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固定单元和包括该电芯固定单元的电芯堆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4397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固定单元,包括U壳、电芯、支架和桨式汇流排;所述电芯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电芯沿其厚度方向上组装后安装在U壳内;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U壳的两端;所述支架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与电芯一一对应;所述支架远离U壳的侧壁设置有桨式汇流排;所述电芯的极耳穿过通孔与桨式汇流排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该电芯固定单元的电芯堆叠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芯固定单元作为一个带有正负极的独立单元,对工艺友好,方便电池系统的成组和安装,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芯堆叠模块内的电芯固定单元的数量依据系统能量进行调整,应用场景更加灵活。活。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固定单元和包括该电芯固定单元的电芯堆叠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具体为一种电芯固定单元和包括该电芯固定单元的电芯堆叠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节约能源与无废物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已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动力电池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电池系统中包括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又由多个电芯单体串联或并联组合而成。为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性能安全、电池寿命,合理的设计电池模块的排布结构非常重要。
[0003]在现今技术中,电池模组结构有多种多样的设计方式,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为在电池系统中,每个电芯单体都安装有外框、导热片、缓冲垫片,然后再进行串并连接,相邻两个电池芯单体之间相隔的就有外壳、缓冲垫片、导热片,并且每一个电池芯都有一个很厚的端板固定在电池模组的支架上。该方式工序较为复杂,从而造成电池模组成组效率低。
[0004]公开号为CN112259868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芯堆叠模块及软包电池模组,单体电芯通过散热件和胶框总成相连接,提高了电芯堆叠组件的安装稳定性和连接可靠性;单体电芯上安装有散热件,提高了单体电芯的散热性。通过采用上述的电芯堆叠模块,提高了安装稳定性和连接可靠性,提高了组装效率和组装精度,提高了散热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成组效率低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电芯固定单元,包括U壳、电芯、支架和桨式汇流排;
[0008]所述电芯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电芯沿其厚度方向上组装后安装在U壳内;
[0009]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U壳的两端;所述支架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与电芯一一对应;
[0010]所述支架远离U壳的侧壁设置有桨式汇流排;所述电芯的极耳穿过通孔与桨式汇流排固定连接。
[0011]优点:本技术的电芯固定单元通过U壳、支架和桨式汇流排将电芯组装,并将U壳两端的桨式汇流排作为正负极。本电芯固定单元作为一个带有正负极的独立单元,对工艺友好,方便电池系统的成组和安装,提高生产效率。
[0012]优选地,还包括弹性泡棉;所述弹性泡棉安装在相邻两个电芯之间。
[0013]优选地,所述弹性泡棉的厚度为0.5mm~2mm。
[0014]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凸起,所述U壳上开设有与凸起一一对应的圆孔,支架与U壳之间通过凸起与圆孔热铆固定。
[0015]优选地,所述支架远离U壳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桨式汇流排固定安装在限位槽
内。
[0016]优选地,所述支架的顶部位于U壳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出。
[0017]优选地,所述U壳采用型材折弯机加工成型。
[0018]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电芯固定单元的电芯堆叠模块,包括电芯固定单元、绝缘防护盖、集成盖板组件;
[0019]多个所述电芯固定单元沿其厚度方向排列安装;
[0020]所述绝缘防护盖和集成盖板组件之间固定连接,集成盖板组件远离绝缘防护盖的一侧与多个组装的电芯固定单元的一侧固定连接。
[0021]优选地,还包括条状泡棉和环氧板,所述条状泡棉和环氧板设置在相邻两个电芯固定单元之间。
[0022]优选地,还包括胶板,所述胶板安装在多个组装的电芯固定单元的上下两端。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本技术的电芯固定单元通过U壳、支架和桨式汇流排将电芯组装,并将U壳两端的桨式汇流排作为正负极。本电芯固定单元作为一个带有正负极的独立单元,对工艺友好,方便电池系统的成组和安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0025](2)本技术的电芯固定单元中的支架与U壳采用凸起与圆孔热铆固定的方式进行设计,尽可能减少使用紧固件,降低系统失效风险点。
[0026](3)本技术的电芯堆叠模块中的电芯固定单元之间通过条状泡棉、环氧板或云母片进行粘接,后通过夹持工装提供足够预紧力后置入系统内进行安装。与模组相比,避免了端板、侧板及底板的使用,提高了体积成组效率。同时,较紧凑的结构也提高了对电池系统的空间利用率,减小系统体积,提高系统的适配性。
[0027](4)本技术的电芯堆叠模块是电芯固定单元的厚度方向上进行累加堆叠,电芯固定单元累加堆叠的具体数量依据系统空间排布而确定,电芯堆叠模块的数量依据系统能量而确定。方便根据实际需求对电芯堆叠模块内的电芯固定单元进行调整,应用场景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电芯固定单元的爆炸图;
[0029]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电芯固定单元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电芯固定单元的支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图2的A局部放大图;
[0032]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电芯固定单元的电芯示意图;
[0033]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电芯堆叠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0034]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电芯堆叠模块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6]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
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7]实施例一
[0038]参阅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芯固定单元,包括U壳11、电芯12、支架13、弹性泡棉14和桨式汇流排15。其中,支架13为塑料支架,塑料材质的支架13具有原材料获取简单,容易制作,且质量较轻等优点。
[0039]多个电芯12在其厚度方向上组装后安装在U壳11内,U壳11为截面呈 U型的壳体,相邻两个电芯12之间设置有弹性泡棉14,弹性泡棉14的厚度范围为0.5mm~2mm,可根据不同电芯12膨胀空间需求灵活调整,通过弹性泡棉14的灵活布置,电芯12与U壳11之间没有热阻隔,保证温感采集的温度更接近与电芯12的真实温度,与将温感置于汇流排上相比,采集的温度更加准确,避免因为汇流排温度过高导致的BMS误判和提前的热失控预警和不必要的防护造成的资源浪费。
[0040]参阅图1至图3,U壳11两端均设置有对称的塑料支架,塑料支架远离 U壳11的一侧设置有桨式汇流排15。其中,桨式汇流排15可以为铝排或铜排。
[0041]塑料支架的边缘设置有塑料凸起131,U壳11上设计有与塑料凸起131 相配合的圆孔111,两者之间通过热铆固定,因此塑料支架能够有效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固定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U壳(11)、电芯(12)、支架(13)和桨式汇流排(15);所述电芯(12)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电芯(12)沿其厚度方向上组装后安装在U壳(11)内;所述支架(13)固定安装在U壳(11)的两端;所述支架(13)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通孔(133),所述通孔(133)与电芯(12)一一对应;所述支架(13)远离U壳(11)的侧壁设置有桨式汇流排(15);所述电芯(12)的极耳(121)穿过通孔(133)与桨式汇流排(1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固定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泡棉(14);所述弹性泡棉(14)安装在相邻两个电芯(1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固定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泡棉(14)的厚度为0.5mm~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固定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3)上设置有凸起(131),所述U壳(11)上开设有与凸起(131)一一对应的圆孔(111),支架(13)与U壳(11)之间通过凸起(131)与圆孔(111)热铆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固定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张志远高灵雷李世敬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