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绳导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238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缆绳导引装置,包括:底座,用于固定于码头上,底座设有相对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托轮轴,设置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托轮轴上转动设置有托轮;压轮轴,设置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压轮轴上转动设置有压轮,压轮能够与托轮对接,使压轮外周的压槽与托轮外周的托槽形成有供缆绳通过的第一空间;平台,与底座在缆绳的进缆方向相邻布置,平台上相对设有第一夹紧轮和第二夹紧轮,第一夹紧轮和第二夹紧轮之间形成有供缆绳通过的第二空间,第二空间能够在缆绳沿退缆方向移动时变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缆绳在进缆过程中产生的阻力;避免引发安全事故,造成安全隐患;提高了缆绳导引装置的适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缆绳导引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码头缆绳拖带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缆绳导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港码头数千吨级轮船如货轮需靠泊时,为避免货船对码头岸壁的冲击,货船距离岸边预设范围2

30m时,由货船上的船员向岸边抛出较细的引导绳,引导绳与缆绳绳头连接在一起,由岸上的水手组织3

10人,通过引导绳把缆绳从水面拉到码头岸上,再将缆绳的绳套套入系缆桩上,完成靠泊前的带缆工作。然后货船通过前后缆绳的收放,平稳的将船舶靠泊到位;根据货船船型的大小,船首和船尾通常有顺缆和倒缆共计4组,每组1

2根缆绳,直径约60

120mm。
[0003]由于缆绳经海水浸泡,非常湿重,从岸边垂吊至水面,再到货船上的是一整根形成一个大“U”形结构,将缆绳提升出水面并牵拉至岸上,需克服缆绳的重量,且多人协调作业,由于水面距离码头地面高度受潮汐作用,其范围在2

15m不等,水手将缆绳提拉至码头岸壁上面,缆绳与码头岸壁护轮槛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大,拖拉缆绳非常吃力,几个水手之间若用力不均或人员偏少,很容易受缆绳的反力将带缆人员带倒或拖拉到海里,引发安全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轮船靠岸时导引缆绳的过程中存在阻力大、操作人员易受伤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缆绳导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轮船靠岸时导引缆绳的过程中阻力大、操作人员易受伤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缆绳导引装置,包括:
[0006]底座,用于固定于码头上,所述底座设有相对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
[0007]托轮轴,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之间,所述托轮轴上转动设置有托轮;
[0008]压轮轴,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之间,所述压轮轴上转动设置有压轮,所述压轮能够与所述托轮对接,使所述压轮外周的压槽与所述托轮外周的托槽形成有供缆绳通过的第一空间;
[0009]平台,与所述底座在所述缆绳的进缆方向相邻布置,所述平台上相对设有第一夹紧轮和第二夹紧轮,所述第一夹紧轮和所述第二夹紧轮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缆绳通过的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空间能够在所述缆绳沿退缆方向移动时变窄。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11]首先,导引缆绳时,缆绳在压轮和托轮之间沿进缆方向X移动,而压轮和托轮均转动设置,使得缆绳进缆时发生转动摩擦,降低了缆绳在进缆过程中产生的阻力;
[0012]其次,第一夹紧轮和所述第二夹紧轮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缆绳通过的第二空间,第二空间能够在缆绳沿退缆方向Y移动时变窄,进而夹紧缆绳,使得缆绳只能沿进缆方向X移
动而不能退缆,方便岸上水手在牵拉出合适长度的缆绳后套设于系绳桩上,同时也避免了多个岸上水手用力不均而造成缆绳退缆,缆绳的反力将带缆人员拖倒或者拖拉到海里,引发安全事故,造成安全隐患;
[0013]最后,压轮能够相对托轮打开,使得缆绳的不同尺寸的引导绳部分和缆绳部分在进缆的不同时间段能够进入压轮和托轮之间的第一空间内,提高了缆绳导引装置的适用性。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台上设有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所述第一滑板上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滑板上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之间的距离沿着所述缆绳的退缆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一夹紧轮能够沿所述第一导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二夹紧轮能够沿所述第二导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缆绳带动第一夹紧轮和第二夹紧轮沿进缆方向X或者退缆方向Y移动,以调整第二空间的大小,进而使得缆绳无法退缆只能单向沿进缆方向X移动,节省了岸上水手的牵拉需要的力度,同时利于岸上水手进行系缆操作,提高了进缆的安全性。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槽设置有驱使所述第一夹紧轮朝退缆方向移动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导向槽设置有驱使所述第二夹紧轮朝退缆方向移动的第二弹性件。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使得第一夹紧轮和第二夹紧轮始终维持夹持缆绳的状态,防止缆绳从第一夹紧轮和第二夹紧轮中脱落,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能。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板与所述第一夹紧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板和所述第一夹紧轮之间设有使所述第一夹紧轮单向转动的第一单向结构;所述第二滑板与所述第二夹紧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板和所述第二夹紧轮之间设有使所述第二夹紧轮单向转动的第二单向结构。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单向结构和第二单向结构分别控制第一夹紧轮和第二夹紧轮单向转动,使得缆绳在第一夹紧轮和第二夹紧轮之间移动时,只能沿着进缆方向X移动,而在沿退缆方向Y移动时第一夹紧轮和第二夹紧轮停止转动,使得缆绳带动第一夹紧轮和第二夹紧轮移动使得两者之间的距离变窄,进而固定缆绳,防止缆绳的退缆。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台上还设有滑块导轨,所述第一滑板上设有与所述滑块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板上设有与所述滑块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能够沿所述滑块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调整所述第二空间的宽度。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夹紧轮和第二夹紧轮之间的第二空间的大小可调,能够适于待导引的缆绳的直径调整,其调整的灵活性高。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轮轴位于所述托轮轴的上方,所述压轮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座转动连接,所述压轮轴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一支座锁定连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于岸上水手开合压轮轴,方便缆绳进入压轮和托轮之间。
[002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轮轴的另一端设有钩板以及连接所述钩板和所述压轮轴的钩板弹性件,所述第一支座上设有与所述钩板对应的钩台,所述钩板弹性件驱使所述钩
板转动以维持与所述钩台锁定连接的状态。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压轮与托轮相接时的稳固性。
[002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轮和所述压轮沿第一方向上下布置,所述第一夹紧轮和所述第二夹紧轮沿第二方向左右布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缆绳的进缆方向。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控制缆绳的移动,限制缆绳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使得缆绳只能沿着进缆方向X移动,进一步提高了缆绳移动的稳定性。
[002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底部朝下延伸有多个卡合爪,多个所述卡合爪围合形成有用于卡设于码头的护轮槛的卡合开口。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底座能够卡合于护轮槛上,提高了缆绳导引装置安装的便利性。
[003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与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卡合爪连接的横板,所述横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护轮槛抵顶的锁紧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缆绳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用于固定于码头上,所述底座设有相对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托轮轴,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之间,所述托轮轴上转动设置有托轮;压轮轴,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之间,所述压轮轴上转动设置有压轮,所述压轮能够与所述托轮对接,使所述压轮外周的压槽与所述托轮外周的托槽形成供缆绳通过的第一空间;平台,与所述底座在所述缆绳的进缆方向相邻布置,所述平台上相对设有第一夹紧轮和第二夹紧轮,所述第一夹紧轮和所述第二夹紧轮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缆绳通过的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空间能够在所述缆绳沿退缆方向移动时变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绳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上设有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所述第一滑板上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滑板上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之间的距离沿着所述缆绳的退缆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一夹紧轮能够沿所述第一导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二夹紧轮能够沿所述第二导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绳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设置有驱使所述第一夹紧轮朝退缆方向移动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导向槽设置有驱使所述第二夹紧轮朝退缆方向移动的第二弹性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绳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板与所述第一夹紧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板和所述第一夹紧轮之间设有使所述第一夹紧轮单向转动的第一单向结构;所述第二滑板与所述第二夹紧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板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雪利刘昌吉陈苏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