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抛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9630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零部件抛丸打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抛丸机,其包括机架、网板、双向线性模组、下料斗、筛板、工作箱、储丸箱和螺杆输送管。机架上设置电机A,电机A驱动连接丝杆,丝杆驱动连接网板。旋转底座的输出端设置转台,双向线性模组驱动连接两个支架,直线模组驱动连接活动板。活动板上设置电机B和夹板,电机B驱动连接夹板。下料斗设置在机架的底部,下料斗上设置出料槽A和出料槽B,出料槽B的外部包覆设置出料斗,出料斗的输出端设置导料管。筛板设置在下料斗内。工作箱的两侧对称设置抛丸机,储丸箱的输出端与两侧抛丸机的输入端连接。螺杆输送管连通导料管和储丸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作效率高,且自动回收利用丸砂。丸砂。丸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零部件抛丸机


[0001]本技术涉及零部件抛丸打磨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抛丸机。

技术介绍

[0002]抛丸机不以空气压缩为动力,而是以电动机械抛丸器为动力,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金属工件表面的设备,抛丸机可清理金属工件表面的各种残留物,抛丸是靠叶轮高速旋转,将在叶轮中心的磨料经过调流块及叶轮推动器预加速进入叶片区,再将磨料高速抛出,速度可超过80米每秒,由于抛丸覆盖范围较大,所以不需要利用气压,能源效益远高于喷砂,抛丸机主要使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丸砂抛掷出去高速撞击零件表面,达到表面处理的要求的。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429264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抛丸机,通过设置有转动电机、转动主轴、第一抛丸器及第二抛丸器等装置,通过转动电机带动转动主轴转动,由于第一抛丸器与第二抛丸器的抛丸方向不同,便于对转向后的零部件端面进行处理。
[0004]但是该装置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在进行零部件打磨的时候,零部件与固定柱的连接部位不能得到打磨,并且零部件打磨产生的丸砂与碎屑混合物需要单独筛分,筛分费时费力,并且该装置在实际工作的时候需要工作人员将其通过螺母固定在固定柱上,费时费力,因此需要对该结构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汽车零部件抛丸机。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部件抛丸机,包括机架、网板、双向线性模组、下料斗、筛板、工作箱、储丸箱和螺杆输送管。机架上设置斜槽,斜槽的底部设置排料孔,斜槽内水平设置丝杆,丝杆与机架转动连接。机架上设置电机A,电机A驱动连接丝杆。网板滑动设置在斜槽内,丝杆驱动连接网板。旋转底座设置在网板上,旋转底座的输出端设置转台。双向线性模组对称设置在网板上,双向线性模组驱动连接两个支架,支架上设置直线模组,直线模组驱动连接活动板。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设置夹板,活动板上设置电机B,电机B驱动连接夹板。下料斗设置在机架的底部,排料孔位于下料斗的内侧,下料斗上设置出料槽A和出料槽B,出料槽B位于出料槽A的上方,且出料槽B的外部包覆设置出料斗,出料斗的输出端倾斜向下设置导料管。筛板倾斜设置在下料斗内,筛板高度较低的一侧上表面与出料槽B的下边缘齐平。工作箱设置在机架上,工作箱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与其内部连通的抛丸机。储丸箱设置在工作箱上,储丸箱的输出端与两侧抛丸机的输入端连接。螺杆输送管设置在工作箱上,螺杆输送管的输出端插入储丸箱内,导料管插入螺杆输送管内。
[0007]优选的,旋转底座内设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台的转轴端部连接,转台上设置至少两个电动吸盘。
[0008]优选的,两侧夹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柔性防护垫,柔性防护垫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防滑凸起。
[0009]优选的,斜槽内设置滑杆,两个滑杆均与丝杆平行,网板与滑杆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工作箱的输入端滑动设置箱门,箱门上设置齿条,工作箱上设置电机C,电机C的输出端设置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
[0011]优选的,箱门的底部设置开口向下的卡槽,卡槽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卡槽分别与两侧滑杆和中间的丝杆滑动连接。
[0012]优选的,下料斗的进料口处倾斜向下设置导料板,导料板高度较低的一端远离出料槽B。
[0013]优选的,下料斗内设置振动电机,振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筛板的底部接触。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5]通过设置电机驱动丝杆,丝杆驱动网板的结构,利用网板上的转台对零部件进行支撑和转向调节,并且利用网板上同步移动支架上的夹板对零部件进行夹持升降,将零部件送入工作箱进行打磨的时候可以对零部件进行角度切换,将零部件的各个表面都打磨光亮,无需将零部件取出后进行角度调节;通过设置斜槽和排料孔,斜槽将丸砂和打磨下来的碎屑导向排料孔,碎屑和丸砂经过排料孔进入下料斗内;通过在下料斗内设置筛板,利用筛板对混合物料进行筛选,碎屑从排料槽A排出,丸砂从排料槽B排出,且丸砂经过出料斗进入导料管,并从导料管进入螺杆输送管,丸砂经过螺杆输送管的传输作用重新回流进入储丸箱内,从而实现丸砂的自动回流利用,同时本技术整体结构稳定性高,操作简单方便且智能化,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机架的结构图;
[0018]图3为下料斗的内部结构图。
[0019]附图标记:1、机架;2、斜槽;3、排料孔;4、丝杆;5、电机A;6、网板;7、旋转底座;8、转台;9、电动吸盘;10、双向线性模组;11、支架;12、直线模组;13、活动板;14、夹板;15、电机B;16、下料斗;17、出料槽A;18、出料槽B;19、出料斗;191、导料管;20、筛板;21、振动电机;22、工作箱;23、抛丸机;24、储丸箱;25、螺杆输送管;26、箱门;27、齿条;28、电机C;29、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零部件抛丸机,包括机架1、网板6、双向线性模组10、下料斗16、筛板20、工作箱22、储丸箱24和螺杆输送管25。机架1上设置斜槽2,斜槽2的底部设置排料孔3,斜槽2内水平设置丝杆4,丝杆4与机架1转动连接。机架1上设置电机A5,电机A5驱动连接丝杆4。网板6滑动设置在斜槽2内,丝杆4驱动连接网板6。旋转底座7设置在网板6上,旋转底座7的输出端设置转台8。双向线性模组10对称设置在网板6上,双向线性模组10驱动连接两个支架11,支架11上设置直线模组12,直线模组12驱动连接活动板13。活动板1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设置夹板14,活动板13上设置电机B15,电机B15驱动连接夹板14。下料斗16设置在机架1的底部,排料孔3位于下料斗16的内侧,下料斗16上设置出料槽A17和出料槽B18,出料槽B18位于出料槽A17的上方,且出料槽B18的外部包覆设置出
料斗19,出料斗19的输出端倾斜向下设置导料管191。筛板20倾斜设置在下料斗16内,筛板20高度较低的一侧上表面与出料槽B18的下边缘齐平。工作箱22设置在机架1上,工作箱22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与其内部连通的抛丸机23。储丸箱24设置在工作箱22上,储丸箱24的输出端与两侧抛丸机23的输入端连接。螺杆输送管25设置在工作箱22上,螺杆输送管25的输出端插入储丸箱24内,导料管191插入螺杆输送管25内。
[0022]本实施例中,将待打磨的零部件放置在转台8上,启动双向线性模组10,双向线性模组10驱动两侧支架11相向移动,此时两侧支架11上的夹板14对零部件进行夹持,随后启动电机A5,电机A5驱动丝杆4转动,丝杆4将网板6和夹板14夹持的零部件推入工作箱22内,启动抛丸机23,储丸箱24内的丸砂进入抛丸机23内并在抛丸机23的作用下撞击零部件对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部件抛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网板(6)、双向线性模组(10)、下料斗(16)、筛板(20)、工作箱(22)、储丸箱(24)和螺杆输送管(25);机架(1)上设置斜槽(2),斜槽(2)的底部设置排料孔(3),斜槽(2)内水平设置丝杆(4),丝杆(4)与机架(1)转动连接;机架(1)上设置电机A(5),电机A(5)驱动连接丝杆(4);网板(6)滑动设置在斜槽(2)内,丝杆(4)驱动连接网板(6);旋转底座(7)设置在网板(6)上,旋转底座(7)的输出端设置转台(8);双向线性模组(10)对称设置在网板(6)上,双向线性模组(10)驱动连接两个支架(11),支架(11)上设置直线模组(12),直线模组(12)驱动连接活动板(13);活动板(1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设置夹板(14),活动板(13)上设置电机B(15),电机B(15)驱动连接夹板(14);下料斗(16)设置在机架(1)的底部,排料孔(3)位于下料斗(16)的内侧,下料斗(16)上设置出料槽A(17)和出料槽B(18),出料槽B(18)位于出料槽A(17)的上方,且出料槽B(18)的外部包覆设置出料斗(19),出料斗(19)的输出端倾斜向下设置导料管(191);筛板(20)倾斜设置在下料斗(16)内,筛板(20)高度较低的一侧上表面与出料槽B(18)的下边缘齐平;工作箱(22)设置在机架(1)上,工作箱(22)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与其内部连通的抛丸机(23);储丸箱(24)设置在工作箱(22)上,储丸箱(24)的输出端与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光钱礼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晟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