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子点荧光微球构建的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200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微球构建的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纸板切割成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量子点荧光微球构建的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免疫荧光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微球构建的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

技术介绍

[0002]新型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

CoV

2)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SARS

CoV

2是近年在人体中首次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SARS

CoV

2与另外两种密切相关的高致病性病毒SARS

CoV和MERS

CoV同属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SARS

CoV

2能跨越物种屏障感染人类,可通过密切接触、呼吸道飞沫、高浓度气溶胶传播,诱发以肺部病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也可诱发包括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在内的全身性损伤,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死亡。
[0003]SARS

CoV

2的RNA基因组编码四种结构蛋白;刺突蛋白(S)、包膜蛋白 (E)、膜蛋白(M)和核衣壳蛋白(N)。S蛋白是一种大型I型跨膜蛋白,包含两个亚基,S1和S2。S1主要包含一个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负责识别细胞表面受体,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S蛋白与ACE2结合,使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它可通过RBD的基因重组或突变在不同宿主之间传递,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在诱导中和抗体、T细胞应答以及保护性免疫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疫苗、治疗性抗体以及临床诊断的关键靶点。
[0004]目前还未研发出特异性针对SARS

CoV

2感染的特效药,SARS

CoV

2感染的早期临床症状(即发热、咳嗽和疲劳)与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相似,同时发现了许多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早期诊断和接种疫苗成为阻止疫情进一步传播扩散的关键。人体接种疫苗后可通过免疫应答机制产生保护性抗体,即中和抗体,对中和抗体进行滴度测定,可以判断疫苗的临床疗效。因此对中和抗体的检测可应用于疫苗的研发评价,以及疫苗研发成功正式应用于大众后,对个体自身免疫效果的评价。另外,对于治愈后的新冠患者检测,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再次感染的风险。因此,开发高灵敏度的SARS

CoV

2抗体检测技术和方法是极有必要的。
[0005]目前,中和抗体检测的金标准是活病毒微量血清中和试验(cVNT),但是此方法需要在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 3)中进行,且需要专业人员对活病毒进行培养,检测周期长达一周,因此,该方法具有检测周期长、设备要求高、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等不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检测中和抗体时,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在实验室层面被广泛应用,但该方法的操作步骤繁琐,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不利于SARS

CoV

2中和抗体检测的扩大化实际应用。
[0006]横向流动免疫分析(LFIA)是一种重要的基于膜的生物传感器,可用于POCT 免疫诊断。基于胶体金纳米颗粒(AuNPs)的LFIA是被广泛采用且能初步或即时对患者进行诊断的方式,它通过肉眼的比色检查实现对待分析人员的定性或半定量检测。然而,目标浓度细微变化造成的颜色细微变化是难以被识别的,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还有待提高,这也就阻碍了基于AuNPs的LFIA的精确定量。为了提高LFIA的检测灵敏度,人们开发了荧光染料、稀
土发光体、荧光聚合物、量子点等一系列荧光标记物。
[0007]量子点(QD)荧光微球因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而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可重复、有效的量子点荧光编码微球制备方法包括四种:(i)在微球的纳米孔隙中掺杂量子点;(ii)依靠静电力的层层自组装(LBL);(iii)在微球的聚合过程中填装量子点;(iv)利用硅化学方法制备包覆量子点的二氧化硅微球。
[0008]传统的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造需要基于配体交换技术,并且涉及复杂的工艺,制备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手段(如超声或加热回流)可能会改变量子点的量子产率,使荧光下降。此外,量子点荧光微球制备成核壳纳米晶后,它们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因为它们在溶液中的量子产率(QY)相当低(2%

20%)。另外还探索了在聚合物中进行表面封装以提高基于量子点发射的QY,然而,这一过程往往很难控制,过载会导致量子点的聚集和荧光猝灭。在量子点上覆盖一层惰性壳层,例如二氧化硅,以阻止电子、质子和氧气扩散到量子点表面。虽然原则上可以通过在二氧化硅球体内封装适当比例的量子点来产生荧光信号,但设计出一种能够实现这种复杂结构的有效合成方法也是很困难的。现有的合成路线依赖于配体封顶的量子点的预组装,然而,量子点通常在二氧化硅涂层所需的极性介质(如水或乙醇)中迅速降解或聚集,导致不均匀涂覆和荧光猝灭。
[0009]中国专利CN 106010501 A公开二氧化硅包覆量子点的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首先制备出具有较高荧光强度和量子效率的近红外量子点,掺杂一定量的钆,并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反应在油溶性量子点的表面生长一层二氧化硅壳层,这样就有效解决了油溶性量子点生物相容性差、生物毒性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相转移过程中量子效率的大幅下降,制备出的二氧化硅包覆量子点的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近红外发射、高荧光强度、高量子效率,同时兼具荧光、 MRI显影的功能,在生物荧光成像
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0010]但是,为获得更高质量的量子点荧光微球,精确控制半导体量子点(QD) 的荧光特性和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尺寸、形状、组成和表面性质是极有必要的。目前,树枝状二氧化硅胶体(dSiO2)已被开发用于包裹大颗粒,如刚性大分子或纳米颗粒,树枝状二氧化硅胶体具有规则的中心

径向孔道和极大的孔径,非常适合于纳米组分的均匀组装。不过目前还未见将基于树枝状二氧化硅胶体的高荧光强度、高量子效率的量子点荧光微球成功应用在新冠检测领域的案例,因而,为了实现新冠抗体高灵敏度检测,利用基于树枝状二氧化硅胶体制备的量子点荧光微球构建新型新冠抗体试剂盒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微球构建的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可实现对样本中的SARS

CoV

2中和抗体的快速、简便和高灵敏度检测,可广泛应用于LFIA领域。
[0012]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微球构建的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包括试纸卡,试纸卡是先制备试纸条,再将试纸条装入塑料外壳后形成的;
[0013]试纸条是将试纸板切割成2

5mm宽后制成,试纸板是通过在背板上顺次相互搭接样品垫、吸附有量子点荧光微球d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微球构建的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包括试纸卡,试纸卡是先制备试纸条,再将试纸条装入塑料外壳后形成的,试纸条是将试纸板切割成2

5mm宽后制成,其特征在于,试纸板是通过在背板上顺次相互搭接样品垫、吸附有量子点荧光微球dSiO2@CdTe/CdS偶联标记的SARS

CoV

2His

RBD和鸡IgY的结合垫、包被有检测线和质控线的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垫后组装形成;样品垫经过样品垫处理液预先处理,结合垫经过结合垫处理液预先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微球构建的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硝酸纤维素膜上包被有SARS

CoV

2His

RBD形成检测线且包被有羊抗鸡IgY形成质控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微球构建的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荧光微球dSiO2@CdTe/CdS的激发波长是470nm,发射波长是610nm;荧光微球直径范围是200
±
10n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微球构建的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荧光微球dSiO2@CdTe/CdS的量子点进样量为6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微球构建的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过程如下:步骤S1:合成具有中心径向孔径的树枝状二氧化硅纳米颗粒dSiO2;步骤S2:合成量子点CdTe/CdS;步骤S3:利用3

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氢氧化铵对步骤S2合成的二氧化硅颗粒进行表面氨基化处理;步骤S4:将步骤S2中合成的量子点CdTe/CdS和步骤S3中获得的表面胺基化的二氧化硅颗粒混合,在EDC和NHS存在的情况下自组装获得量子点荧光微球dSiO2@CdTe/CdS;步骤S5:利用聚赖氨酸对步骤S4获得的dSiO2@CdTe/CdS进行包封,并用戊二醛进行交联,接着重悬于水中,加入聚丙烯酸水溶液孵育,离心弃上清并用超纯水重悬,即得目标产物。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大伟赵晓敏陶诗怡杨义力吴宏斌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医药城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