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件注射成型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通过轴承件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铸件模具技术领域。该铸件注射成型模具,通过在注塑结束后转动双向螺纹杆,双向螺纹杆转动带动两个第一螺纹套分别向上部与下部移动,第一螺纹套移动带动上模具框与下模具框移动,下模具框移动带动第一方形套筒移动,第一方形套筒移动带动方形插杆移动,当方形插杆与第二滑块移动至第二滑槽内部的下方时方形插杆伸出至第一方形套筒的外部,此时可通过圆柱形插杆与第一方形套筒对下模具框进行翻转,达到了便于将注塑成型后的模具进行取出的效果。的模具进行取出的效果。的模具进行取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件注射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铸件模具
,具体为一种铸件注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射模具是指在注射机的加热料筒内,塑料受热熔融,受螺杆或柱塞推动,经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塑料在型腔内硬化定型,现有的注射成型模具在铸件后会出现成品与铸件模具内壁相粘连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成品难以从模具内进行取出,从而导致降低了铸件的效率,同时现有的铸件模具在使用后一般会有部分原料残存在模具的内部,清理较为不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铸件注射成型模具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铸件注射成型模具,解决了现有的注射成型模具在取出成品时较为不便,导致降低铸件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铸件注射成型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通过轴承件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双向螺纹杆表面的上方与下方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上部所述第一螺纹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上模具框,下部所述第一螺纹套的右侧通过轴承件转动连接有下模具框,所述限位板左侧的上方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牵引杆,所述牵引杆的左端固定连接于上部上模具框的右侧,所述限位板左侧的下方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下部所述下模具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方形套筒,所述第一方形套筒的右端通过开设开口活动插接有方形插杆,所述方形插杆的左端且位于第一方形套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圆柱形插杆,所述方形插杆的右端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块的左侧。
[0005]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右侧的上部与下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架,两个所述支架之间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二方形套筒。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方形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方形限位块,所述方形限位块的左侧通过轴承件转动连接有螺纹杆。
[0007]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右侧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套。
[0008]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左端依次贯穿第二方形套筒和第二螺纹套并延伸至第二螺纹套的外部。
[0009]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延伸至第二螺纹套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刷筒。
[0010]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铸件注射成型模具。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铸件注射成型模具,通过在注塑结束后转动双向螺纹杆,双向螺纹杆转动带动两个第一螺纹套分别向上部与下部移动,第一螺纹套移动带动上模具框与下模具框移
动,下模具框移动带动第一方形套筒移动,第一方形套筒移动带动方形插杆移动,当方形插杆与第二滑块移动至第二滑槽内部的下方时方形插杆伸出至第一方形套筒的外部,此时可通过圆柱形插杆与第一方形套筒对下模具框进行翻转,达到了便于将注塑成型后的模具进行取出的效果,此结构增加了取出注塑件的效率,从而加快了生产速度。
[0013](2)该铸件注射成型模具,通过启动电机,使电机带动第二方形套筒转动,第二方形套筒转动通过方形限位块与第二螺纹套带动螺纹杆向左侧转动伸出,螺纹杆移动带动刷筒移动,当刷筒移动至合适位置后通过转动双向螺纹杆使上模具框与下模具框对刷筒进行包裹,然后再次启动电机,使电机驱动刷筒边移动边转动,达到了便于对上模具框与下模具框的内壁进行清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第一方形套筒结构的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第二方形套筒结构的剖视图。
[0018]图中:1、底座;2、双向螺纹杆;3、限位板;4、第一螺纹套;5、上模具框;6、下模具框;7、第一滑槽;8、第一滑块;9、牵引杆;10、第二滑槽;11、第二滑块;12、第一方形套筒;13、方形插杆;14、圆柱形插杆;15、支架;16、电机;17、第二方形套筒;18、方形限位块;19、螺纹杆;20、第二螺纹套;21、刷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铸件注射成型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左侧通过轴承件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2,底座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限位板3右侧的上部与下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架15,两个支架15之间固定连接有电机16,电机16为伺服电机,电机1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二方形套筒17,第二方形套筒1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方形限位块18,方形限位块18的左侧通过轴承件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9,限位板3的右侧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套20,螺纹杆19的左端依次贯穿第二方形套筒17和第二螺纹套20并延伸至第二螺纹套20的外部,螺纹杆19延伸至第二螺纹套20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刷筒21,刷筒21可通过旋转移动对上模具框5和下模具框6的内壁进行清理。
[0021]进一步的,为了达到便于将注塑件取出和对刷筒21进行包裹的效果,双向螺纹杆2表面的上方与下方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4,上部第一螺纹套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上模具框5,下部第一螺纹套4的右侧通过轴承件转动连接有下模具框6,限位板3左侧的上方开设有第一滑槽7,第一滑槽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8,第一滑块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牵引杆9,牵引杆9的左端固定连接于上部上模具框5的右侧,限位板3左侧的下方开设有第二滑
槽10,第二滑槽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1,下部下模具框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方形套筒12,第一方形套筒12的右端通过开设开口活动插接有方形插杆13,方形插杆13的左端且位于第一方形套筒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圆柱形插杆14,当方形插杆13移动至第一方形套筒12外部后,圆柱形插杆14可在第一方形套筒12内转动,方形插杆13的右端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块11的左侧。
[0022]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3]使用时,通过在注塑结束后转动双向螺纹杆2,双向螺纹杆2转动带动两个第一螺纹套4分别向上部与下部移动,第一螺纹套4移动带动上模具框5与下模具框6移动,下模具框6移动带动第一方形套筒12移动,第一方形套筒12移动带动方形插杆13移动,当方形插杆13与第二滑块11移动至第二滑槽10内部的下方时方形插杆13伸出至第一方形套筒12的外部,此时可通过圆柱形插杆14与第一方形套筒12对下模具框6进行翻转,达到了便于将注塑成型后的模具进行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件注射成型模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左侧通过轴承件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2),所述底座(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所述双向螺纹杆(2)表面的上方与下方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4),上部所述第一螺纹套(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上模具框(5),下部所述第一螺纹套(4)的右侧通过轴承件转动连接有下模具框(6),所述限位板(3)左侧的上方开设有第一滑槽(7),所述第一滑槽(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8),所述第一滑块(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牵引杆(9),所述牵引杆(9)的左端固定连接于上部上模具框(5)的右侧,所述限位板(3)左侧的下方开设有第二滑槽(10),所述第二滑槽(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1),下部所述下模具框(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方形套筒(12),所述第一方形套筒(12)的右端通过开设开口活动插接有方形插杆(13),所述方形插杆(13)的左端且位于第一方形套筒(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圆柱形插杆(14),所述方形插杆(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忠,赖振城,张功德,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金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