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游隙的轮毂轴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2639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游隙的轮毂轴承结构,它包括有外圈、钢球、内圈、法兰盘,法兰盘上部收缩形成轴承套筒,轴承套筒下部设有阶梯状的下内圈沟道,轴承套筒上部收缩形成内圈套筒,内圈套筒上活动套装有内圈,内圈呈筒形,其顶部向外扩展形成内限位环,内限位环底部与内圈外筒壁之间形成上内圈沟道,外圈套装在轴承套筒外侧,外圈内腔壁与轴承套筒外筒壁之间活动安装有钢球;外圈上部与内限位环之间卡装有上密封圈,外圈下部与轴承套筒之间卡装有下密封圈。采用本方案后,其强度更大,耐磨性更好。耐磨性更好。耐磨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游隙的轮毂轴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
,尤其是指一种负游隙的轮毂轴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配行业自动化水平的快速发展,轮毂轴承的品种和使用环境也越来越多样化,各主机配套厂家都在不遗余力的进行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改进,不断提高零部件的制造精度继而提高一次成品合套率改善产品使用性能,为了达到良好的使用性能要求对轴承游隙精度的控制无疑十分重要,游隙值不符合技术标准,将会影响负荷在滚动体之间的合理分布,轴承的旋转精度、振动值、寿命等都会受到影响。轮毂轴承在向高精度发展的同时,另一方面,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政策被贯彻到了各个领域,为了降低能耗及改善行驶的稳定性,轮毂轴承单元也在向低摩擦、紧凑型,小型化,轻量化的目标迈进,轴承的摩擦力矩成分中密封造成的占很大部分,改进密封设计降低摩擦力矩可提高轮毂轴承的性能。同时,传统的分段分体式结构会形成上下错位磨擦,大大降低了轮毂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负游隙的强度更大、耐磨性更好的轮毂轴承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负游隙的轮毂轴承结构,它包括有外圈、钢球、内圈、法兰盘,法兰盘上部收缩形成轴承套筒,轴承套筒下部设有阶梯状的下内圈沟道,轴承套筒上部收缩形成内圈套筒,内圈套筒上活动套装有内圈,内圈呈筒形,其顶部向外扩展形成内限位环,内限位环底部与内圈外筒壁之间形成上内圈沟道,外圈套装在轴承套筒外侧,外圈内腔壁与轴承套筒外筒壁之间活动安装有钢球;外圈上部与内限位环之间卡装有上密封圈,外圈下部与轴承套筒之间卡装有下密封圈。
[0005]所述的外圈外侧壁中部扩展形成连接环,外圈内腔壁上部向外扩展形成阶梯状的上外圈沟道,钢球为两组,其中一组安装在上外圈沟道与上内圈沟道之间;外圈内腔壁下部向外扩展形成下外圈沟道,另一组钢球安装在下外圈沟道与下内圈沟道之间。
[0006]所述的轴承套筒顶部的水平面低于外圈顶部的水平面,内圈顶部的水平面与外圈顶部的水平面齐平。
[0007]所述的下内圈沟道、下外圈沟道、上外圈沟道、上内圈沟道的转角处均采用弧形圆滑过渡。
[0008]所述的轴承套筒底部与转角处采用弧形圆滑过渡。
[0009]本技术在采用上述方案后,采用一体成形的轴承套筒与法兰盘采用一体成形,其强度更大,耐磨性更好,内圈套装在轴承套筒上部,其底部与内腔壁均与轴承套筒接触,从而有效降低游隙,轴承套筒顶部(内圈的内限位环)、底部与外圈顶部、底部之间均通过相应的密封圈密封,从而形成密闭效果,降低外部因素(灰尘、杂质)的干扰,从而降低磨擦系数,实现负游隙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负游隙的轮毂轴承结构包括有外圈1、钢球2、内圈3、法兰盘4,法兰盘4上部收缩形成轴承套筒7,轴承套筒7下部设有阶梯状的下内圈沟道,轴承套筒上部收缩形成内圈套筒,内圈套筒上活动套装有内圈3,内圈3呈筒形,其顶部向外扩展形成内限位环6,内限位环6底部与内圈3外筒壁之间形成上内圈沟道,外圈1套装在轴承套筒7外侧,外圈1内腔壁与轴承套筒7外筒壁之间活动安装有钢球2;外圈1上部与内限位环6之间卡装有上密封圈8,外圈1下部与轴承套筒7之间卡装有下密封圈5。轴承套筒7顶部的水平面低于外圈1顶部的水平面,内圈3顶部的水平面与外圈1顶部的水平面齐平。轴承套筒7底部与转角处采用弧形圆滑过渡。
[0012]外圈1外侧壁中部扩展形成连接环9,外圈1内腔壁上部向外扩展形成阶梯状的上外圈沟道,钢球2为两组,其中一组安装在上外圈沟道与上内圈沟道之间;外圈1内腔壁下部向外扩展形成下外圈沟道,另一组钢球2安装在下外圈沟道与下内圈沟道之间。下内圈沟道、下外圈沟道、上外圈沟道、上内圈沟道的转角处均采用弧形圆滑过渡。
[0013]本方案将轴承套筒与法兰盘一体成形,再将内圈套装,形成嵌套式结构,不再形成分段式,不再产生错位磨擦;轴承套筒顶部(内圈的内限位环)、底部与外圈顶部、底部之间均通过相应的密封圈密封,从而形成密闭效果,降低外部因素(灰尘、杂质)的干扰,从而降低磨擦系数;
[0014]本方案在分选时候选用

0.006钢球进行分选,将分选范围定在(0

0.02/0.02

0.04)两档分选,分选后通过钢球替换方法用0位钢球和+0.006钢球分别装在(0

0.02/0.02

0.04)组件中已达到负游隙效果(如果需要更小负游隙值可以全部用+0.006替换或者0位和+0.006结合替换)。从而根据国际轮毂轴承对游隙研究结果(游隙在

0.02)的状态下轴承寿命最长,我们这一方法完全可以覆盖该游隙值。
[0015]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游隙的轮毂轴承结构,它包括有外圈(1)、钢球(2)、内圈(3)、法兰盘(4),其特征在于:法兰盘(4)上部收缩形成轴承套筒(7),轴承套筒(7)下部设有阶梯状的下内圈沟道,轴承套筒上部收缩形成内圈套筒,内圈套筒上活动套装有内圈(3),内圈(3)呈筒形,其顶部向外扩展形成内限位环(6),内限位环(6)底部与内圈(3)外筒壁之间形成上内圈沟道,外圈(1)套装在轴承套筒(7)外侧,外圈(1)内腔壁与轴承套筒(7)外筒壁之间活动安装有钢球(2);外圈(1)上部与内限位环(6)之间卡装有上密封圈(8),外圈(1)下部与轴承套筒(7)之间卡装有下密封圈(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游隙的轮毂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圈(1)外侧壁中部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昕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