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档位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4434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档位自动变速器,包括设置于变速器壳体内的输入轴、输出齿轮、前行星排、后行星排、3个离合器及3个制动器,所述前行排包括前排太阳轮Zsf、前排齿圈Zrf及前排行星架Zcf,所述后行星排包括后排太阳轮Zsr、后排齿圈Zrr及后排行星架Zcr;所述3个离合器包括离合器C1、离合器C2及离合器C3;所述3个制动器包括制动器B1、制动器B2及制动器B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科学合理,通过双行星排实现6速的自动变速,且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传动比范围较为合理,易于加工制造和装备或改造,并能有效提高汽车的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能有效提高汽车的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能有效提高汽车的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档位自动变速器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自动传动
,涉及变速器,特别涉及一种多档位自动变速器。

技术介绍

[0002]自动变速器是汽车高科技的结晶,也是汽车重要的总成之一。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技术相对成熟,但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多档位要求与体积和重量增加的矛盾。
[0003]目前,装配汽车的双排轮系自动变速器通常具有4个前进档(4速)和1个倒挡,实现6速通常需要3排或以上轮系。
[0004]本专利基于双排轮系的结构设计,在基本不增加原有双排4速轮系自动变速器工艺、体积和重量的基础上,可以实现6速(包括一个超速档)和1个倒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档位自动变速器,实现6速的自动变速,与现有4速变速器体积重量相当,但更能提高汽车动力性和经济性。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多档位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变速器壳体内的输入轴、输出齿轮、前行星排、后行星排、3个离合器及3个制动器,所述前行排包括前排太阳轮Zsf、前排齿圈Zrf及前排行星架Zcf,所述后行星排包括后排太阳轮Zsr、后排齿圈Zrr及后排行星架Zcr;所述3个离合器包括离合器C1、离合器C2及离合器C3;所述3个制动器包括制动器B1、制动器B2及制动器B3;
[0008]所述前排行星架Zcf与后排齿圈Zrr相连作为输出元件,用来驱动变速器主减速器与差速器;前排齿圈Zrf与后排行星架Zcr相连,并由离合器C3和制动器B3控制,所述离合器C3、制动器B3分别与输入轴及变速器壳体相连;所述前排太阳轮Zsf通过离合器C1和制动器B1分别与输入轴和变速器壳体相连接,后排太阳轮Zsr通过离合器C2和制动器B2分别于输入轴和变速器壳体相连接。
[0009]而且,所述前排太阳轮Zsf的齿数为42,前排齿圈Zrf的齿数为107,后排太阳轮Zsr的齿轮为46,后排齿圈Zrr的齿数为107,所述前排太阳轮Zsf、前排齿圈Zrf、后排太阳轮Zsr及后排齿圈Zrr的模数均为1.25。
[0010]而且,所述离合器C1及制动器B3作用,前排太阳轮Zsf输入,前排齿圈Zrf和后排行星架Zcr制动,实现低速前进D1档,所述D1档的档位传动比为3.55。
[0011]而且,所述离合器C2及制动器B1作用,后排太阳轮Zsr输入,前排太阳轮Zsf制动,实现低速前进D2档,所述D2档的档位传动比为2.31。
[0012]而且,所述离合器C1及制动器B2作用,前排太阳轮Zsf输入,后排太阳轮Zsr制动,实现低速前进D3档,所述D3档的档位传动比为1.77。
[0013]而且,所述离合器C3及制动器B1作用,后排行星架Zcr和前排齿圈Zrf输入,前排太
阳轮Zsf制动,实现低速前进D4档,所述D4档的档位传动比为1.39。
[0014]而且,所述离合器C1及C3作用,后排行星架Zcr、前排齿圈Zrf及和前排太阳轮Zsf输入,实现前进直接档D5档,所述D5档的档位传动比为1。
[0015]而且,所述离合器C3及制动器B2作用,后排行星架Zcr和前排齿圈Zrf输入,后排太阳轮Zsr制动,实现超速前进D6档,所述D6档的档位传动比为0.7。
[0016]而且,所述离合器C2及制动器B3作用,后排太阳轮Zsr输入,后排行星架Zcr和前排齿圈Zrf制动,实现低速倒档R档,所述R档的档位传动比为2.33。
[0017]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0018]本技术的多档位自动变速器,结构紧凑无运动干涉,与现有4速变速器相比,体积、重量及工艺相当但增加了2个前进挡,总体传动及控制元件数量相当或有所减少,包括取消了轮系的单向离合器及相应的串联执行器,能有效降低制造难度和成本,通过优化控制与轮系参数,可以实现换挡品质控制和档位级比合理设置,使汽车更具动力性与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8]如图1所示,一种多档位自动变速器,其创新之处在于:包括设置于变速器壳体内的输入轴、输出齿轮、前行星排、后行星排、3个离合器及3个制动器,所述前行排包括前排太阳轮Zsf、前排齿圈Zrf及前排行星架Zcf,所述后行星排包括后排太阳轮Zsr、后排齿圈Zrr及后排行星架Zcr;所述3个离合器包括离合器C1、离合器C2及离合器C3;所述3个制动器包括制动器B1、制动器B2及制动器B3;
[0029]所述前排行星架Zcf与后排齿圈Zrr相连作为输出元件,用来驱动变速器主减速器与差速器;前排齿圈Zrf与后排行星架Zcr相连,并由离合器C3和制动器B3控制,所述离合器C3、制动器B3分别与输入轴及变速器壳体相连;所述前排太阳轮Zsf通过离合器C1和制动器B1分别与输入轴和变速器壳体相连接,后排太阳轮Zsr通过离合器C2和制动器B2分别于输入轴和变速器壳体相连接。
[0030]本技术的变速器各档位执行元件的工作情况如表1所示,速器各档位执行元件工作情况如表所示,表中
“○”
表示执行元件作用,
“⊙”
表示作用但不传递动力。
[0031]表1执行元件工作情况表
[0032][0033]D位1档实施:
[0034]当离合器C1和制动器B3作用时,前排太阳轮Zsf输入,前排齿圈Zrf和后排行星架Zcr制动,实现低速前进1档。
[0035]D位2档实施:
[0036]当离合器C2和制动器B1作用时,后排太阳轮Zsr输入,前排太阳轮Zsf制动,实现低速前进2档。
[0037]D位3档实施:
[0038]当离合器C1和制动器B2作用时,前排太阳轮Zsf输入,后排太阳轮Zsr制动,实现低速前进3档。
[0039]D位4档实施:
[0040]当离合器C3和制动器B1作用时,后排行星架Zcr和前排齿圈Zrf输入,前排太阳轮Zsf制动,实现低速前进4档。
[0041]D位5档实施:
[0042]当离合器C1和C3作用时,后排行星架Zcr、前排齿圈Zrf和前排太阳轮Zsf输入,实现前进直接档5档。
[0043]D位6档实施: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档位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变速器壳体内的输入轴、输出齿轮、前行星排、后行星排、3个离合器及3个制动器,所述前行星排包括前排太阳轮Zsf、前排齿圈Zrf及前排行星架Zcf,所述后行星排包括后排太阳轮Zsr、后排齿圈Zrr及后排行星架Zcr;所述3个离合器包括离合器C1、离合器C2及离合器C3;所述3个制动器包括制动器B1、制动器B2及制动器B3;所述前排行星架Zcf与后排齿圈Zrr相连作为输出元件,用来驱动变速器主减速器与差速器;前排齿圈Zrf与后排行星架Zcr相连,并由离合器C3和制动器B3控制,所述离合器C3、制动器B3分别与输入轴及变速器壳体相连;所述前排太阳轮Zsf通过离合器C1和制动器B1分别与输入轴和变速器壳体相连接,后排太阳轮Zsr通过离合器C2和制动器B2分别于输入轴和变速器壳体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档位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太阳轮Zsf的齿数为42,前排齿圈Zrf的齿数为107,后排太阳轮Zsr的齿轮为46,后排齿圈Zrr的齿数为107,所述前排太阳轮Zsf、前排齿圈Zrf、后排太阳轮Zsr及后排齿圈Zrr的模数均为1.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档位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C1及制动器B3作用,前排太阳轮Zsf输入,前排齿圈Zrf和后排行星架Zcr制动,实现低速前进D1档,所述D1档的档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生张金泽杜海兴王新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