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6640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通过多道污水处理工序,充分对污水进行处理达到用户要求的排放标准,提高污水处理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用户正常生产生活,提高了实用性;包括箱体、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进水管道、第一水泵、第一吸水管、第一排水管、第二水泵、第二吸水管、第二排水管和送水管道,箱体内从左向右分隔设置有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进水管道输入端固定安装在箱体左侧壁上,进水管道输入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进水管道输出端连通进入缺氧池内,第一水泵固定安装在箱体顶端,第一水泵输入端与第一吸水管输出端连接,第一吸水管输入端穿过箱体顶端连通进入缺氧池内。池内。池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并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现有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通过沿竖直方向间隔设有的若干隔板将罐体分为几个部分,污水从上到下的运行中,被逐级净化,实现对污水的处理。此中方案通过重力来实现污水的下渗。现有的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使用中发现,难以对水中深层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工作效率较差,污水处理效果较差,难以满足正常生产生活,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多道污水处理工序,充分对污水进行处理达到用户要求的排放标准,提高污水处理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用户正常生产生活,提高了实用性的一种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0004]本技术的一种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进水管道、第一水泵、第一吸水管、第一排水管、第二水泵、第二吸水管、第二排水管和送水管道,箱体内从左向右分隔设置有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进水管道输入端固定安装在箱体左侧壁上,进水管道输入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进水管道输出端连通进入缺氧池内,第一水泵固定安装在箱体顶端,第一水泵输入端与第一吸水管输出端连接,第一吸水管输入端穿过箱体顶端连通进入缺氧池内,第一水泵输出端与第一排水管输入端连接,第一排水管输出端穿过缺氧池顶端连通进入好氧池内,第二水泵固定安装在缺氧池顶端,第二水泵输入端与第二吸水管输出端连接,第二吸水管输入端穿过缺氧池顶端连通进入好氧池内,第二水泵输出端与第二排水管输入端连接,第二排水管输出端穿过缺氧池顶端连通;通过进水管道将需要处理的污水排进至缺氧池内,经缺氧池内的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对污水进行处理,打开第一水泵,经过缺氧池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一吸水管和第一排水管排入至好氧池中,通过好氧池内的活性污泥配合充分的曝气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打开第二水泵,经过好氧池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二吸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排进至沉淀池中,通过沉淀池内沉淀后将充分处理后的水通过送水管道排出,通过多道污水处理工序,充分对污水进行处理达到用户要求的排放标准,提高污水处理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用户正常生产生活,提高了实用性。
[0005]优选的,缺氧池包括缺氧池曝气系统、缺氧池曝气法兰、潜水搅拌机支架和潜水搅拌机,缺氧池曝气系统固定安装在缺氧池内底壁上,缺氧池曝气系统输入端上设置有缺氧池曝气法兰,潜水搅拌机支架固定安装在缺氧池内侧壁上,潜水搅拌机固定安装在潜水搅拌机支架上;污水通过进水管道排入缺氧池后,将缺氧池曝气法兰与外部气体输送泵连接,将氮气通过缺氧池曝气系统送入至缺氧池内部,打开潜水搅拌机,潜水搅拌机配合缺氧池
曝气系统对污水和反硝化菌进行充分的混合,均匀水质,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和大部分有机物还原为氮气,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提高处理效率,提高工作速度,增加实用性。
[0006]优选的,好氧池包括电机、传动轴、两个搅拌叶片、好氧池曝气系统、好氧池曝气法兰、活性污泥和第一过滤嘴,电机固定安装在缺氧池顶端,电机输出端穿过缺氧池顶端进入好氧池内,缺氧池输出端同心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设置有两组搅拌叶片,好氧池曝气系统固定安装在好氧池内底壁上,好氧池曝气系统输出端上设置有好氧池曝气法兰,活性污泥固定安装在好氧池中,第一过滤嘴固定安装在第二吸水管输入端上,第一过滤嘴上设置有过滤网;经过缺氧池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一排水管排入至好氧池中,好氧池曝气法兰与外部气体输送泵连接,通过好氧池曝气系统对好氧池内输入氧气进行高强度曝气,从而使得活性污泥进行有氧呼吸,配合活性污泥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对污水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打开电机,电机带动传动轴旋转,传动轴带动两个搅拌叶片旋转,通过搅拌叶片旋转搅拌达到创建水流的作用,改善水体质量,有效阻止悬浮物沉积,污水通过第二吸水管输送至沉淀池时第一过滤嘴内的过滤网会对活性污泥进行过滤,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提高设备实用性。
[0007]优选的,沉淀池包括沉淀装置、沉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嘴,沉淀装置固定安装在沉淀池内,沉淀装置上设置有沉淀过滤网,第二过滤嘴固定安装在第二排水管输出端,第二过滤嘴上设置有可拆卸过滤网;经过缺氧池和好氧池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二排水管进入沉淀池输送至沉淀装置内,第二过滤嘴对污泥进行第一次过滤,沉淀过滤网对污泥和水进行分流,沉淀过滤网对污泥进行阻拦,完全过滤后的水通过送水管道输送至外部,提高过滤速度,提高设备使用便利性,提高使用性和处理效果。
[0008]优选的,箱体采用材质为碳钢;碳钢具有防腐、抗老化和耐腐蚀等特性,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场景,降低设备使用局限性。
[0009]优选的,搅拌叶片采用聚氨酯材质;通过上述设置使搅拌叶片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和耐腐蚀等特点,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进水管道将需要处理的污水排进至缺氧池内,经缺氧池内的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对污水进行处理,打开第一水泵,经过缺氧池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一吸水管和第一排水管排入至好氧池中,通过好氧池内的活性污泥配合充分的曝气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打开第二水泵,经过好氧池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二吸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排进至沉淀池中,通过沉淀池内沉淀后将充分处理后的水通过送水管道排出,通过多道污水处理工序,充分对污水进行处理达到用户要求的排放标准,提高污水处理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用户正常生产生活,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缺氧池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好氧池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沉淀池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技术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标记:1、箱体;2、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进水管道;6、第一水泵;7、
第一吸水管;8、第一排水管;9、第二水泵;10、第二吸水管;11、第二排水管;12、送水管道;13、缺氧池曝气系统;14、缺氧池曝气法兰;15、潜水搅拌机支架;16、潜水搅拌机;17、电机;18、传动轴;19、搅拌叶片;20、好氧池曝气系统;21、好氧池曝气法兰; 22、活性污泥;23、第一过滤嘴;24、沉淀装置;25、沉淀过滤网;26、第二过滤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18]本技术的一种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1、缺氧池2、好氧池3、沉淀池4、进水管道5、第一水泵6、第一吸水管7、第一排水管8、第二水泵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缺氧池(2)、好氧池(3)、沉淀池(4)、进水管道(5)、第一水泵(6)、第一吸水管(7)、第一排水管(8)、第二水泵(9)、第二吸水管(10)、第二排水管(11)和送水管道(12),箱体(1)内从左向右分隔设置有缺氧池(2)、好氧池(3)和沉淀池(4),进水管道(5)输入端固定安装在箱体(1)左侧壁上,进水管道(5)输入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进水管道(5)输出端连通进入缺氧池(2)内,第一水泵(6)固定安装在箱体(1)顶端,第一水泵(6)输入端与第一吸水管(7)输出端连接,第一吸水管(7)输入端穿过箱体(1)顶端连通进入缺氧池(2)内,第一水泵(6)输出端与第一排水管(8)输入端连接,第一排水管(8)输出端穿过缺氧池(2)顶端连通进入好氧池(3)内,第二水泵(9)固定安装在缺氧池(2)顶端,第二水泵(9)输入端与第二吸水管(10)输出端连接,第二吸水管(10)输入端穿过缺氧池(2)顶端连通进入好氧池(3)内,第二水泵(9)输出端与第二排水管(11)输入端连接,第二排水管(11)输出端穿过缺氧池(2)顶端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缺氧池(2)包括缺氧池曝气系统(13)、缺氧池曝气法兰(14)、潜水搅拌机支架(15)和潜水搅拌机(16),缺氧池曝气系统(13)固定安装在缺氧池(2)内底壁上,缺氧池曝气系统(13)输入端上设置有缺氧池曝气法兰(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侨启迪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