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桥用水平伸收自适应式受电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697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场桥用水平伸收自适应式受电弓,包括底架、电动推杆、拨动杆,两组分别负责带动正、负极弓头组件的水平伸弓总成,以及负责带动接地弓头组件的接地伸弓总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沿水平方向带动各弓头组件接触或远离相应的供电滑触线,降低了设计和安装难度,确保伸弓后的弓头组件能有效接触对应的供电滑触线并避免错位;采用单一控制源实现对双弓头的同步控制,且避免了对双弓头的接触力影响,实现了弓头接触力的独立控制调节;既有效保持了伸弓速度的线性、平顺,并在多处节点提供了一定范围的接触力与行程的自适应弹性调节功能。定范围的接触力与行程的自适应弹性调节功能。定范围的接触力与行程的自适应弹性调节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场桥用水平伸收自适应式受电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供电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场桥用水平伸收自适应式受电弓。

技术介绍

[0002]在港口集装箱码头作业场,场桥作为运载工具,经常需要在场地上移动。沿场桥横向移动的路径上,设有自上而下排列的三条供电滑触线:正极滑触线、负极滑触线及地线滑触线,需要在场桥上设置对应的受电弓。受电弓通常包括伸收弓机构和正极弓组件、负极弓组件和接地弓组件,伸收弓机构负责将正极弓组件、负极弓组件和接地弓组件与对应的供电线相接触或脱离。通常的伸收弓机构采用升降式的结构形式,例如中国专利CN206059883U所公开的港口取电装置,以及中国专利CN216190487U所公开的场桥用三合一式受电弓头,伸收弓机构的伸弓或收弓动作轨迹处于与地面相垂直的平面内,且其所带动的各个弓组件是从供电滑触线的斜下方弧形延伸的轨迹方向升降式的接近或远离,也就意味着收弓后的弓头组件与对应的滑触线通常不处于同一水平面,为确保伸弓后的弓头组件能有效接触对应的供电滑触线并避免错位,对伸收弓机构的结构设计、场桥与供电滑触线之间的距离要求较为苛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场桥用水平伸收自适应式受电弓,具体为:
[0004]场桥用水平伸收自适应式受电弓,包括底架、电动推杆,还包括拨动杆,两组分别负责带动正、负极弓头组件的水平伸弓总成,以及负责带动接地弓头组件的接地伸弓总成;
[0005]电动推杆水平置于底架的中部,电动推杆的缸体底部与底架相铰接;两组水平伸弓总成分别位于电动推杆的上方和下方;拨动杆杆体左侧中部水平向外延伸出一第一铰接杆部,杆体右侧上部和下部各水平向外延伸出一第二铰接杆部;第一铰接杆部的顶端与电动推杆的伸缩杆相铰接;两个第二铰接杆部位于两组水平伸弓总成之间,每个第二铰接杆部分别连接一组水平伸弓总成。
[0006]每组水平伸弓总成包括:伸弓弹簧、第一传动片、第一拨动片、第一轴管、第一长臂管、第二轴管、第二长臂管、第二传动片组、第三轴管、第三长臂管、第四轴管;
[0007]伸弓弹簧的一端同轴固接有一弹簧连接杆,弹簧连接杆远离伸弓弹簧的一端与底架相铰接;电动推杆伸缩时所处的平面与伸弓弹簧伸缩时所处的平面相平行;伸弓弹簧的另一端通过固接的弹簧联接件与第一传动片的自由端相铰接,第一传动片的固定端同轴固接于第一轴管轴向的一端部,第一轴管轴向的另一端部同轴固接第一拨动片的固定端,第一拨动片的自由端设有抵顶部,拨动杆的杆体上螺接有一抵顶螺栓,抵顶螺栓的螺杆能够抵顶第一拨动片自由端的抵顶部;
[0008]第一轴管竖直且转动支承于底架上,拨动杆的两个第二铰接杆部的顶端也分别与底架相铰接,且铰接轴心与第一轴管共轴心;
[0009]第一长臂管一端与第一轴管相交固接,另一端与第二轴管相交固接;
[0010]第二轴管与第二传动片组的中部相铰接,第三轴管与第二传动片组的右侧端相固接;第二长臂管的一端与第二传动片组的左侧端相铰接,另一端与底架相铰接;第三长臂管一端与第三轴管相交固接,另一端与第四轴管相交固接;第四轴管与相应极的弓头组件的横梁相铰接;第一轴管、第二轴管、第三轴管和第四轴管的轴心线相互平行,且第一传动片、第一长臂管、第二传动片组、第二长臂管构成四边形传动结构。
[0011]第二传动片组由两片传动片组成,第二轴管、第三轴管分别夹设于两片传动片之间,且第二轴管两端分别与两片传动片片体中部相铰接。
[0012]第四轴管还转动连接有一径向向外延伸的角度拨片,角度拨片的自由端铰接一第一张紧杆的一端,张紧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长臂管临近第二轴管处,弓头组件的横梁上固接有一角度限位片,角度限位片设有两个限位止挡部,角度拨片的自由端位于两个限位止挡部之间,且两个限位止挡部之间的距离足够角度拨片的自由端与两个限位止挡部分别单独抵接;第一张紧杆、角度拨片、第三长臂管以及第一长臂管构成四边形传动结构。
[0013]接地伸弓总成包括第五轴管、扭簧、第二拨动片、销轴和第三长臂管,第五轴管与第三轴管同轴心转动连接,第五轴管中部固接第二拨动片,第五轴管下部相交固接第三长臂管的一端,第三长臂管的另一端固接接地弓头组件;扭簧套装于第五轴管上且位于第二拨动片与第二传动片组之间,销轴与第二传动片组相固接,且销轴位于第五轴管与第二轴管之间,扭簧的直延端介于销轴与第五轴管之间并与销轴相抵接,扭簧的弯折端与第二拨动片相固定,第二拨动片开设有供销轴穿经的L型凹口,销轴位于L型凹口的第一止挡边与第二止挡边之间,且第二止挡边及其与第一止挡边的相交点介于销轴与第五轴管之间,销轴能与第一止挡边和第二止挡边分别向抵接,且当接地弓头组件未与相应供电滑触线接触时,第一止挡边与销轴相抵接。
[0014]第三轴管管壁设有用于相交穿经第一长臂管端部的贯通孔,两条第二张紧杆相互交叉且每条第二张紧杆的两端分别固接第二传动片组及第四轴管。
[0015]本专利技术沿水平方向带动各弓头组件接触或远离相应的供电滑触线,降低了设计和安装难度,确保伸弓后的弓头组件能有效接触对应的供电滑触线并避免错位;采用单一控制源实现对双弓头的同步控制,且避免了对双弓头的接触力影响,实现了弓头接触力的独立控制调节;既有效保持了伸弓速度的线性、平顺,并在多处节点提供了一定范围的接触力与行程的自适应弹性调节功能。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斜上方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斜下方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伸收弓机构的一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5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6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中的附图标记:底架100;正极弓头组件200;负极弓头组件300;接地弓头组件400;弓头组件横梁301;
[0024]电动推杆1;铰接座10;伸缩杆联接件11;
[0025]拨动杆2;第一铰接杆部21;第二铰接杆部22;抵顶螺栓23;
[0026]伸弓弹簧3;弹簧铰接座30;弹簧连接杆31;弹簧联接件32;
[0027]第一传动片41;第一拨动片42;抵顶部421;第一轴管43;轴管支承座430、431;第一长臂管44;加强筋管440;第二轴管45;第二长臂管46;铰接耳板460;第二传动片组47;第二传动片组的左端471;第二传动片组的右端472;
[0028]第三轴管51;第三长臂管52;第四轴管53;角度拨片54;角度限位片55;限位止挡部551;
[0029]第五轴管61;扭簧602;弯折端6021;直延端6022;第二拨动片601;第一止挡边6011、第二止挡边6012;销轴603;第三长臂管62;
[0030]第一张紧杆7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场桥用水平伸收自适应式受电弓,包括底架、电动推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拨动杆,两组分别负责带动正、负极弓头组件的水平伸弓总成,以及负责带动接地弓头组件的接地伸弓总成;电动推杆水平置于底架的中部,电动推杆的缸体底部与底架相铰接;两组水平伸弓总成分别位于电动推杆的上方和下方;拨动杆杆体左侧中部水平向外延伸出一第一铰接杆部,杆体右侧上部和下部各水平向外延伸出一第二铰接杆部;第一铰接杆部的顶端与电动推杆的伸缩杆相铰接;两个第二铰接杆部位于两组水平伸弓总成之间,每个第二铰接杆部分别连接一组水平伸弓总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桥用水平伸收自适应式受电弓,其特征在于,每组水平伸弓总成包括:伸弓弹簧、第一传动片、第一拨动片、第一轴管、第一长臂管、第二轴管、第二长臂管、第二传动片组、第三轴管、第三长臂管、第四轴管;伸弓弹簧的一端同轴固接有一弹簧连接杆,弹簧连接杆远离伸弓弹簧的一端与底架相铰接;电动推杆伸缩时所处的平面与伸弓弹簧伸缩时所处的平面相平行;伸弓弹簧的另一端通过固接的弹簧联接件与第一传动片的自由端相铰接,第一传动片的固定端同轴固接于第一轴管轴向的一端部,第一轴管轴向的另一端部同轴固接第一拨动片的固定端,第一拨动片的自由端设有抵顶部,拨动杆的杆体上螺接有一抵顶螺栓,抵顶螺栓的螺杆能够抵顶第一拨动片自由端的抵顶部;第一轴管竖直且转动支承于底架上,拨动杆的两个第二铰接杆部的顶端也分别与底架相铰接,且铰接轴心与第一轴管共轴心;第一长臂管一端与第一轴管相交固接,另一端与第二轴管相交固接;第二轴管与第二传动片组的中部相铰接,第三轴管与第二传动片组的右侧端相固接;第二长臂管的一端与第二传动片组的左侧端相铰接,另一端与底架相铰接;第三长臂管一端与第三轴管相交固接,另一端与第四轴管相交固接;第四轴管与相应极的弓头组件的横梁相铰接;第一轴管、第二轴管、第三轴管和第四轴管的轴心线相互平行,且第一传动片、第一长臂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广春宋士博徐洪亮张建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车四方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