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538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包括自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PET薄膜层、第一粘合层、PA薄膜层、第二粘合层、铝层、第三粘合层、第二PET薄膜层、第四粘合层和聚丙烯薄膜层,相邻两层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能够在保证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情况下,提高铝塑膜的穿刺强度。提高铝塑膜的穿刺强度。提高铝塑膜的穿刺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包装
,尤其涉及一种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锂离子电池技术日渐成熟,软包铝塑膜以其轻量化、安全等优势,广泛应用于3C电子产品、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等领域。为使锂电池更安全,客户提出了要提高锂离子电池软包

铝塑膜的穿刺强度的要求,一般市场上的铝塑膜的穿刺强度<30N,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铝塑膜穿刺强度较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能够在保证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情况下,提高铝塑膜的穿刺强度。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所述铝塑膜包括自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PET薄膜层、第一粘合层、PA薄膜层、第二粘合层、铝层、第三粘合层、第二PET薄膜层、第四粘合层和聚丙烯薄膜层,相邻两层之间均为固定连接。
[0005]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第二PET薄膜层上下两端面的胶层能够相互粘结熔融,所述第二PET薄膜层上设有若干贯通上下表面的孔洞。
[0006]进一步地,相邻孔洞的间隔为0.2~2mm,所述孔洞的直径为0.1~1mm,既能保证第二PET薄膜层上下两端面的胶层能够相互粘结熔融,同时能够解决第二PET薄膜层和铝层以及聚丙烯薄膜层之间粘接力差不耐电解液的问题。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PET薄膜层和所述第二PET薄膜层的厚度均为6~15μm。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层的厚度均为3~5μm,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层的材料均为双组份聚氨酯粘合剂。
[0009]进一步地,所述PA薄膜层的厚度为15~30μm,所述铝层的厚度为30~60μm,所述聚丙烯薄膜层的厚度为30~80μm。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粘合层和所述第四粘合层为材料为酸改性聚烯烃粘合剂。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PET薄膜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PET薄膜层的厚度,所述第一PET薄膜层、所述第二PET薄膜层以及所述PA薄膜层的总厚度大于30μm。
[0012]进一步地,所述聚丙烯薄膜层为三层共挤薄膜,包括层叠设置的胶水层、基材层和热封层。
[0013]进一步地,所述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的总厚度为88~170μm,穿刺强度≥40N。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通过第一PET薄膜层提供耐热、耐电解液及耐穿刺的功能;PA薄膜层提供冲深及耐穿刺的性能;通过第二PET薄膜层来进一步提高耐穿刺的性能,同时通过在第二PET薄膜层上打孔,且两面涂布酸改性
聚烯烃粘合剂形成第三粘合层和第四粘合层,解决PET/PP、PET/AL粘接力差不耐电解液的问题;聚丙烯薄膜层提供耐电解液和密封的性能;控制第一PET薄膜层、PA薄膜层和第二PET薄膜层的总厚度>30μm能够使铝塑膜的穿刺强度>40N;同时控制成品铝塑膜的总厚度在88~170μ之间,能够保证不同应用下电池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
[0018]10、第一PET薄膜层;20、第一粘合层;30、PA薄膜层;40、第二粘合层;50、铝层;60、第三粘合层;70、第二PET薄膜层;71、孔洞;80、第四粘合层;90、聚丙烯薄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如图1所示,一种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铝塑膜包括自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PET薄膜层10、第一粘合层20、PA薄膜层30、第二粘合层40、铝层50、第三粘合层60、第二PET薄膜层70、第四粘合层80和聚丙烯薄膜层90,相邻两层之间均为固定连接。
[0023]第二PET薄膜层70上设有若干贯通上下表面的孔洞71,相邻孔洞71的间隔为0.2~2mm,孔洞71的直径为0.1~1mm。通过在第二PET薄膜层70上打孔,能够使得第二PET薄膜层70上下两端面的胶层能够相互粘结熔融,设定相邻孔洞71之间的间隙以及孔洞71的直径范围,能够保证本技术的铝塑膜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解决PET/PP、PET/AL粘接力差不耐电解液的问题。
[0024]第一PET薄膜层10和第二PET薄膜层70的厚度均为6~15μm,第一粘合层20和第二粘合层40的厚度均为3~5μm,第一粘合层20和第二粘合层40的材料均为双组份聚氨酯粘合剂,PA薄膜层30的厚度为15~30μm,铝层50的厚度为30~60μm,铝层50为钝化铝层50,聚丙烯薄膜层90的厚度为30~80μm,第三粘合层60和第四粘合层80为材料为酸改性聚烯烃粘合
剂。
[0025]第一PET薄膜层10的厚度小于第二PET薄膜层70的厚度,第一PET薄膜层10、第二PET薄膜层70以及PA薄膜层30的总厚度大于30μm,聚丙烯薄膜层90为三层共挤薄膜,包括层叠设置的胶水层、基材层和热封层,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的总厚度为88~170μm,穿刺强度≥40N。
[0026]控制第一PET薄膜层10、PA薄膜层30和第二PET薄膜层70的总厚度>30μm能够使铝塑膜的穿刺强度>40N;同时控制成品铝塑膜的总厚度在88~170μ之间,能够保证不同应用下电池的能量密度。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通过增加第二PET薄膜层70有效提高铝塑膜的耐穿刺能力,并且通过在第二P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塑膜包括自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PET薄膜层(10)、第一粘合层(20)、PA薄膜层(30)、第二粘合层(40)、铝层(50)、第三粘合层(60)、第二PET薄膜层(70)、第四粘合层(80)和聚丙烯薄膜层(90),相邻两层之间均为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ET薄膜层(70)上设有若干贯通其上下表面的孔洞(7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其特征在于,相邻孔洞(71)的间隔为0.2~2mm,所述孔洞(71)的直径为0.1~1mm。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T薄膜层(10)和所述第二PET薄膜层(70)的厚度均为6~15μm。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层(20)和所述第二粘合层(40)的厚度均为3~5μm,所述第一粘合层(20)和所述第二粘合层(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嘉张武林刘剑光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卓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