇溶蛋白实心粒子(Solid zein particle,SZ)。与实心粒子相比,采用“模板(Templating)”法制备的中空的微/纳米结构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低密度、高载量等优势,其组装过程有利于特异性功能载体的设计,在药物和功能因子传递方面有巨大潜力。碳酸钠(Na2CO3)是制备中空玉米醇溶蛋白粒子(Hollow zein particle,HZ)常用模板,但其特性决定了体系呈碱性,而碱性环境会导致多酚类化合物的羟基离子化而迅速氧化降解,限制了HZ作为多酚化合物载体的应用。因此,亟需找到新的牺牲模板在中性条件下制备以中空粒子,以实现对槲皮素等弱疏水性功能因子的高效包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对弱疏水性功能因子的包埋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醇溶蛋白中空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专利技术选用醇溶蛋白为载体,选用对槲皮素等疏水性功能因子破坏较小的三聚磷酸钠(Sodium tripolyphosphate,STP)作为牺牲模板,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得到负载疏水性功能因子的醇溶蛋白中空粒子。在此基础上,通过乳蛋白/壳聚糖复合涂层,得到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从而提高醇溶蛋白的物理稳定性,实现对疏水性功能因子的高效包埋和保护。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向模板剂三聚磷酸钠的醇溶液中加入疏水性功能因子和醇溶蛋白,转移至水相,得到负载疏水性功能因子的醇溶蛋白中空粒子;
[0008]S2、将S1所述的负载疏水性功能因子的醇溶蛋白中空粒子加入到乳蛋白/壳聚糖
混合液中,包覆得到所述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S1中,所述转移至水相是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实现的。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S1中,所述疏水性功能因子为槲皮素、姜黄素、α

生育酚和视黄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S1中,所述醇溶蛋白为玉米醇溶蛋白、高粱醇溶蛋白、小麦醇溶蛋白和大麦醇溶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S1中,所述模板剂三聚磷酸钠、疏水性功能因子和醇溶蛋白的质量比为1

8:2

20:50

200。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S1中,所述醇溶液中的溶剂为乙醇和/或甲醇。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S2中,所述乳蛋白为乳清蛋白和/或酪蛋白。乳蛋白选用两亲性乳蛋白,能够能吸附在粒子表面的疏水区域,提高醇溶蛋白粒子的静电和空间稳定,提高粒子的耐盐性。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S2中,所述壳聚糖作为作为一种无毒、生物相容性的多阳离子多糖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提高醇溶蛋白纳米粒子稳定性。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酪蛋白为酪蛋白酸钠。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S2中,所述乳蛋白/壳聚糖混合液中乳蛋白和壳聚糖质量比0.5

1.5:1。
[001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的方法制备的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
[0019]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的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在食品、保健品或化妆品中的应用。
[002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以三聚磷酸钠(STP)为牺牲模板制备的醇溶蛋白中空粒子不会引起疏水性功能因子氧化降解。
[0022](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中醇溶蛋白与两亲性的乳蛋白形成的复合粒子,比单独醇溶蛋白粒子更稳定。其中,具有两亲性的乳蛋白能吸附在粒子表面的疏水区域,提高醇溶蛋白粒子的静电和空间稳定。而且,壳聚糖作为一种无毒、生物相容性的多阳离子多糖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提高复合醇溶蛋白纳米粒子稳定性。
[0023](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能有效提高疏水性功能因子的热稳定性。在90℃水浴条件下孵育60min后,疏水性功能因子保留率为98.89%。
[0024](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醇溶蛋白中空粒子能有效提高疏水性功能因子的储藏稳定性。在25℃和45℃的培养箱内保存28天后,疏水性功能因子保留率分别为86.76%和80.06%。
[0025](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具有更高的耐盐性,能在500mM的NaCl溶液中保持粒子稳定。
[0026](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能够有效包埋疏水性功能因子,对200和400μg/mL的α

生育酚的包埋率分别为95.75%和98.57%。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还能对两种疏水性功能因子进行共包埋,当槲皮素浓度为100μg/mL,α

生育酚浓度为200μg/mL时,槲皮素和α

生育酚的包埋率分别是92.28%和98.63%;当槲皮素浓度为100μg/mL,α

生育酚
浓度为400μg/mL时,槲皮素和α

生育酚的包埋率分别是90.55%和99.60%。
[0027](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制备的醇溶蛋白中空粒子和乳蛋白/壳聚糖复合的醇溶蛋白中空粒子能够有效包埋疏水性功能因子,包埋率分别达到84.89%和85.87%,显著高于实心粒子。
附图说明
[002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不同STP浓度下,HZ和HZ

Cas/Chi的pH(A)和ζ

电位(B),不同粒子的p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向模板剂三聚磷酸钠的醇溶液中加入疏水性功能因子和醇溶蛋白,转移至水相,得到负载疏水性功能因子的醇溶蛋白中空粒子;S2、将S1所述的负载疏水性功能因子的醇溶蛋白中空粒子加入到乳蛋白/壳聚糖混合液中,包覆得到所述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疏水性功能因子为槲皮素、姜黄素、α

生育酚和视黄醇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醇溶蛋白复合中空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醇溶蛋白为玉米醇溶蛋白、高粱醇溶蛋白、小麦醇溶蛋白和大麦醇溶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醇溶蛋白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丽陈楷文可汗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