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元乙丙橡胶聚合用的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004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三元乙丙橡胶聚合用的反应釜,涉及到橡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位于釜体内部,所述转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上部叶轮、中部叶轮和下部叶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釜体内部设置转杆,转杆外侧设置有上部叶轮、中部叶轮和下部叶轮,上部叶轮可以增加催化剂进料管注入的催化剂倾滴的速度,从而产生更大的气化速度,中部叶轮可以对釜体内部的反应介质进行分散,下部叶轮可以对釜体内部的混合介质进行搅拌,从而可以避免反应介质粘附在釜体内壁上,进而在提升了反应釜内介质反应效率的同时避免了反应介质粘附在反应釜内壁上。釜内壁上。釜内壁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三元乙丙橡胶聚合用的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橡胶生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三元乙丙橡胶聚合用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三元乙丙橡胶是乙烯、丙烯和少量的非共轭二烯烃的共聚物,是乙丙橡胶的一种,以EPDM表示,因其主链是由化学稳定的饱和烃组成,只在侧链中含有不饱和双键,故其耐臭氧、耐热、耐候等耐老化性能优异,可广泛用于汽车部件、建筑用防水材料、电线电缆护套、耐热胶管、胶带、汽车密封件等领域。
[0003]三元乙丙橡胶在反应釜中完成聚合生产,现有技术中通过将单体、溶剂己烷及催化剂输送至反应釜中,并对其进行搅拌加热来完成三元乙丙橡胶胶液的聚合,但是,现有的反应釜搅拌方式单一,胶液和反应原料容易附着在反应釜内壁上,影响聚合反应的进行,而且,现有的反应釜加料途径单一,单体和催化剂在注入过程中难以实现混合,聚合效率较低。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基于三元乙丙橡胶聚合用的反应釜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三元乙丙橡胶聚合用的反应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三元乙丙橡胶聚合用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位于釜体内部,所述转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上部叶轮、中部叶轮和下部叶轮,所述上部叶轮、中部叶轮和下部叶轮由上至下呈等间距分布,所述上部叶轮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上部桨叶,所述中部叶轮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中部桨叶,所述下部叶轮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六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下部桨叶,所述釜体的内部底端设置有环形结构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上表面镶嵌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喷嘴。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单体进料管,所述单体进料管的底端位于釜体的下方。
[0007]优选的,所述釜体的两侧顶端均设置有催化剂进料管,两个所述催化剂进料管呈对称分布。
[0008]优选的,所述釜体的顶端设置有气相排出管,所述釜体的底端中部设置有胶液排出管。
[0009]优选的,所述釜体的外侧底端固定连接有环形结构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支腿。
[0010]优选的,所述上部叶轮位于釜体的上切线处,所述下部叶轮位于釜体的下切线处。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本技术通过在釜体内部设置转杆,转杆外侧设置有上部叶轮、中部叶轮和下部叶轮,上部叶轮可以增加催化剂进料管注入的催化剂倾滴的速度,从而产生更大的气化速度,中部叶轮可以对釜体内部的反应介质进行分散,下部叶轮可以对釜体内部的混合介质进行搅拌,从而可以避免反应介质粘附在釜体内壁上,进而在提升了反应釜内介质反应效率的同时避免了反应介质粘附在反应釜内壁上;
[0013]2、本技术通过在釜体的内部底端设置环形结构的固定管,固定管的底端设置有单体进料管,固定管的顶端设置有喷嘴,反应单体可以通过喷嘴被喷洒至釜体内部,从而使得进入釜体内部的单体介质具有足够的初速度,使得单体介质与催化剂之间的混合效果得到提升,进而使得釜体内部介质的反应速度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转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管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釜体;2、驱动电机;3、转杆;4、上部叶轮;5、中部叶轮;6、下部叶轮;7、上部桨叶;8、中部桨叶;9、下部桨叶;10、固定管;11、喷嘴;12、单体进料管;13、催化剂进料管;14、气相排出管;15、胶液排出管;16、支撑板;17、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基于三元乙丙橡胶聚合用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体1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杆3,转杆3位于釜体1内部,转杆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上部叶轮4、中部叶轮5和下部叶轮6;
[0021]具体的,上部叶轮4、中部叶轮5和下部叶轮6由上至下呈等间距分布,上部叶轮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上部桨叶7,上部桨叶7设置为向下倾斜45
°
的刀片形结构,直径为釜体1直径的80%,上部桨叶7在跟随转杆3转动时,可以对催化剂进行打碎处理,从而可以增加催化剂液体倾滴速度,中部叶轮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中部桨叶8,中部桨叶8设置为倾斜45
°
的桨叶,中部桨叶8可以对釜体1内部的介质进行分散,下部叶轮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六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下部桨叶9,下部桨叶9设置为辐射式的涡轮结构,其可以对釜体1内部底端的反应介质进行搅拌,并带动介质转动,从而可以避免反应介质粘附在釜体1内壁;
[0022]更为具体的,釜体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环形结构的固定管10,固定管10的上表面镶嵌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喷嘴11,固定管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单体进料管12,单体进料管12的底端位于釜体1的下方,釜体1的两侧顶端均设置有催化剂进料管13,两个催化剂进料管13呈对称分布,釜体1的顶端设置有气相排出管14,釜体1的底端中部
设置有胶液排出管15,釜体1内部聚合形成的胶液可以通过胶液排出管15被排出,胶液聚合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以通过气相排出管14被排出釜体1;
[0023]并且,釜体1的外侧底端固定连接有环形结构的支撑板16,支撑板1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支腿17,上部叶轮4位于釜体1的上切线处,下部叶轮6位于釜体1的下切线处。
[0024]本技术工作原理:
[0025]本装置在使用时,将催化剂通过催化剂进料管13注入釜体1内部,将反应单体通过单体进料管12注入釜体1内部,反应单体通过喷嘴11被喷入釜体1内部,喷嘴11对反应单体产生一个初速度,使得反应单体可以与釜体1内部的催化剂进行充分的接触,同时,驱动电机2带动转杆3转动,转杆3带动上部叶轮4、中部叶轮5和下部叶轮6转动,上部叶轮4可以增加催化剂倾滴的速度,从而产生更大的气化速度,中部叶轮5可以对釜体1内部的反应介质进行分散,下部叶轮6可以对釜体1内部的混合介质进行搅拌,从而可以避免反应介质粘附在釜体1内壁上,进而在提升了反应釜内介质反应效率的同时避免了反应介质粘附在反应釜内壁上,釜体1内部聚合形成的胶液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三元乙丙橡胶聚合用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杆(3),所述转杆(3)位于釜体(1)内部,所述转杆(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上部叶轮(4)、中部叶轮(5)和下部叶轮(6),所述上部叶轮(4)、中部叶轮(5)和下部叶轮(6)由上至下呈等间距分布,所述上部叶轮(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上部桨叶(7),所述中部叶轮(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中部桨叶(8),所述下部叶轮(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六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下部桨叶(9),所述釜体(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环形结构的固定管(10),所述固定管(10)的上表面镶嵌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喷嘴(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元乙丙橡胶聚合用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翔钟邵威王静蒋煜张文欣
申请(专利权)人:万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