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后处理系统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5814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后处理系统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调压阀、第二进气管及对接组件,其中:第一进气管的第一端用于密封连接高压气源,第一进气管的第二端密封连接在调压阀的进气端口上;第二进气管的第一端密封连接在调压阀的出气端口上,第二进气管的第二端密封连接在对接组件上;对接组件用于密封连接待检测的车辆后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装置,能够对接高压气源与车辆后处理系统,高压气源提供的高压气体进入车辆后处理系统后,使得车辆后处理系统内部管路处于高压状态。如果车辆后处理系统的管路上存在漏点,高压气体将从漏点处高速喷出,从而降低了漏点的检测难度,提升了检测效果。提升了检测效果。提升了检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后处理系统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后处理系统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后处理系统出现漏气时,未经处理的有害气体会直接排入大气,污染环境。此外,逃逸的排气带走大量热量,可能会使颗粒捕集器再生温度不够,最终导致颗粒捕集器堵塞。因此,保证车辆后处理系统的气密性至关重要。
[0003]目前,在车辆开发、维修等阶段,一般通过人工感触的方式实施对车辆后处理系统的气密性检测。由于车辆后处理系统内的气压较低,因此,从漏点泄露的气体的流速也相对较低,人工感触难以保证检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后处理系统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车辆后处理系统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调压阀、第二进气管及对接组件,其中:
[0006]第一进气管的第一端用于密封连接高压气源,第一进气管的第二端密封连接在调压阀的进气端口上;
[0007]第二进气管的第一端密封连接在调压阀的出气端口上,第二进气管的第二端密封连接在对接组件上;
[0008]对接组件用于密封连接待检测的车辆后处理系统。
[0009]本技术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装置,能够对接高压气源与车辆后处理系统,高压气源提供的高压气体进入车辆后处理系统后,使得车辆后处理系统内部管路处于高压状态。如果车辆后处理系统的管路上存在漏点,高压气体将从漏点处高速喷出,从而降低了漏点的检测难度,提升了检测效果。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接组件包括不锈钢圆筒、橡胶管、第一喉箍及第二喉箍,其中:不锈钢圆筒的第一端封闭,不锈钢圆筒的第一端上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处焊接有第一连接公头,不锈钢圆筒的第二端敞开;橡胶管的第一端弹性套接在不锈钢圆筒的第二端上,第一喉箍将橡胶管的第一端箍紧在不锈钢圆筒的第二端上;橡胶管的第二端弹性套接在车辆后处理系统的排气尾管上,第二喉箍将橡胶管的第二端箍紧在排气尾管上。
[0011]通过对对接组件进行设置,实现了对接组件对第二进气管与车辆后处理系统的密封对接。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不锈钢圆筒的第二端上形成有滚花摩擦结构。
[0013]通过在不锈钢圆筒的第二端上设置滚花摩擦结构,增加了橡胶管与不锈钢圆筒之间的连接稳定度。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进气管的第二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公头相匹配的第一连接母头。
[0015]通过在第二进气管的第二端设置与第一连接公头相匹配的第一连接母头,实现了第二进气管与对接组件的密封、稳固连接。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高压气源的供气端口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公头,第一进气管的第一端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公头相匹配的第二连接母头。
[0017]实现了高压气源的供气端口与第一进气管的密封、稳固连接。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气管的第二端经第一快速接头密封连接在调压阀的进气端口,第二进气管的第一端经第二快速接头密封连接在调压阀的出气端口上。
[0019]实现了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与调压阀的密封、稳固连接。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后处理系统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不锈钢圆筒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不锈钢圆筒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至图3中包括:第一进气管1、调压阀2、第二进气管3、对接组件4、第一母头31、不锈钢圆筒41、橡胶管42、第一喉箍43、第二喉箍44、第一公头411、滚花摩擦结构4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目前,在车辆开发、维修等阶段,一般通过人工感触的方式实施对车辆后处理系统的气密性检测。由于车辆后处理系统内的气压较低,因此,从漏点泄露的气体的流速也相对较低,人工感触难以保证检测效果。
[0027]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后处理系统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如图1 所示,该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1、调压阀2、第二进气管3及对接组件4,其中:
[0028]第一进气管1的第一端用于密封连接高压气源,第一进气管1的第二端密封连接在调压阀2的进气端口上。
[0029]第二进气管3的第一端密封连接在调压阀2的出气端口上,第二进气管3 的第二端密封连接在对接组件4上。
[0030]对接组件4用于密封连接待检测的车辆后处理系统。
[0031]本技术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0032]将第一进气管1的第一端密封连接在高压气源的供气端上,将对接组件4 密封连接在接待检测的车辆后处理系统的排气尾管上。开启高压气源,缓慢打开调压阀2,并将气压设定在预定值,如1.2~1.5bar以。高压气体经第一进气管 1、第二进气管3及对接组件4
进入值车辆后处理系统内。
[0033]车辆后处理系统的内部管路进入高压状态,此时,如果车辆后处理系统的管路上存在漏点,高压气体将从漏点处高速喷出,并会伴随尖锐的漏气声。
[0034]为了能够更便利地判断漏气程度及漏气位置,可通过喷涂查漏剂在后处理系统的连接缝、传感器安装口处,通过查看起泡情况加以判断。
[0035]如图1至图3所示,可选的,对接组件4包括不锈钢圆筒41、橡胶管42、第一喉箍43及第二喉箍44,其中:不锈钢圆筒41的第一端封闭,不锈钢圆筒 41的第一端上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处焊接有第一连接公头411,不锈钢圆筒 41的第二端敞开。橡胶管42的第一端弹性套接在不锈钢圆筒41的第二端上,第一喉箍43将橡胶管42的第一端箍紧在不锈钢圆筒41的第二端上。橡胶管42 的第二端弹性套接在车辆后处理系统的排气尾管上,第二喉箍44将橡胶管的第二端箍紧在排气尾管上。
[0036]对应的,第二进气管3的第二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公头411相匹配的第一连接母头31。
[0037]通过对对接组件4进行上述设置,使得对接组件4能够实现对第二进气管3 与车辆后处理系统的密封对接。
[0038]可选的,如图2所示,不锈钢圆筒41的第二端上形成有滚花摩擦结构412。通过设置滚花摩擦结构412,可增加橡胶管42与不锈钢圆筒41之间摩擦力,从而提升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度。
[0039]可选的,高压气源的供气端口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公头,第一进气管1的第一端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公头相匹配的第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处理系统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调压阀、第二进气管及对接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进气管的第一端用于密封连接高压气源,所述第一进气管的第二端密封连接在所述调压阀的进气端口上;所述第二进气管的第一端密封连接在所述调压阀的出气端口上,所述第二进气管的第二端密封连接在所述对接组件上;所述对接组件用于密封连接待检测的车辆后处理系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组件包括不锈钢圆筒、橡胶管、第一喉箍及第二喉箍,其中:所述不锈钢圆筒的第一端封闭,所述不锈钢圆筒的第一端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处焊接有第一连接公头,所述不锈钢圆筒的第二端敞开;所述橡胶管的第一端弹性套接在所述不锈钢圆筒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一喉箍将所述橡胶管的第一端箍紧在所述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沃开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