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治疗动物脂溢性皮炎功能的产品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388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治疗动物脂溢性皮炎功能的产品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具有治疗动物脂溢性皮炎功能的产品中含有特定比例的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治疗动物脂溢性皮炎功能的产品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兽医学和营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治疗动物脂溢性皮炎功能的产品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皮肤病是指在不同病因作用下,皮肤结构出现不同的程度的炎症和损伤,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脱毛、斑秃、被毛粗糙、毛发易断、皮肤油腻、皮肤表面出现大量鳞屑、丘疹、脓疱、痂皮、溃疡、红斑、苔藓化、色素变化、浆液渗出、肿块等。犬猫皮肤病是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宠物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通过对宠物疾病进行了分类统计,其中皮肤病在犬外科疾病中约占42.3%,在猫外科疾病中占16.7%。在广东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原因,犬猫在一年四季均可患皮肤病,春、夏和秋季发病率显著高于冬季,其中夏季发病最高,潮湿炎热,特别是“回南天”气候,使犬猫皮肤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多,病情反复发作,占总病例数的40%左右。宠物皮肤病病因繁多,真菌、细菌、寄生虫、过敏、内分泌障碍及营养缺乏、荷尔蒙失衡、神经源性疾病都是可能导致犬猫发生皮肤病的因素。因此,犬猫皮肤病是一类病因比较复杂且容易多种病因继发感染的疾病。
[0003]脂溢性皮炎(Seborrhoeic Dermatitis,SD)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的、且易复发、伴有炎性症状的皮肤病。脂溢性皮炎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或丘疹、鳞屑、痂皮,犬猫会出现明显瘙痒,并伴随频繁的抓挠动作,继而发展为油脂性皮脂、弥漫性脱毛,发展至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腐败油脂的臭味,并常伴发红肿

耵聍性外耳炎,最后转为色素沉着、苔藓样硬化。脂溢性皮炎发病部位多位于:腹侧(颈部、腋下、腹部及肛门周围)、面部(耳、鼻头、唇)、四肢(大腿中段和末梢)。
[0004]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临床治疗多通过治疗性诊断,即使用抗菌药物后皮肤症状减轻,即认为确诊脂溢性皮炎。对于动物的脂溢性皮炎的主要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仅确定了脂溢性皮炎的几个易感因素:皮脂腺活动、真菌(马拉色菌属)定植和食物代谢的改变、宿主反应和个体易感性,表皮屏障完整性、皮肤微生物区系、内分泌和神经因素以及环境变化。
[0005]相关技术中,动物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抗真菌治疗,如使用咪康唑

洗必泰洗发水、2%酮康唑洗发水,或口服伊曲康唑或酮康唑等抗真菌药物,但由于动物脂溢性皮炎的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相关致病菌已经对现有的治疗方式开始产生耐药性。而且,随着其抗药性的逐渐增强,患病动物病程会延长,形成恶性循环。使用类固醇药物也可以一定程度减轻犬猫的瘙痒程度,但会有很大概率再次严重复发,无法彻底改善犬猫的皮肤状态。也有相关技术人员使用神经酰胺类保湿霜进行治疗,但由于其为乳状物质,因此并不适于四肢和头部等毛发旺盛的部位使用。而使用含抗真菌药的混合制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外治药物在原则上起到去脂、消炎、杀菌、止痒的效果,但实际治疗中易反复发作,后期疗效较差。目前也有采用中医外治或局部外用药的形式进行治疗,但治疗周期长,而且复发情况依然很严重。
[0006]因此,开发一种治疗效果好,且不易出现反复的食药同源性的产品,对于遏制动物脂溢性皮炎的蔓延与发展,降低治疗成本和推动抗生素替代等方面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治疗动物脂溢性皮炎功能的产品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中的产品能够有效治疗动物脂溢性皮炎或预防其发生或复发。且该产品成分简单,成本低,无毒副作用,能够广泛用于各种动物的脂溢性皮炎治疗或预防,治疗效果显著。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或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的组合物在制备具有动物脂溢性皮炎预防或治疗功能的产品中的应用。
[0009]脂溢性皮炎的病因非常复杂,除了细菌和真菌,皮脂腺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马拉色菌具有脂肪酶活性,是亲脂性的单细胞酵母菌,可以将皮脂中的甘油三酯水解成游离脂肪酸,而皮脂腺分泌物的渗透会导致炎症、刺激和皮屑增多。虽然现有技术中认为马拉色菌可能是人类脂溢性皮炎的主要病因,但对于动物而言,申请人认为其存在较大的存疑性,因为马拉色菌是健康动物的皮肤上的定植菌,表现为亲脂性,且马拉色菌缺乏脂肪酸合成酶,因此需要依赖外源脂肪酸来源满足其营养需要。专利技术人通过长期的试验发现,在一般动物宿主皮肤状态正常时,马拉色菌并不影响宿主健康;而仅当宿主皮肤油脂分泌异常时,马拉色菌大量繁殖,其代谢产物含有大量游离脂肪酸,从而引起宿主的炎性反应,引发脂溢性皮炎。因此,常规方法中仅通过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杀菌类物质清除马拉色菌并不能有效根除脂溢性皮炎的发生,反而容易引发细菌或真菌耐药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或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的组合物中含有ω

3不饱和脂肪酸和ω

6不饱和脂肪酸。
[0011]ω

3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两种必需脂肪酸之一,主要为α

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其中,鱼油中同时富含α

亚麻酸、EPA和DHA等多种ω

3不饱和脂肪酸。鱼油能促进甘油三酯的降低,有益心脏健康,对人体多种疾病有治疗效果,但并未有任何公开提示其可以用于脂溢性皮炎的治疗。
[0012]ω

6不饱和脂肪酸同样也是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必需脂肪酸,其主要指第一个双键在ω端第6个碳原子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子,常见的ω

6不饱和脂肪酸为亚油酸、花生四烯酸、γ

亚麻酸,其同样未见有任何公开提示其可以用于脂溢性皮炎的治疗。
[0013]根据马拉色菌对与皮肤环境的需求,专利技术人认为,宠物脂溢性皮炎的病因可能与宠物饮食有更密切的关系。实际上,专利技术人发现并注意到了动物的饮食中omega

6含量对与动物皮肤状态的重要性。结合专利技术人在大量关于宠物饮食需求和皮肤疾病的研究中的经验,认识到脂肪酸ω

6、ω

3摄入比例对脂溢性皮炎的影响或许比现有技术中对于马拉色菌致动物脂溢性皮炎的理论的认知要重要很多。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ω

3不饱和脂肪酸和所述ω

6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比为1:1~3。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ω

3不饱和脂肪酸和所述ω

6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比为1:1~2。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ω

3不饱和脂肪酸和所述ω

6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比为1:1。
[0017]专利技术人通过试验发现,ω

3不饱和脂肪酸和所述ω

6不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或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组合物在制备具有动物脂溢性皮炎预防或治疗功能的产品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或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组合物中含有ω

3不饱和脂肪酸和ω

6不饱和脂肪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ω

3不饱和脂肪酸和所述ω

6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比为1: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或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组合物在产品中的添加量为2~19wt%。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ω

3不饱和脂肪酸或含有ω

3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包括α

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宏傅云扉向蓉魏琦麟康桦华彭新宇唐新刚袁明贵田雅
申请(专利权)人: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肇庆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