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煤层短跨距采煤机前主体部壳体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煤机局部机身结构,适用于薄煤层采煤机,可配合特定结构的摇臂获得较大的开采范围和改善采煤机重心问题。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薄煤层采煤机上悬机身段与摇臂部分总体结构复杂,相应伴随一些问题。例如摇臂通常设置独立的截割电机,致使摇臂较长,同时电机筒体又影响摇臂上摆,由此导致采高适应性不足,再例如左右滚筒之间的机身段由于开放式油缸等的安装,纵向尺寸较长,重量较大,导致采煤机重心偏向煤壁,由此带来运行稳定性与滑靴等零部件磨损过大问题,严重影响整机性能。
[0003]针对上述问题,业内曾提出将截割部分为摆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将截割电机和截割传动系统的主体都设置于固定部分,导致固定部分结构过于复杂,机身悬出段左右长度偏长、重量偏大,整机重心问题对整机受力的影响仍然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薄煤层短跨距采煤机前主体部壳体,既能提供较大的开采范围、较大的截割功率,还有助于缩短机身,改善采煤机重心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主要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煤层短跨距采煤机前主体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和下部,下部的左右两端偏前的位置上各自设有一对轴线前后延伸且同轴的油缸内销孔,上部的左右两端各自设有向左右外侧延伸的第一耳座、第二耳座和连接基座,第一耳座、第二耳座和连接基座由前向后间隔排列,第一耳座与第二耳座之间形成前凹槽,第二耳座与连接基座之间形成后凹槽,左右两组第一耳座和第二耳座上分别设有用于铰接左右两摇臂的第一耳孔和第二耳孔,第一耳孔的后部、第二耳孔的前部和第二耳孔的后部分别设有同轴的用于径向定位安装截割电机的第一圆形凹止口、第二圆形凹止口和第三圆形凹止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煤层短跨距采煤机前主体部壳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圆形凹止口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形凹止口和第三圆形凹止口的直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煤层短跨距采煤机前主体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凹槽和后凹槽的槽底面设置成第一组内凹圆弧柱面,第一组内凹圆弧柱面与第一圆形凹止口同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煤层短跨距采煤机前主体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座的悬伸端外表面和第二耳座的悬伸端外表面设置成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郗燕杰,顾恩洋,章立强,翟雨生,李二鹏,王振乾,郭善兵,胡璟,关小鹏,胡滔,董超,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天地上海采掘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