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978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8:59
在具有包含第一风扇的空调装置本体部和与后座用管道连结的第二风扇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能够进行第二风扇驱动用马达的冷却。车辆用空调装置(20)包含空调装置本体部(30)和后座用管道单元(50)。所述空调装置本体部(30)具备向外壳(31)内部送风的第一风扇(32)。所述后座用管道单元(50)包含从所述外壳(31)吸入调温空气的第二风扇(52)和对所述第二风扇(52)的离心风扇(72)进行驱动的第二风扇驱动用马达(80)。所述外壳(31)内的、从所述第一风扇(32)的下游且温度调节风门(43)的上游导入的空气在导入通路(107)中导向所述第二风扇驱动用马达(80)。所述第二风扇驱动用马达(80)内的所述空气通过放出通路(108)向车厢(11)放出。出。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空调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吸入车内空气或车外空气从而对温度进行调节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乘用车等车辆搭载对车内空气或车外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调温)的车辆用空调装置。通常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空调装置本体部搭载于车辆的前部。在该空调装置本体部中能够将对温度进行了调节(对温度进行了调温)的空气通过管道向前座用区域或后座用区域的车厢的多个区域吹出空调风。然而,由于后座用管道比前座用管道长,因而通路阻力大。前座用管道的吹出量与后座用管道的吹出量存在差异。
[0003]对此,例如通过专利文献1可知实现前座用管道的吹出量与后座用管道的吹出量的均等的技术。由专利文献1可知的车辆用空调装置除了主风扇(第一风扇)之外还在空调装置本体部与后座用管道之间安装有辅助风扇(第二风扇)。通过利用辅助风扇使送向后座用管道的空气量增大,从而能够消除对后座用区域的空气调节的不足。
[0004]通过空调装置本体部对温度进行了调节的空气导入至辅助风扇。因此,对辅助风扇进行驱动的马达受到从空调装置本体部流动而来的暖风的温度的影响。特别在冬季将车辆用空调装置作为车内暖气使用。通过空调装置本体部的加热芯加热到高温的暖风导入至辅助风扇。由于高温的暖风在马达附近流动,因而马达容易受热影响。从而在提高马达的耐久性上存在改良的余地。
[0005]在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例如通过专利文献2可知对风扇驱动用马达进行空冷的技术。由专利文献2可知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向空调装置本体部导入外部空气的风扇,对用于驱动该风扇的马达进行空冷。外部空气被风扇的吸力导入至风扇壳体内。所导入的空气的一部分被引导至马达壳体的外周面而对马达进行空冷。对马达进行了空冷之后的外部空气与所导入的其余的外部空气被风扇抽吸而向空调装置本体部的加热芯或蒸发器排出。由加热芯或蒸发器对温度进行了调节的空调风向车厢的多个区域吹出。
[0006]专利文献2的风扇相当于专利文献1的主风扇。也就是说,专利文献2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不具备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辅助风扇。
[0007]为使对专利文献1的辅助风扇进行驱动的马达不受由于空调装置本体部的加热芯而加热到高温的暖风的热影响,考虑采用所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在该情况下,通过辅助风扇来吸引来自空调装置本体部的暖风与空冷用外部空气双方,通过空冷用外部空气对辅助风扇驱动用马达进行空冷。在这里,为了对马达进行冷却而导入的空气通过马达而向辅助风扇的吹出流路流出。即,为了对马达进行冷却而导入的空气与通过空调装置本体部调节了温度的空气混合,从而存在调节了温度的空气的温度发生变动的可能。这样,不能对由辅助风扇吹出的调温空气的温度适当地进行控制,并不现实。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61059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772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3]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具备第一风扇(主风扇)的空调装置本体部、后座用管道、为了确保在该后座用管道中流通的调温空气的风量而与后座用管道连结的第二风扇(辅助风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该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对驱动第二风扇的马达进行冷却的技术。
[0014]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5]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使本专利技术易于理解,对附图标记打上括号而进行标注,但本专利技术并不由此受图示的方案限定。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20),包含空调装置本体部(30)和后座用管道单元(50),空调装置本体部(30)具备在内部设有空气流路(33)的外壳(31)、将从车厢(11)内和/或所述车厢(11)的外侧导入的空气送向所述空气流路(33)的第一风扇(32)、在所述空气流路(33)设置的蒸发器(41)、在所述蒸发器(41)的下游设置的加热芯(42)、在所述蒸发器(41)与所述加热芯(42)之间设置并且对送向所述加热芯(42)的空气与绕过所述加热芯(42)的空气的比例进行调节的温度调节风门(43),后座用管道单元(50)与所述外壳(31)中所述加热芯(42)的下游侧连接,将由所述空调装置本体部(30)调节了温度的调温空气导向所述车厢(11)的后座,并且具有对所述调温空气进行吸入排出的第二风扇(52)和后座用管道(51),所述后座用管道单元(50)具有通过旋转轴(81)对收纳于所述第二风扇(52)的风扇壳体(71)的离心风扇(72)直接进行驱动的第二风扇驱动用马达(80),
[0017]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20)的特征在于,具备:
[0018]空气导入口(106),其向所述外壳(31)开口,从而从所述空气流路(33)中所述第一风扇(32)的下游且所述温度调节风门(43)的上游导入用于马达冷却的空气;
[0019]导入通路(107),其将从所述空气导入口(106)导入的用于所述马达冷却的空气导向所述第二风扇驱动用马达(80);
[0020]放出通路(108),其将通过了所述第二风扇驱动用马达(80)之后的用于所述马达冷却的空气向所述车厢(11)放出。
[0021]优选的是,所述空气导入口(106)位于所述蒸发器(41)的下游。
[0022]优选的是,所述空气导入口(106)设置于所述外壳(31)中的底板(111)。
[0023]优选的是,所述导入通路(107)的至少一部分(107a)与所述外壳(31)一体构成。
[0024]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风扇驱动用马达(80)具有沿着所述旋转轴(81)延伸的筒状的马达壳体(84),
[0025]所述马达壳体(84)具有在所述旋转轴(81)的轴线方向的一侧设置的空气流入孔(101)和在所述旋转轴(81)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设置的空气流出孔(102),
[0026]所述后座用管道单元(50)具有将所述马达壳体(84)的至少外周面遍及整个圆周地覆盖的罩(90),
[0027]所述罩(90)具有能够将所述导入通路(107)与所述空气流入孔(101)之间连通的
第一开口(104)和能够将空气流出孔(102)与所述放出通路(108)之间连通的第二开口(105)。
[0028]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具备第一风扇的空调装置本体部、后座用管道、为了确保在该后座用管道中流通的调温空气的风量而与后座用管道连结的第二风扇,在该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能够进行对第二风扇进行驱动的马达的冷却。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搭载有实施例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车辆的图。
[0031]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空调装置本体部的剖面构成,并且省略了第二风扇驱动用马达的内置物的剖视图。
[0032]图3是图2所示的第二风扇、第二风扇驱动用马达、空冷装置的剖视图。
[0033]图4是沿着图3的4-4线的剖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20),包含空调装置本体部(30)和后座用管道单元(50),空调装置本体部(30)具备在内部设有空气流路(33)的外壳(31)、将从车厢(11)内和/或所述车厢(11)的外侧导入的空气送向所述空气流路(33)的第一风扇(32)、在所述空气流路(33)设置的蒸发器(41)、在所述蒸发器(41)的下游设置的加热芯(42)、在所述蒸发器(41)与所述加热芯(42)之间设置并且对送向所述加热芯(42)的空气与绕过所述加热芯(42)的空气的比例进行调节的温度调节风门(43),后座用管道单元(50)与所述外壳(31)中所述加热芯(42)的下游侧连接,将由所述空调装置本体部(30)调节了温度的调温空气导向所述车厢(11)的后座,并且具有对所述调温空气进行吸入排出的第二风扇(52)和后座用管道(51),所述后座用管道单元(50)具有通过旋转轴(81)对收纳于所述第二风扇(52)的风扇壳体(71)的离心风扇(72)直接进行驱动的第二风扇驱动用马达(80),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20)的特征在于,具备:空气导入口(106),其向所述外壳(31)开口,从而从所述空气流路(33)中所述第一风扇(32)的下游且所述温度调节风门(43)的上游导入用于马达冷却的空气;导入通路(107),其将从所述空气导入口(106)导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野秀树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