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正面碰撞工况虚拟仿真开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1107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正面碰撞工况虚拟仿真开发方法,依据车型以及气囊点爆策略,制定实车正面碰撞试验及虚拟仿真试验方案;进行实车正面碰撞试验,识别影响开发车型的正面碰撞仿真的关键零部件,对零部件的仿真模型进行标定;对正面碰撞试验进行整车虚拟仿真模型标定;用标定过的整车虚拟仿真模型,对未进行实车碰撞试验的工况进行正面碰撞虚拟仿真试验;最后将正面碰撞工况实车试验及虚拟仿真获取的车辆加速度信号用于气囊点爆算法开发。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信号采集阶段的部分正面碰撞工况试验采用虚拟仿真代替试验,可以减少试验样车数量及试验次数,缩减试验开发周期,降低ACU气囊控制算法的开发成本。低ACU气囊控制算法的开发成本。低ACU气囊控制算法的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正面碰撞工况虚拟仿真开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安全气囊碰撞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正面碰撞工况虚拟仿真开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安全气囊作为一种汽车被动安全装备,可以有效降低汽车碰撞过程中乘员的伤害,已经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安全气囊由气囊控制器(ACU)控制点爆,布置在车辆各处的加速度传感器负责采集汽车行驶中的加速度信号,当发生碰撞时,加速度信号触发气囊点爆算法,ACU控制气囊依据点爆策略点爆保护乘员安全。
[0003]目前汽车行业ACU气囊控制算法的开发主要依赖实车碰撞试验,试验至少包括信号采集和实车验证两轮,需要20

30辆试验样车。采集阶段通过碰撞试验采集车辆前防撞横梁,中通道,中柱等处的加速度信号,根据气囊点爆策略的不同分析处理这些加速度信号生成气囊点爆算法。将气囊点爆算法写入ACU,通过实车试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对于部分车型的开发,由于样车零部件状态的差异,可能需要三轮试验,样车数量还需增加。开发阶段的试验样车的成本一般为汽车最终定价的10倍左右,开发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正面碰撞工况虚拟仿真开发方法,将信号采集阶段的部分正面碰撞工况试验采用虚拟仿真代替试验,可以减少试验样车数量及试验次数,缩减试验开发周期,降低ACU气囊控制算法的开发成本。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正面碰撞工况虚拟仿真开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依据车型以及气囊点爆策略,制定实车正面碰撞试验及虚拟仿真试验方案;
[0008]S2.根据步骤S1制定的试验方案进行实车正面碰撞试验,并对试验后样车各零部件的变形情况进行记录统计;
[0009]S3.识别影响开发车型的正面碰撞仿真的关键零部件,对零部件的仿真模型进行标定;
[0010]S4.对正面碰撞试验进行整车虚拟仿真模型标定;
[0011]S5.用所述步骤S4中标定过的整车虚拟仿真模型,对未进行实车碰撞试验的工况进行正面碰撞虚拟仿真试验;
[0012]S6.将正面碰撞工况实车试验及虚拟仿真获取的车辆加速度信号用于气囊点爆算法开发;
[0013]S7.对步骤S6开发的气囊点爆算法进行试验验证;
[0014]S8.输出通过试验验证的气囊点爆算法。
[00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确定实车正面碰撞采集试验包括正面15km/h偏置刚性
壁障碰撞,正面23km/h全宽刚性壁障碰撞,正面32km/h中心刚性柱碰撞,正面50km/h全宽刚性壁障碰撞四个工况;虚拟仿真试验包括正面13km/h全宽刚性壁障碰撞,正面32km/h角度全宽刚性壁障碰撞,正面40km/h偏置可变形壁障碰撞三个工况。
[00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采集车辆前防撞横梁、中通道、中柱处的加速度信号。
[00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
[0018]3.1)设计关键零部件的材料试验,对仿真模型中所用的材料卡进行标定;调整材料卡的相关参数,使仿真与试验的力

位移曲线相似度>90%;
[0019]3.2)对关键零部件连接进行精细化建模,按照连接方式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建模方式;
[0020]3.3)根据零部件在正面碰撞工况中的受力特点设计冲击试验,并对零部件冲击试验进行仿真建模。
[00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2)包括:
[0022]a)螺栓连接采用Beam模拟,beam两端与被连接件刚性连接,beam赋予螺栓的截面及材料属性,并施加预紧力;
[0023]b)搭接接头缝焊以六面体Solid单元模拟,T型接头缝焊以直角五面体Solid单元模拟,缝焊单元与被连接件之间采用TIED_NODES_TO_SURFACE接触连接;
[0024]c)点焊采用六面体单元模拟,点焊单元与被连接件之间采用TIED_NODES_TO_SURFACE接触连接;
[0025]d)卡扣连接采用多自由度弹簧单元法,卡扣伸出端件与卡扣接受端件孔中心刚性连接,接受端件孔中心向平面内垂直的两个方向分别设置两根弹簧,弹簧一端与中心连接,另一端与接收端件连接,每组弹簧的刚度依据卡扣的特性进行标定。
[002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3)包括:
[0027]a)使用落锤试验,试验零部件一端固定,落锤冲击另一端,提取试验的力

位移曲线;
[0028]b)应用关键零部件材料卡及连接建模方法对零部件冲击试验进行仿真建模,调整材料卡及连接模型参数使得仿真与试验的力

位移曲线相似度>90%。
[002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包括:
[0030]4.1)建立所述步骤S2中的实车正面碰撞试验的仿真模型,所有试验仿真模型除碰撞速度及壁障的差异外,整车模型设置保持一致;
[0031]4.2)调整仿真模型的边界条件,使其与实车试验保持一致;
[0032]4.3)调整所述步骤S3中的关键零部件的材料卡参数及连接模型参数,使所有试验工况仿真结果的前端关键零部件变形与实车试验一致,并且仿真采集的加速度信号与试验的加速度信号的一致性满足点爆策略要求。
[003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2)中,边界条件包括:碰撞速度,整车重量及质心,悬架弹簧刚度,车辆前端离地高度。
[003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3)中仿真采集的加速度信号与试验的加速度信号一致性的评价方法为:
[0035]a)仿真与试验所获得加速度

时间曲线统一以碰撞开始时刻为零时刻,截止到150ms;
[0036]b)对经过上述处理的仿真与试验的加速度

时间曲线进行SAE Class 60等级的滤波;
[0037]c)仿真与试验的加速度曲线经过以下公式积分进行变换:
[0038][0039]其中,t为时间,a为加速度,T积分时刻,n为积分宽度,m为修正偏移量;
[0040]d)对比获得的仿真与试验的W

时间曲线,从峰值,峰值相位,包络面积三个维度进行对比,误差均小于5%。
[004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7包括:将所述步骤S6中的气囊点爆算法写入ACU,搭载正面13km/h全宽刚性壁障碰撞,正面15km/h偏置刚性壁障碰撞,正面23km/h全宽刚性壁障碰撞,正面32km/h角度全宽刚性壁障碰撞,正面32km/h中心刚性柱碰撞,正面40km/h偏置可变形壁障碰撞,正面50km/h全宽刚性壁障碰撞实车碰撞试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00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43](1)与目前主流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虚拟仿真代替试验,减少了试验样车数量及试验次数,可以显著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正面碰撞工况虚拟仿真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依据车型以及气囊点爆策略,制定实车正面碰撞试验及虚拟仿真试验方案;S2.根据步骤S1制定的试验方案进行实车正面碰撞试验,并对试验后样车各零部件的变形情况进行记录统计;S3.识别影响开发车型的正面碰撞仿真的关键零部件,对零部件的仿真模型进行标定;S4.对正面碰撞试验进行整车虚拟仿真模型标定;S5.用所述步骤S4中标定过的整车虚拟仿真模型,对未进行实车碰撞试验的工况进行正面碰撞虚拟仿真试验;S6.将正面碰撞工况实车试验及虚拟仿真获取的车辆加速度信号用于气囊点爆算法开发;S7.对步骤S6开发的气囊点爆算法进行试验验证;S8.输出通过试验验证的气囊点爆算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正面碰撞工况虚拟仿真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确定实车正面碰撞采集试验包括正面15km/h偏置刚性壁障碰撞,正面23km/h全宽刚性壁障碰撞,正面32km/h中心刚性柱碰撞,正面50km/h全宽刚性壁障碰撞四个工况;虚拟仿真试验包括正面13km/h全宽刚性壁障碰撞,正面32km/h角度全宽刚性壁障碰撞,正面40km/h偏置可变形壁障碰撞三个工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正面碰撞工况虚拟仿真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采集车辆前防撞横梁、中通道、中柱处的加速度信号。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正面碰撞工况虚拟仿真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3.1)设计关键零部件的材料试验,对仿真模型中所用的材料卡进行标定;调整材料卡的相关参数,使仿真与试验的力

位移曲线相似度>90%;3.2)对关键零部件连接进行精细化建模,按照连接方式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建模方式;3.3)根据零部件在正面碰撞工况中的受力特点设计冲击试验,并对零部件冲击试验进行仿真建模。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正面碰撞工况虚拟仿真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包括:a)螺栓连接采用Beam模拟,beam两端与被连接件刚性连接,beam赋予螺栓的截面及材料属性,并施加预紧力;b)搭接接头缝焊以六面体Solid单元模拟,T型接头缝焊以直角五面体Solid单元模拟,缝焊单元与被连接件之间采用TIED_NODES_TO_SURFACE接触连接;c)点焊采用六面体单元模拟,点焊单元与被连接件之间采用TIED_NODES_TO_SURFACE接触连接;d)卡扣连接采用多自由度弹簧单元法,卡扣伸出端件与卡扣接受端件孔中心刚性连接,接受端件孔中心向平面内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强强姚宙丁建鹏王士彬娄方明王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